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说的影响-《掌心的刺》

  哈尔滨老家的初秋总带着清爽的凉意,清晨的阳光透过樱桃树的枝叶,在院子里洒下细碎的光斑。林晚星刚把洗好的衣服晾在绳上,手机就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陈编辑”的名字——是她出版小说《掌心的刺》时认识的编辑,自从去年小说再版后,两人已经有段时间没联系了。

  “晚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电话那头的陈编辑声音格外兴奋,背景里能听到打印机工作的轻微声响,“你的《掌心的刺》被一家公益机构看中了,他们想把小说改编成公益短片,专门在乡村学校播放,目的是鼓励更多女生读书上学,你看怎么样?”

  林晚星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晾衣杆从指间滑到掌心,带来一丝轻微的凉意。她低头看着院子里追逐蝴蝶的江念熙和林雨彤,思绪突然飘回三年前写《掌心的刺》的那个冬天——当时她坐在深圳家里的书桌前,窗外飘着罕见的冷雨,键盘上的字一个个蹦出来,拼凑出主角林晓燕的故事:那个生长在北方乡村的女孩,因为家里重男轻女,小学毕业就被要求辍学打工,却靠着偷偷藏起来的课本,在柴房里自学,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重返校园,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晚星?你还在听吗?”陈编辑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林晚星赶紧应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我在……我愿意,太愿意了。”她想起写小说时,母亲王秀兰曾坐在她身边,翻着草稿纸说:“这晓燕的遭遇,像极了我小时候邻居家的丫头,当年那丫头成绩多好,却被她爸逼着嫁了人,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呢。”那时候林晚星就想,要是能让更多人看到这样的故事,或许能改变些什么。

  挂了电话,林晚星还站在晾衣绳旁发呆。江哲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晾衣杆,笑着问:“什么事这么开心?刚才听你说话声音都亮了。”林晚星把公益短片的事告诉他,话没说完,眼眶就红了:“你还记得我写《掌心的刺》时,总跟你说希望这书能有点用吗?现在真的要做成短片,给乡村的孩子们看了。”江哲伸手擦了擦她眼角的泪,轻声说:“我就知道,你的故事肯定能帮到别人。”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晚星频繁地和公益机构的团队沟通。团队负责人李姐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说话干脆利落,第一次视频会议时,她就拿着《掌心的刺》的实体书,书页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我们团队读了这本书,都被林晓燕的韧劲打动了。现在很多乡村女孩还面临着辍学的风险,我们想通过短片,让她们知道,读书不是奢望,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光。”

  为了让短片更贴近乡村孩子的生活,团队决定去林晚星的老家取景——哈尔滨周边的一个村子,那里的土坯房、老槐树、乡间小路,都和小说里描写的场景几乎一样。出发前,王秀兰特意给林晚星装了一袋子煮好的茶叶蛋:“去村里拍的时候肯定忙,饿了就吃点,别累着。对了,跟你们一起去的孩子,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