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酱香破庙,谁偷了宫味?-《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北岭的雪终于化了,春意却迟迟未至。

  杏花村后山,织星堂檐角铜铃余音未绝,那根春蚕儿悄悄系上的红线在晨风中微微晃动,像一根悬在命运之线上的引信。

  哑哥那一记铜锣响彻夜空后,整个暗网骤然绷紧——快马已被截停,骑手是金线会外围死士,竹簪上的蜈蚣纹经比对确为伪令标记,而目的地,竟是礼部主事李崇文的私宅。

  苏晚晴站在窑洞外的石阶上,手中攥着那封由哑哥亲传、用火漆封缄的情报,指节泛白。

  “他们要换评审。”她声音很轻,却如刀锋划过冰面,“春飨祭宴在即,贡品名录尚未定案,柳如眉这是要釜底抽薪。”

  她转身走入暖阁,谢云书正靠在软榻上咳着,唇边一抹暗红未及擦拭。

  他接过《金线全谱》残页,目光扫过其中一段被朱笔圈出的密语规则,忽然低笑一声:“官场讲门第,我们无根;可胃口认滋味,我们有火。”

  他抬眼,眸光清冷如寒潭映月:“不攻宫门,先煨人心。找一个‘出过宫、懂口味、肯说话’的人——让她替我们,把‘九酿梅酱’种进皇室的记忆里。”

  苏晚晴心头一震。

  记忆……才是最深的路径。

  三日后,阿兰带回消息:三十里外清水镇,住着一位萧嬷嬷,原是太妃乳娘,侍奉宫中二十载,年前因年迈出宫养老。

  此人性格孤僻,唯独每逢节令必提一句:“当年娘娘赏的酸梅饮,再没人做得出了。”

  “她记得味道。”苏晚晴眼中燃起锐光,“那就给她一个非说不可的理由。”

  当晚,冰窖开启,去年深冬窖藏的青梅尽数取出。

  苏晚晴亲自主灶,以古法压榨取汁,控温发酵七日,复加陈皮、甘草、桂花三熏三滤,终得一瓮澄澈如琥珀的冰梅饮。

  另配陶罐密封“九酿梅酱”——九次发酵,三次沉缸,色泽殷红似血玉,开盖刹那,酸香醇厚直冲鼻腔,连窑洞深处久病厌食的谢云书都微微睁了眼。

  “这味,能勾魂。”他说。

  赵四婶是村里最会说话的老婶子,丈夫早年跑过驿道,与清水镇有些旧缘。

  苏晚晴将礼盒交到她手中时,只叮嘱一句:“不说商盟,不提贡品,只说是‘故人之后’送来的念想。若问来历,便答——‘这是杏花村老槐树下的夏天’。”

  赵四婶点头去了。

  两日后,毫无音讯。

  织星堂内,春蚕儿指尖捻着新收的一束素白丝线,低声念:“白五缠,主撤……可这次,没人撤。”

  苏晚晴立于院中,望着京城方向,掌心沁出薄汗。

  她不怕硬斗,只怕无声无息——若那味道进不了口,一切谋算皆成空谈。

  第三日黄昏,暮色沉沉压山。

  忽有脚步声急促踏碎落叶,阿兰从门外奔入,手中握着一张皱巴巴的黄麻纸,脸色发白:“来了!萧嬷嬷昨夜写了家书,托驿站老卒寄往宫中旧婢!信上说——”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

  “‘此味若失,恐伤太妃龙体。半勺酱样随附,务须亲呈御前。’”

  苏晚晴猛然抬头。

  谢云书倚在门框边,不知何时已起身,披着墨色大氅,苍白脸上竟浮起一丝笑意。

  他缓缓抬手,指尖轻点案上那张尚未完成的宫廷布防图,低声道:“灶火已燃,香气穿墙。接下来……就看那高墙之内,谁先动了心。”

  夜深人静,清水镇小院。

  萧嬷嬷独坐灯下,面前摆着空了大半的冰梅饮碗,和那只打开后未曾合盖的酱罐。

  她枯瘦的手抚过陶罐边缘,仿佛触摸旧日宫墙的温度。

  良久,她起身从柜底取出一方褪色锦帕,层层揭开,露出一片干枯的梅花标本——那是当年太妃亲手所赠。

  她将一滴酱汁轻轻滴在花瓣上。

  猩红浸染枯黄,刹那间,一股熟悉到令人窒息的梅香弥漫开来。

  老人双肩微颤,缓缓跪坐在蒲团上,伏案痛哭。

  “娘娘……您还记得吗?那年您病中厌食,奴婢偷了御膳房的梅酱给您拌粥……您笑着说,这味儿,比龙肝凤髓还金贵……”

  窗外,春风拂过庭院,吹动檐下一串铜铃。

  声音极轻,却仿佛穿透千山万水,悄然叩响了那座金碧辉煌、戒备森严的宫门。

  北岭的雪化得迟,京城的风却来得急。

  三日后,宫墙之内一声轻问,如石投深潭,涟漪悄起——“此味何处来?”

  太妃连食两日梅粥,竟破天荒主动开口。

  那碗底残酱未净,香气绕梁不散,连御前伺候多年的老太监都心头一震:多少年了,娘娘再没为一口吃食动过容。

  消息是李掌灯半夜翻出太庙侧门递出来的,纸条蜷在冻硬的馒头芯里,字迹潦草却清晰:“孙福安封了膳房账册,派人盯死萧嬷嬷家前后巷。昨夜他直奔绣坊,与柳如眉密谈半个时辰,出来时脸色铁青。”

  苏晚晴坐在织星堂暖阁内,手中捏着这张薄纸,指尖用力到泛白。

  窗外寒风卷雪,窑洞深处火炉正旺,映得她眉眼冷峻如刀削。

  “他们怕了。”她低声说,不是疑问,而是确认。

  谢云书倚在窗畔,墨氅未解,面色仍有些苍白,可眼神已锐利如出鞘之剑。

  他轻轻咳嗽两声,将一张宫道布防图推至案心:“孙福安不是蠢人,他知道味道一旦入宫,便不再是乡野私藏。若等春飨宴上正式献味,局面就由不得他们做主了。”

  “所以他们要提前动手。”苏晚晴冷笑,“不让味进殿,那就让‘人’先倒。”

  她眸光一闪,望向角落静坐的兰姑:“试宴定于腊月初八,太庙偏殿,礼部观礼,乐舞须合《韶》意。”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你说……若有一支舞,听着是古乐正音,跳的是我杏花村的人马,会如何?”

  兰姑指尖缓缓滑过琴弦,一声清越颤音破空而出,惊飞檐外寒鸦。

  她抬眼,唇角微扬,眼中却燃着久违的烈火:“我七岁入教坊司,学的是《采桑谣》,练的是《九韶引》,可跳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命。如今……”她冷笑一声,“让他们听听,什么叫‘正音藏反骨’。”

  苏晚晴望着她,忽然觉得胸口一阵滚烫。

  这些人,都不是甘于低头的命。

  一个乳娘敢为一口旧味冒死传信,一个教习宁弃荣华也要挣脱枷锁——她们不是棋子,是火种。

  她起身走向墙边陶瓮,掀开密封泥封,一股浓烈醇厚的酱香瞬间弥漫全室。

  这是最后一缸九酿梅酱,专为入京所备,色泽如凝血,香气似勾魂。

  “他们会设局让我们‘献罪’。”她冷声道,“那我们就先把‘罪’变成‘功’。让他们想抓把柄,抓到的却是民心所向;想毁名声,毁掉的却是他们自己的脸面!”

  谢云书静静看着她,眼中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这个女人,总能在绝境中点火,而且烧得越来越旺。

  就在这时,阿兰匆匆踏入,手中捧着一块炭黑木牌,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灯亮一瞬,未灭。”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同一句话——

  太庙有人愿应我们。

  夜更深了,风更紧了。

  而京城那盏本该熄灭的庙灯,虽只亮了一瞬,却像一道裂天之痕,撕开了沉沉宫帷的一角。

  黑暗之中,有人睁开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