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留守之局-《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一道恩旨,让翊坤宫的愁云惨雾散了大半。

  也让紫禁城里那些盼着华妃就此倒台的人,心里堵上了一块大石。

  皇帝要去圆明园避暑,随行名单里,赫然添上了华妃的名姓。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飞遍了六宫。

  碎玉轩里,甄嬛刚送走前来道喜的敬嫔,脸上的笑意便淡了下去。

  “她倒是好手段。”沈眉庄撇了撇嘴,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轻蔑,“抱着个孩子,哭两声,就什么都有了。”

  甄嬛取过一旁的剪子,将一截烧得发黑的烛芯剪掉,火光重新明亮起来。

  “手段不在新旧,管用就行。”

  “曹贵人这一招,是掐准了皇上的脉。”

  她声音很轻,却透着一股凉意。

  “皇上念旧,更重子嗣。温宜公主是最好的护身符,那支凤穿芍药步摇,则是捅破窗户纸的利器。”

  “那咱们就这么看着她得意?”沈眉庄心有不甘。

  “急什么。”

  甄嬛的目光落在跳动的烛火上,幽幽说道:“去圆明园的日子还长着呢。园子地方大,景致多,谁知道会瞧见些什么有趣的事。”

  她不说破,沈眉庄却也懂了。

  宫里挪到园子里,看似天高地阔,实则更是个避无可避的修罗场。

  而另一处宫苑内,有人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那座夏日行宫。

  青珊端着一碗刚炖好的燕窝牛乳羹,轻手轻脚地走进内室。

  她的主子,孙妙青,正对着一幅摊开的巨大画卷出神。

  那是一幅简笔的圆明园全景舆图,山形水势,亭台楼阁,都用细密的蝇头小楷标注得一清二楚。

  孙家通过内务府包衣的亲戚关系,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好些功夫才弄到手的。

  “主儿,翊坤宫那位也捞着去园子的恩典了。”青珊将甜羹放在小几上,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不忿。

  孙妙青的指尖在图上一个叫“天然图画”的景点上轻轻点了点,头也没抬。

  “这有什么可意外的?”

  “抱着温宜公主这张王牌,再打出‘定情信物’那张感情牌,这事要是还办不成,她曹琴默也不配在华妃手底下当军师了。”

  “主儿说的是,”青珊撇撇嘴,“只是白白便宜了华妃。”

  孙妙青终于从舆图上抬起眼,端起那碗甜羹,用银匙轻轻搅动着,热气氤氲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

  “便宜?”

  她轻笑一声。

  “有便宜占,就得有代价付。华妃这口气是顺了,可曹贵人那根扎进肉里的步摇,怕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她,这份恩典是谁用脸面换来的。”

  她舀了一勺送入口中,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这宫里,最怕的不是欠了皇上的债,而是欠了身边人的。”

  “皇上的债,能用恩宠还。身边人的债,有时候……得用命来填。”

  青珊听得心里一凛,不敢再接话,连忙说起了另一桩事。

  “对了主儿,随驾去园子的名单都定了。只是有些人,就没那么好的福气了。”

  “说来听听。”孙妙青来了兴致。

  谁去,是意料之中。

  谁不去,才最有说头。

  青珊凑近了些:“太后凤体有恙,不去圆明园了。”

  孙妙青点点头,这是情理之中。老佛爷,轻易不动,动则必有大事。

  青珊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淳贵人、富察贵人,还有安答应,也得留在宫里。”

  听到最后这个名字,孙妙青搅动甜羹的动作,慢了下来。

  来了。

  这盘棋里,最关键的一步,终究是避无可避地落下了。

  春桃见她不语,忍不住多嘴:“淳贵人年纪小,皇上许是怕她玩野了。富察贵人……前阵子刚惹了祸,不得圣心也是有的。只是可怜了安答应,她家世本就不好,人又怯懦,这才得宠几天,又被撇在宫里,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了。”

  “可怜?”

  孙妙青轻笑一声,将银匙往白瓷碗里一搁,发出“叮”的一声脆响。

  她看向自己的宫女,眼神里没有同情,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

  “春桃,你要记住,这紫禁城里,最不值钱的就是可怜。”

  “被人可怜,就意味着你毫无价值,随时可以被牺牲。”

  “安答应如今的境遇,不是因为她可怜,而是因为她还不够狠。”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宫墙切割成四四方方的天。

  “被留下,未必是坏事。”

  “对有的人来说,是冷宫;可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期。”

  皇后这会儿,想必已经备好了一碗暖心暖肺的鸡汤,准备去投资这支“潜力股”,收一枚听话好用的棋子了。

  春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孙妙青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

  “我进宫也有段时日了,该给我哥哥写封家书了。”

  她看向一旁的小沛子:“去趟内务府,打听清楚,最近往苏州送信的,是哪个公公,平日里爱听个戏还是爱喝两口?”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青珊身上。

  “再去库里,把那套最素净的湖蓝色常服找出来。”

  青珊一愣:“主儿这是要……”

  孙妙青将空碗递给春桃,走到窗边,外面天色尚早,但宫里的气氛已经沉闷得像一块湿布。

  “去延禧宫。”

  “看看富察贵人,也看看安答应。”

  春桃小声问,脸上写满了不情愿:“主儿,咱们真要去?富察贵人和安答应刚被皇上撂下,那地方现在肯定晦气得很。”

  青珊也蹙着眉:“主儿,安答应也就罢了,富察贵人那个性子,咱们这时候上赶着去,万一被她迁怒,岂不是自找麻烦?”

  “就是要她们俩都在,才好去。”

  孙妙青走到妆台前,自己动手卸下一支素银簪子。

  “一个蠢,一个苦,正好凑一台戏。”

  “咱们是去探望‘同病相怜’的姐妹,谁能说出半个不字?”

  她的声音很平淡,却让两个宫女听得心里发毛。

  “我们,也是被留下的不得意之人,不是吗?”

  “皇后娘娘的雪中送炭,太过金贵,也太烫手。”

  孙妙青拿起眉笔,对着镜子,将原本略显锋利的眉尾描得柔和了些,添上几分楚楚可怜的愁绪。

  “锦上添花的人太多,不稀罕。雪中送炭,才最叫人记一辈子。”

  她放下眉笔,语气里带了点说不清的意味。

  “这宫里,最划算的投资,就是投给那些一无所有,只剩下一口气的人。”

  “皇后懂,我自然也懂。”

  春桃还是有些犹豫:“可……可咱们能做什么呢?”

  “什么都不用做。”

  孙妙青站起身,展开双臂,让青珊为她换上那身湖蓝色的常服。

  “我们只需要去坐一坐,说几句体己话,让她知道,这宫里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后,还有人看得到她,就够了。”

  换好衣服,她又吩咐道:“去把我那罐金丝蜜枣带上。甜的东西,总能让人心里好过一点。”

  青珊手脚麻利地准备妥当,扶着孙妙青往外走。

  走到殿门口,孙妙青脚步一顿,回头对两个丫头说了一句。

  “毕竟,我也只是一个同样被留在宫里,为前途发愁的小常在。”

  她说完,便迈出了门槛。

  阳光落在她素净的裙摆上,却照不透她眼底的深思。

  走吧。

  去见见咱们这位未来的“鹂妃”娘娘。

  看看她在这盘死局里,是如何的可怜,又是如何的……值得投资。

  延禧宫今日格外安静。

  安静得像一座被遗忘的坟茔。

  连廊庑下洒扫的宫人,都猫着腰,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长眠的魂。

  孙妙青刚踏进宫门,一个小太监就鬼魅似的迎了上来,脸上那笑意瞧着有几分勉强,像是从僵硬的皮肉上硬扯出来的。

  “给妙常在请安,您怎么有空过来了?”

  孙妙青的目光在他脸上转了一圈。

  这延禧宫的奴才,倒也懂得看人下菜碟的精髓。

  “富察姐姐身子不爽利,我过来探望探望。”她语气平淡,不带一丝多余的情绪,又轻飘飘地补了一句,“安答应也住这儿吧?”

  小太监的眼神明显飘忽了一下,声音含糊得像嘴里含了口热痰。

  “回小主,富察贵人是有些不大爽利。”

  “安答应……安答应倒是还好,就是话少了些。”

  孙妙青心里顿时有了数,一个眼神递给了青珊。

  青珊心领神会,从袖中掏出个小巧的香囊,不着痕迹地塞了过去。

  “劳烦公公了,这点心意,请公公吃茶。”

  那小太监指尖一掂量香囊的分量,脸上的笑意瞬间真切了三分,腰也弯得更低了,几乎要折成九十度。

  “常在有心了,这可怎么好意思。奴才这就去通禀,您里边请,快里边请。”

  果然。

  这宫里,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听的差。

  不多时,富察贵人的贴身宫女桑儿便引着她进了内殿。

  一进门,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药气混合着脂粉的残香,扑面而来。

  富察贵人正歪在榻上,眼圈红肿得像两个熟透的桃子,脸色蜡黄,显然是结结实实地哭过一场,连妆都懒得补了。

  “姐姐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上哪里不痛快?”孙妙青在她身侧的绣墩上坐下,语气里的关切恰到好处,多一分嫌假,少一分嫌淡。

  青珊将手里捧着的雕漆食盒打开,声音清脆:“这是我们主子的一点心意,里头是些金丝蜜枣,补血养气。”

  富察贵人见她来了,这才强撑着坐起来,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多谢妹妹挂心,我没事,就是……就是心里堵得慌!”

  她说着,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声音里满是委屈。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咱们一同进宫,凭什么她们都能去园子里快活,就咱们得在这宫里熬着?皇上心里,哪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孙妙青听着这直白又无用的抱怨,心里暗暗摇头。

  蠢得实在。

  也单纯得可爱。

  正说着,门口一个纤弱的身影一晃,安答应怯生生地站在那儿,仿佛连呼吸都带着罪过。

  她先是福了福身子:“见过富察贵人,见过妙常在。”

  “快进来坐。”孙妙青立刻朝她招了招手,笑容温和。

  安陵容今日穿了一身半旧的藕荷色宫装,洗得有些发白,衬得她那张小脸愈发苍白透明。

  她眉眼低垂,走动间悄无声息,像个影子。

  那双手,则死死绞着一方帕子,像只受了惊的小鹿,对眼前的场面充满了恐惧和不知所措。

  孙妙青伸手,拉过她的手。

  触手一片冰凉,像握着一块冬日的寒玉。

  “妹妹手这样凉,可是穿少了?”

  这句寻常的问候,像一道暖流,让安陵容紧绷的肩膀瞬间松懈了些。

  她抬起眼,飞快地看了孙妙青一眼,又惊慌地低下头去,声音细弱蚊蝇。

  “多谢姐姐关心,我不冷。”

  富察贵人也擦了擦眼角,叹了口气:“安妹妹也别站着了,坐吧。如今,咱们几个可算是同病相怜了。”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富察贵人压抑的抽噎,和安陵容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孙妙青等她们的情绪稍稍沉淀,才缓缓开口。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这潭死水里。

  “姐姐这话,说对了一半。”

  富察贵人和安陵容都猛地抬眼看她。

  “咱们是同病,却未必是同怜。”

  孙妙青端起桌上的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优雅从容。

  “皇上是去了圆明园,可这紫禁城,不是空了。”

  她顿了顿,目光如钩,直直落在安陵容身上。

  “太后娘娘,可还在宫里呢。”

  富察贵人愣了一下,茫然地眨眨眼:“妹妹的意思是……”

  “太后年事已高,最喜清静,也最盼着膝下有小辈承欢解闷。皇上和娘娘们在园子里享福,不正是咱们这些留在宫里的人,在太后跟前尽孝的好时候吗?”

  孙妙青放下茶盏,白瓷与桌面相碰,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敲在两人心上。

  “平日里,寿康宫门庭若市,咱们想去请个安,都未必能排得上号。”

  “如今这大好时机,岂不是白白送到咱们手上了?”

  富察贵人脸上的愁云瞬间散了大半,她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亮了。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还是妹妹你脑子活泛!”

  孙妙青笑了笑,视线却始终没有离开安陵容。

  她看见了。

  安陵容一直低着头,那双绞着帕子的手,指节已经因过度用力而发白,在帕子上掐出一道道死褶。

  半晌,她才用极低的声音问了一句。

  “可……可太后娘娘喜欢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万一……万一说错了话,惹了太后不快……”

  问到点子上了。

  孙妙青对她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富察贵人只想到“去”,而安陵容,已经想到了“怎么去”和“去了之后的风险控制”。

  有价值。

  安陵容此言一出,殿内刚刚燃起的一点热气,瞬间又冷了下去。

  富察贵人脸上的光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她像是被戳破了的气球,一下子瘫回软榻上,嘴里嘟囔着:“是啊,万一弄巧成拙……那还不如不去呢。”

  前一刻还觉得前路一片光明,下一秒又被打回愁云惨雾,这情绪起落得,连孙妙青都替她累得慌。

  孙妙青不急,反而看向安陵容,眼神里带上了一丝赞许。

  “安妹妹思虑周全,这正是我想说的。”她不紧不慢地开口,先是肯定了安陵容的担忧,让那张紧绷的小脸稍稍放松了些。

  “咱们去寿康宫,不是去争奇斗艳,也不是去表功的。太后娘娘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什么样的人没应付过?咱们这点心思,在老人家面前,一眼就能被看穿。”

  她顿了顿,拿起桌上那碟金丝蜜枣,捏起一颗,却不吃,只在指尖把玩。

  “所以,咱们什么都不用刻意准备。”

  这话让富察贵人和安陵容都愣住了。

  什么都不准备?那去干什么?罚站吗?

  富察贵人憋不住了,急吼吼地问:“那咱们怎么讨太后欢心?”

  “咱们不是去讨欢心,是去尽孝心。”孙妙青纠正她,“孝心是什么?不是你送了多贵重的礼,说了多漂亮的话。而是陪伴。咱们什么都不用说,只管去请安,陪着坐坐,听太后娘娘说说话,替她老人家捶捶腿,捏捏肩,做个孝顺听话的晚辈就够了。”

  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却像有股力量,能安抚人心。

  “我之前去给太后请安时,留心观察过。太后她老人家,念经时戴的佛珠,线都有些松了。她身边伺候的姑姑眼神不大好,穿个针都费劲。她午后小憩,总要半个时辰才睡得安稳。”

  这些细节,像一幅幅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另外两人面前。

  平日里谁会去注意这些?旁人去寿康宫,都卯足了劲儿想在太后面前露脸,谁会去看佛珠的线,谁会去看宫女穿针?

  富察贵人猛地坐直了身子,看向孙妙青的眼神里,震惊、佩服、狂喜,几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让她那张本就生动的脸愈发活泛起来。

  她一把抓住孙妙青的袖子,力气大得差点把人拽过去,声音都拔高了八度,带着一丝不敢相信的颤音。

  “妹妹,你……你竟知道得这么清楚?”她凑得极近,眼睛瞪得溜圆,像是发现了什么绝世宝藏,“你常去寿康宫我们知道,那你……你带我们去,真的吗?”

  这话说得又急又响,带着一股子不经大脑的理所当然,把殿里的宫女都吓了一跳。

  安陵容也被她这动静惊得缩了缩肩膀,但那双低垂的眼睛里,却透出了一丝光。

  孙妙青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袖子从她手里抽出来,理了理衣褶,才笑道:“姐姐说的什么话,咱们如今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要相互扶持。”

  她看着富察贵人那副恨不得立刻就冲到寿康宫的模样,心里暗笑。

  真是个活宝。

  也好,这样的人,心思都写在脸上,用来当个幌子,再合适不过了。

  她看向富察贵人,目光带着鼓励:“姐姐出身满军旗大族,规矩礼数自然是极好的,往太后身边一站,就是端庄得体。富察姐姐性子活泼,可以陪太后说说话,解解闷。”

  她转头,目光落在安陵容身上,声音放得更柔:“安妹妹心思细腻,一手苏绣更是精妙绝伦,若能为太后做个抹额、缝个坐垫,岂不是比任何花言巧语都更显心意?安妹妹你性子静,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若是太后有需要,搭把手做些针线活,岂不比任何言语都来得贴心?”

  一番话,像熨斗,将两人心里的褶皱都熨帖得平平整整。

  她三言两语,便将两人的“用处”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个负责吸引明面上的火力,一个负责在细微处展现价值。

  富察贵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没完全想明白,但感觉孙妙青说得特别有道理,连连点头:“对对对!我最会说话了!妹妹你放心,我保证把太后哄得开开心心!”

  富察贵人已是满脸喜色,开始盘算着该带什么礼去慈宁宫才能拔得头筹。

  孙妙青心中无奈,这位姐姐怕是还没搞懂“陪伴”和“聒噪”的区别。

  罢了,慢慢教就是了。

  这盘棋,总得有卒子过河,才能将军啊。

  而安陵容,则缓缓抬起了头。

  那是一种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后的,混合着感激、决绝与狠厉的光。

  孙妙青起身告辞:“时候不早,我该回去了。姐姐好生养着身子,可别再胡思乱想了。”

  她又特意对安陵容道:“我那春熙殿清静得很,妹妹若得了空,随时可以来找我说话。”

  “姐姐慢走。”

  安陵容连忙起身,一直将她送到殿门口,深深地福了一礼,久久没有直起身。

  出了延禧宫,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春桃终于憋不住了。

  “主儿,您对那个安答应,是不是太好了些?瞧她那副小家子气的模样,能顶什么用?”

  孙妙青没说话,只是看着远处宫墙上头那一方被切割得四四方方的天。

  青珊比较沉稳,想了想,低声问:“主儿是觉得,她比富察贵人更有用处?”

  “富察贵人是把刀。”孙妙青的脚步顿了顿,“好用,但也容易伤着自己。”

  “而安答应,”她回头看了一眼延禧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是根针。”

  “看着不起眼,藏在袖子里也无人察觉。”

  “可一旦出手,就能精准地扎在人的要害上,一扎一个准,无声无息,见血封喉。”

  她转回头,继续往前走。

  “皇后娘娘的雪中送炭,想必也快到了。青珊,让小沛子机灵点,跟延禧宫洒扫的太监们混熟些,不用打听别的,我只要知道,除了咱们,还有谁去送了这份‘炭’。”

  毕竟,投资也要看清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动向。

  春桃还是似懂非懂。

  孙妙青也不再解释,心里却已经盘算开了。

  安陵容这支潜力股,现在入手,成本最低。

  等到真的开始受宠,再想拉拢,可就不是一罐金丝蜜枣能办到的事了。

  未来的鹂妃娘娘,这天使投资,我投了。

  可别让我失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