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终于吹走了夏末最后一丝黏腻,清晨六点半,林晚的闹钟还没响,窗帘缝隙里钻进来的阳光已经轻轻落在了床头柜的相框上。相框里是上周和江哲去公园拍的合照,他举着刚买的,嘴角沾了点糖霜,笑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林晚伸手把相框往枕边挪了挪,指尖蹭过冰凉的玻璃,心里先暖了三分——这是她过去三年里,第一次不用在闹钟响后猛的弹起来,一边盯着时间一边往嘴里塞面包,生怕赶不上早课的地铁。
起身拉开窗帘时,楼下的早餐铺正冒着热气,卖豆浆的阿姨熟练地把塑料袋系成小结,递给穿着校服的学生。林晚伸了个懒腰,转身进了厨房。昨天和江哲约好今早喝小米粥,她从米缸里舀出两把小米,淘洗时看着清水里沉浮的米粒,忽然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她刚接下社区老年大学的书法课,每天早上六点就要挤地铁去城郊的校区,早餐要么是便利店的饭团,要么干脆不吃,晚上回到出租屋,迎接她的只有冷掉的外卖和寂静的房间。那时候她总觉得,“平衡”是个遥不可及的词,工作像块巨石,把生活压得只剩一条窄缝。
七点十五分,江哲的敲门声准时响起。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卫衣,手里拎着刚买的油条和茶叶蛋,进门就把东西放在餐桌上:“昨天你说想尝尝巷口那家的油条,我特意早去了十分钟,没排队。”林晚正在盛粥,闻言回头笑了笑:“你怎么还记得?”江哲走过来帮她把粥碗摆好,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温温的:“你说的话我都记着。”
简单的早餐时间,两人没说太多话,却也不觉得尴尬。江哲会把茶叶蛋剥好递给她,林晚则会把油条撕成小段,泡在粥里,再推到他面前——她知道他
起身拉开窗帘时,楼下的早餐铺正冒着热气,卖豆浆的阿姨熟练地把塑料袋系成小结,递给穿着校服的学生。林晚伸了个懒腰,转身进了厨房。昨天和江哲约好今早喝小米粥,她从米缸里舀出两把小米,淘洗时看着清水里沉浮的米粒,忽然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她刚接下社区老年大学的书法课,每天早上六点就要挤地铁去城郊的校区,早餐要么是便利店的饭团,要么干脆不吃,晚上回到出租屋,迎接她的只有冷掉的外卖和寂静的房间。那时候她总觉得,“平衡”是个遥不可及的词,工作像块巨石,把生活压得只剩一条窄缝。
七点十五分,江哲的敲门声准时响起。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卫衣,手里拎着刚买的油条和茶叶蛋,进门就把东西放在餐桌上:“昨天你说想尝尝巷口那家的油条,我特意早去了十分钟,没排队。”林晚正在盛粥,闻言回头笑了笑:“你怎么还记得?”江哲走过来帮她把粥碗摆好,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温温的:“你说的话我都记着。”
简单的早餐时间,两人没说太多话,却也不觉得尴尬。江哲会把茶叶蛋剥好递给她,林晚则会把油条撕成小段,泡在粥里,再推到他面前——她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