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炼丹尝试-《高武,我能吞噬万物》

  火曜石表面那道裂痕中的扭曲符号,在林风眼中只停留了一瞬,便彻底隐没。

  他没有追查,也没有立刻上报。

  而是将晶石封入储物袋深处。

  神念扫过房间角落,确认无能量残留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他盘坐于床榻,双目闭合。

  体内混沌熔炉沉寂如渊。

  但识海之中,却翻涌着另一股思绪。

  方才那异种能量虽被截断,可它混入火元的方式极为隐蔽。

  若非他对能量结构有近乎本能的敏感,极可能已被悄然侵蚀。

  吞噬并非万能。

  这个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现。

  过去他依赖混沌熔炉不断掠夺、转化、强化,仿佛只要吞得够多,就能碾压一切。

  可如今,连一块矿石都能藏匿未知陷阱,说明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他需要更多手段。

  不只是战斗,也不只是修炼。

  他还需要掌握一种能主动构建、而非单纯掠夺的能力。

  炼丹。

  这个词在他脑海中浮现。

  早在天工阁考核时,他就接触过基础丹道,也明白低品丹药对气血恢复、真元凝练的辅助作用。

  若能自行炼制,既能减少资源消耗,又能规避外务堂盯梢带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炼丹讲究控火、融药、凝丹三步,核心在于神念对能量流动的精细操控。

  这与他近期摸索的火元循环节律高度契合。

  翌日清晨,林风走出乙字院宿舍,直奔资源殿。

  玉简光屏上,《炼丹入门》标价三十积分。

  附带说明写着:“涵盖药材辨识、火候掌控、成丹判定等基础内容。”

  下方还有一栏“炼丹器具”分类。

  最便宜的一口黑铁药鼎标价四十积分。

  备注写着:“残旧,耐热性差,仅限初学者试用。”

  他没有犹豫。

  兑换了玉简与药鼎。

  回到房中,他先布下一道隔音禁制。

  随后取出玉简贴于眉心,开始读取。

  半个时辰后,林风睁开眼。

  脑中已梳理出炼丹的基本流程:选材→净药→投料→控火→融液→凝丹→开炉。

  难点在第三步之后。

  尤其是控火环节,需根据药材属性调整火力强弱。

  文火慢煨,武火急灼。

  稍有偏差,轻则药性流失,重则炸炉毁丹。

  他看向桌上的黑铁药鼎。

  鼎身斑驳,表面有数道细纹。

  三条支脚中有一条略短,放置时微微倾斜。

  这种劣质器皿,根本承受不住剧烈能量波动。

  但他并不在意。

  真正的控制,不在鼎,而在人。

  他从储物袋中取出几味低阶药材:月见砂、青藤露、枯阳根。

  都是常见辅药,价格低廉,适合新手练习。

  准备就绪,林风深吸一口气。

  掌心凝聚一丝真元,注入药鼎底部阵纹。

  嗡——

  一阵低鸣响起,鼎内升起淡蓝色火焰,温度迅速攀升。

  第一味药材是月见砂,性寒,需文火慢烘去湿。

  他小心投入,神念覆盖鼎内,观察砂粒受热变化。

  片刻后,砂粒由灰转白,水分蒸腾殆尽。

  成功第一步。

  接着投入青藤露,液体遇热即汽化,与月见砂粉末交融,形成淡绿色药浆。

  此时火力不能减,否则药液会凝滞;也不能加,否则青藤露挥发过快,破坏配比。

  林风左手维持真元输出,右手神念紧锁药浆气泡频率。

  气泡细密均匀,说明融合稳定。

  若变大或断裂,则意味着失衡。

  就在药浆渐趋稳定之际,他略一松劲,火力微降。

  药浆表面瞬间起皮,内部产生拉扯力。

  不好!

  他立刻加大火力,试图挽回,可为时已晚。

  轰!

  药鼎猛然一震,盖子冲天而起。

  绿色药液喷溅四散,撞上墙壁发出滋滋腐蚀声。

  鼎体裂缝扩大,火焰熄灭。

  第一次失败。

  林风面无表情,起身清理残局。

  墙面留下焦痕,空气中弥漫苦涩气味。

  这一炉不仅浪费了药材,还耗费二十积分成本。

  他重新坐下,再次调阅玉简中关于“火候节奏”的段落。

  反复研读“神念先行,真元随动”八字要诀。

  两刻钟后,第二次尝试开始。

  这次他提前将神念沉入药鼎内壁,模拟整个反应过程。

  投料顺序不变,但在青藤露入鼎后,刻意提高半成火力,以抵消后续升温迟滞。

  药浆再度生成,颜色更深,流动性更强。

  他正欲进入凝丹阶段,却发现枯阳根尚未完全溶解,杂质沉淀于底。

  强行凝丹会导致丹药品相极差,甚至蕴含毒性。

  他果断终止,熄火开鼎。

  药液已结块,无法挽救。

  第二次失败。

  连续两次失利,让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神念虽能监控,却难以预判多重药材间的复杂交互。

  而混沌熔炉此刻只能被动待机,无法直接参与炼制过程。

  除非……

  他忽然想到,混沌熔炉的本质是能量解析与转化系统。

  即便不吞噬,是否也能让它充当“镜像模型”,在识海中模拟药液融合过程?

  他闭目静坐,将前两次失败的数据逐一回忆。

  每味药材投入时间、火力曲线、药液状态变化、爆炸前的能量峰值。

  然后,他在识海中构建虚拟药鼎。

  以混沌熔炉为中枢,导入这些参数,启动推演。

  一次,两次,三次……

  第三次模拟中,当青藤露与月见砂融合至第七息时,系统预警:枯阳根未充分激活,将在第十一息引发药性排斥。

  解决方案:在第六息时,短暂提升火力至武火临界点,激发枯阳根活性,随后立即回调至文火。

  可行。

  林风睁开眼,第三次准备开始。

  这一次,他左手控火,右手神念监控。

  同时在识海中开启混沌熔炉的一丝缝隙。

  不吞噬,不干预,仅作为实时映射工具,将药鼎内的能量波动同步呈现在虚拟模型中。

  药材依次投入。

  月见砂脱水完成。

  青藤露注入,药浆泛起细泡。

  第六息,他果断催动真元,火力骤升。

  药鼎嗡鸣加剧,表面裂纹隐隐发红,但撑住了。

  枯阳根迅速软化,纤维展开,药液色泽由绿转褐,趋于稳定。

  第十一息,火力回落,保持恒温。

  药浆缓缓旋转,杂质析出,核心凝聚。

  到了最关键的凝丹时刻。

  他屏住呼吸,神念压向药液中心,以意念引导药气收束。

  混沌熔炉在识海中同步显示能量密度变化。

  即将达到临界!

  他轻轻打出一道震荡掌风,扰动鼎内气流。

  咔、咔、咔……

  八粒灰白色丹丸在药液中成型,沉入底部。

  成功!

  林风缓缓吐出一口气,熄火开鼎。

  丹丸表面粗糙,灵光黯淡,显然是下品中的劣等货。

  但它们确实具备元气丹的基本特征。

  触手微温,内蕴一丝微弱真元波动。

  他取一粒服下。

  药效极弱,仅相当于直接咀嚼药材的两成。

  但就在药力散开瞬间,体内混沌熔炉自动运转。

  将其中杂质尽数排出,剩余能量被高效吸收。

  竟比原药材利用率高出三成。

  这意味着,哪怕是他炼出的低品丹,经体质转化后,仍具实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走通了。

  以神念为主导,以混沌熔炉为辅助分析系统。

  他正在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炼丹模式。

  不是靠经验积累,而是靠数据推演与实时反馈。

  他将剩余七粒丹药收入玉瓶,贴上标签,置于储物袋一角。

  随后起身清理现场。

  药鼎裂缝已无法修复,他将其放入废品匣,准备日后兑换材料。

  窗外夜色深沉,月光斜照进来,落在空荡的桌面上。

  他坐回床沿,取出新玉简,开始记录。

  “首次成丹,耗材三次,损积分六十,得下品元气丹八粒。”

  “关键突破:以混沌熔炉构建虚拟模型,实现药力融合预判。”

  “下一步尝试引入火曜石碎屑,测试高纯度火元对炼丹效率的增幅。”

  写到这里,他顿了一下,补充一句。

  “炼丹非辅助之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吞噬控制。”

  “将混乱归于有序,把溃散聚为凝聚。”

  他放下笔,闭目调息。

  体内真元平稳,神魂无损。

  唯有右手指尖残留一丝灼痛,那是控火过度导致的经脉微伤。

  这点伤不算什么。

  真正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到了除战斗之外的另一条成长路径。

  而且,这条路,别人走不了。

  因为没人拥有他的“眼睛”。

  他正欲继续梳理今日所得,忽然察觉胸前衣袋微热。

  染血布条残片又一次发烫,比以往更甚。

  牵引方向依旧指向北方。

  与此同时,桌面上那只装过药鼎的木匣,底部阴影里,一道细微裂痕正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