第26章 柿膏儿-《被赶出家门后,在天灾战乱中求生》

  入夜。

  三人吃完饭后,就顺着道观后山的小路前进。

  路上已有不少百姓,多是身穿华服头戴金翠之人。

  相较于他们,三人身上简单的素色衣衫着实寒酸了些。

  宋钰也不多话,紧跟着两人一道向上爬,越向高处走,就越能看清山下那斑驳的光亮所照出的热闹和繁盛。

  直至走到半山的一处平台,众人才停了下来。

  站在那里几乎能将整个咏安府城尽收眼底。

  灯火翠翠,将整个城池的轮廓在黑暗中勾勒出来。

  宋钰被清欢拉着挤进人群,到了平台前端,才寻了个大石头坐下。

  “今年的人似是比往年更多了些。”

  他们身边站着两个男人,皆身穿青色宽袖长衫,头戴玉冠,一身的书卷气。

  “是啊,这两年各地收成锐减,边关动荡不安。”

  “也正因此,他们才想起这青灯观的灯祭,不远千里的前来上香祈福。”

  “也是希望老护国公能庇佑一二。”

  宋钰问身边的清欢,“这灯祭,祭的是他们口中的老护国公吗?”

  清欢点头。

  “当年先帝爷雄心壮志,开疆拓土,战乱不绝。

  虽然打的西澜各部落纷纷后退,可也总有失察的时候,西澜各部落集结反扑,几乎将咏安城屠城。

  是老护国公,年岁一大把了带着一家儿女,领兵抵抗,这才堪堪将敌军打退。

  只可惜,自己却落了个身死的下场。

  还连累一家儿女,为了继承他的意志,坚守这咏安城,不知多少为其丧命。”

  清欢说这话时,并不见对老护国公的敬重,反而带了几分抱怨。

  自古家国不可两全,总有牺牲的一方,宋钰敬重这些为国牺牲的老将。

  但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的惋惜。

  了解了也就不再多问,四处看着,想要知道这天灯会从哪里放出来。

  “来了,快看!”

  身边有惊呼声起。

  宋钰顺着众人的视线看去,就见那青灯观处,正洋洋洒洒升起数盏孔明灯来。

  随即,越来越多的红灯,从道观附近升起随风而行。

  很快,在天空与道观之间形成一条鲜红明亮的灯带,于黑夜之中缓缓上行,分外壮观。

  “哇!这么多灯都是道观的道士放出来的吗?”

  这得多少道士一起动手才行?

  “哪里会只有道士?”一旁的清欢道,“还有兵营的将士们,一边维稳,一边帮忙点灯。”

  说着指向相较道观稍远放起的天灯,“看到没,四周那些孤零零起来的天灯,就是负责巡查的将士们放的。”

  相较于祈求保佑的百姓,那些个出自关州军的将士们,才是真正感念护国公,真心祭奠他们的人。

  宋钰被漫天的灯火晃了眼,耳边是各种祈愿和惊叫,饶是魏止戈被人叫走她都没注意到。

  倒是一旁的清欢,生怕这没见过世面的小子,一个不留神滚到山下去,一直伸手捉着他的手腕。

  ……

  魏止戈让郑远留下守着两人,独自下山骑马直奔驿站。

  人还未来得及下马,尤管事先一步应了过来。

  “少主,来的是将军身边的亲卫,刘岷。”

  魏止戈随手将缰绳扔给身后跟来的侍从,“可是西岭关有变?”

  尤管事摇头,“来人只说了奉将军之命前来寻您,嘴严得很。”

  魏止戈没再说什么,走进驿站。

  里面站着一个身穿薄甲的将士,见魏止戈赶忙抱拳跪下,“少将军。”

  “若是不出差错,我们三五日也就到关州了,怎得还劳副将前来?可是西岭关有变?”

  魏止戈抬手,将刘岷扶起来。

  “西岭关无恙,是将军知道少将军定会在灯祭前赶回来,这才让末将前来接应。”

  刘岷说着看向魏止戈身后。

  “您与小郎君离家半载,将军和夫人都十分惦记。

  这不,正好明日灯祭结束,也好催您早些回去。”

  魏止戈点头,

  “有劳刘副将跑这一趟。

  不过明日怕是不行。”

  刘岷面露不解,魏止戈继续道,

  “母亲一直惦记青灯观的柿膏儿,特意叮嘱了让我们这次回去的时候给她带些。

  这柿膏儿虽然做起来不麻烦,但还是得要新鲜的,青灯观的道士们这两日净忙着灯祭的事情,自然无暇顾及其他。

  眼下现做,怕是还要耽搁个两三日的。”

  刘岷闻言,脸色明显变了一瞬,但很快又转为从容的笑意。

  “少将军不说我险些忘记了,将军也提及此事。

  不过这春市乃两国相交的大事,这柿膏儿留两个兄弟晚些带回即可。”

  魏止戈闻言点头,“如此也好。”

  说完看向尤管事,“尤叔告诉兄弟们,抓紧将干粮补齐,明日继续赶路。”

  又对刘岷道:

  “清欢贪玩还留在青灯观,我去接他回来。

  刘副将劳累,可在驿站休息一晚。”

  刘岷摆手,“无妨,这灯祭盛会我也许久未见,这次正好去青灯观给老护国公上柱香。”

  魏止戈点头,转身向外走去。

  刘岷跟上,却刚抬步,一把窄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刘岷吓了一跳,看向眼前的魏止戈,“少将军这是……啊!!!”

  刘岷话未说完,摸向腰间佩刀的手臂被瞬间斩落。

  “刘副将,要不你跟我好好讲讲你来此是为何?”

  他母亲年幼时因食用柿子起了满身红疹,自此家中饭食中再没出现过这个东西。

  再说,这青灯观可从没什么柿膏儿。

  ……

  直至灯祭结束,宋钰才发现姓魏的不见了。

  “少主有事提前回城了,让两位郎君看灯结束后也早些回去。”

  郑远一直跟在两人身后。

  引着他们上了马车,驾车回城。

  咏安府没有宵禁,今日又是举民欢聚的盛会,饶是深夜依旧热闹异常。

  在城内主道两侧不少卖花灯的,照的整条石板路亮如白昼。

  两人累了一日,再没力气溜达。

  郑远直接将两人送回了客栈。

  进屋前,清欢特意叮嘱:

  “明日早些起,我同你一道去镖局。”

  宋钰累的不想说话,摆摆手,回了屋子。

  半夜,宋钰被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