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讲台映初心,热泪润芳华-《掌心的刺》

  2011年的盛夏,蝉鸣裹着燥热的风,吹过青川县的街道。林晚星坐在公益组织的大巴车上,指尖反复摩挲着帆布包里的笔记本——那是她连夜整理的宣讲稿,里面夹着自己初中时的成绩单、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还有一岁半的江念初用蜡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小太阳”。再过半小时,她就要在青川县第一中学,开展自己加入“乡村女性教育支持计划”后的第一次独立公益宣讲。

  “别紧张,孩子们都很期待。”坐在旁边的老志愿者王姐递过来一瓶冰水,笑着安慰她,“你准备的这些故事,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我第一次宣讲时,比你还慌,手里的稿子都拿反了。”林晚星接过冰水,指尖传来的凉意让她稍微放松了些。她看向窗外,青川县第一中学的校门已经隐约可见,门口站着几个穿校服的女生,正踮着脚往大巴车来的方向张望,马尾辫在风里轻轻晃着。

  大巴车停稳后,校长周老师早早等在门口。他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笑容却格外亲切:“林老师,可把你盼来了!咱们学校女生多,很多孩子都在为未来迷茫,就盼着有人能给她们讲讲外面的世界。”林晚星跟着周老师走进校园,才发现这所县城中学比她想象的更有生机:教学楼外墙刷着淡蓝色的漆,操场边种满了梧桐树,几个女生正坐在树荫下看书,听到脚步声,抬起头露出好奇的眼神,又赶紧低下头,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

  宣讲的地点在学校的大礼堂,能容纳两百多人。林晚星提前半小时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音响,台下已经坐了不少女生——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有的穿着碎花连衣裙,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和笔,眼神里满是期待,还有些藏不住的紧张。她走到讲台上,试着说了句话:“大家好”,音响里传来清晰的声音,让她心里的慌意又少了些。

  王姐帮她把PPT投在屏幕上,第一页是念初画的小太阳,旁边写着“给每一个追光的你”。“这个开场好,一下子就能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王姐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在台下坐着,给你加油。”林晚星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米白色连衣裙——这是江哲特意给她选的,说“穿得温和些,孩子们更容易亲近”。

  下午两点,宣讲正式开始。周老师先做了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的林晚星老师,是市里重点中学的班主任,也是‘乡村女性教育支持计划’的志愿者。她会跟我们分享她的成长故事,也会告诉大家,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大家认真听,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举手提问。”

  台下响起了礼貌的掌声,林晚星走上讲台,对着女生们鞠了一躬:“大家好,我叫林晚星,今年29岁,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也是一个一岁半宝宝的妈妈。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给大家讲大道理,只想跟你们说说我的故事——一个从东北小镇走出来的女孩,是怎么靠读书,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旧照片:土坯墙的教室里,十几个孩子坐在简陋的课桌椅上,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举着铅笔,认真地看着黑板。“这是我初中时的教室,”林晚星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回忆,“那时候我们的教室没有暖气,冬天冷得像冰窖,手冻得握不住笔,我们就把双手放在嘴边哈气;没有投影仪,老师讲课全靠板书,黑板擦得发白,字写得再用力,后面的同学也看不清。那时候我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第一次期中考试只考了45分,我拿着成绩单躲在操场后面哭,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甚至想过‘要不就不读书了,回家帮爸妈种地’。”

  台下的女生们都安静下来,有的低下头,像是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悄悄捏紧了手里的笔,笔记本上还留着上次考试的错题痕迹。

  “那时候,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找到了我。”林晚星继续说,“她没有骂我,只是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她也是从小镇走出来的,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师范大学。她说‘晚星,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成绩,是为了让你有选择的权利。你现在觉得难,是因为你还没看到,读书能给你打开多大的世界’。她还把她的旧笔记本送给我,里面写满了知识点和鼓励的话。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背书,晚上留在教室做题,不会的就问老师、问同学。慢慢地,我的成绩上去了,中考时,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屏幕上切换到另一张照片:高中校园的门口,林晚星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笑得格外开心。“这是我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那天拍的,”她笑着说,“我爸妈特别开心,杀了家里唯一的鸡,还请了亲戚来吃饭。那天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努力,能让爸妈这么骄傲。高中三年,我更努力了,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有时候刷题到深夜,眼睛都熬红了。有一次模拟考试,我因为压力太大,晕倒在考场上,醒来时,我妈坐在病床边哭,说‘要不咱别这么拼了’。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想考上大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让爸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台下的女生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悄悄抹了抹眼睛。坐在中间的一个女生,拿出纸巾擦了擦眼角,她想起自己上次模拟考试失利,妈妈也是这样劝她“别太拼”,但她心里却不甘心。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考上了省师范大学,”林晚星的语气里满是骄傲,屏幕上出现了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女生。去大学报到那天,我爸妈送我到火车站,我妈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我爸没说话,却偷偷塞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他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到了大学,我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图书馆里有几十万本书,食堂里有各地的美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跟他们聊天,我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志愿者’,也第一次有了‘要当一名老师,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女孩’的梦想。”

  她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女生们:“现在,我成了一名初中老师,带的班里有很多女生,她们跟你们一样,有梦想,也有烦恼。有的女生说‘我家里穷,读不起大学’,有的说‘我爸妈让我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还有的说‘我是女生,读书再好也没用’。但我想告诉你们,这些都不是你们放弃的理由。”

  林晚星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表格,上面列着国家助学金、公益组织资助、学校减免政策的详细信息:“大家看,现在有很多帮助我们读书的渠道。国家助学金每年能补贴3000到5000元,公益组织有‘一对一资助’,会帮我们交学费和生活费,很多大学还有‘绿色通道’,就算没钱,也能先报到入学。我带的班里有个女生,叫李雨桐,她爸妈都是农民工,家里特别穷,她靠国家助学金读完了高中,今年考上了医科大学。她说‘林老师,我以后要当一名医生,回农村给大家看病,让像我爸妈一样的人,不用再因为没钱而耽误治疗’。”

  台下响起了小声的议论,有的女生拿出手机,对着屏幕上的表格拍照,有的则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资助渠道的联系方式。

  “还有的同学说‘女生读书没用’,”林晚星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我想告诉你们,性别从来不是限制我们的理由。你们可以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也可以当农民、当工人、当创业者——只要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