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秋的深圳,龙华小区的凤凰木还缀着零星的红花,林晚星坐在书房里,指尖轻轻拂过桌上堆叠的新书——封面是江念初画的那群手拉手的女孩,头顶满是星星,“掌心的刺”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书脊处还印着一行小字:“每一根刺,都是成长的勋章”。这是《掌心的刺》长篇的首印样书,刚从晨光出版社寄来,油墨的清香里,藏着她近三年的心血。
“妈妈!出版社的叔叔是不是说,今天可以去书店看到我的画了?”八岁的江念初背着书包冲进书房,校服上的校徽还亮晶晶的,显然是刚从学校回来。她凑到书桌前,拿起一本《掌心的刺》,翻到扉页自己画的“星光讲堂”插图,小脸上满是骄傲,“同学们都说江念初厉害,能给妈妈的书画画!小念星要把这本书带去学校,给老师和好朋友看看!”
林晚星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想起2017年深秋收到出版社邀约时的场景——当时她攥着那封烫金信封,心里满是忐忑,怕自己写不好那些乡村女孩的故事。是江哲帮她整理了76个女孩的台账,标注出“盘思雨在旧报纸上练字”“李雨桐把梦想写在铅笔盒里”的细节;是江念初用彩色铅笔,把故事里的场景画成一幅幅温暖的插图;还有父母在东北的牵挂、公婆帮忙照顾龙凤胎的支持,才让这本《掌心的刺》从初稿到终稿,一步步变成了眼前的实体书。
“对了晚星,出版社刚才打电话,说首印的5000册已经发往各大书店,线上平台也同步上架了,让咱们关注下销售情况。”江哲端着两杯热牛奶走进书房,把其中一杯递给林晚星,“我刚看了下网购平台的评论,已经有读者晒单了,说
“妈妈!出版社的叔叔是不是说,今天可以去书店看到我的画了?”八岁的江念初背着书包冲进书房,校服上的校徽还亮晶晶的,显然是刚从学校回来。她凑到书桌前,拿起一本《掌心的刺》,翻到扉页自己画的“星光讲堂”插图,小脸上满是骄傲,“同学们都说江念初厉害,能给妈妈的书画画!小念星要把这本书带去学校,给老师和好朋友看看!”
林晚星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想起2017年深秋收到出版社邀约时的场景——当时她攥着那封烫金信封,心里满是忐忑,怕自己写不好那些乡村女孩的故事。是江哲帮她整理了76个女孩的台账,标注出“盘思雨在旧报纸上练字”“李雨桐把梦想写在铅笔盒里”的细节;是江念初用彩色铅笔,把故事里的场景画成一幅幅温暖的插图;还有父母在东北的牵挂、公婆帮忙照顾龙凤胎的支持,才让这本《掌心的刺》从初稿到终稿,一步步变成了眼前的实体书。
“对了晚星,出版社刚才打电话,说首印的5000册已经发往各大书店,线上平台也同步上架了,让咱们关注下销售情况。”江哲端着两杯热牛奶走进书房,把其中一杯递给林晚星,“我刚看了下网购平台的评论,已经有读者晒单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