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透过江家客厅的纱帘,在地板上织出细碎的光斑。陈屿刚把9岁的儿子陈志鹏送到学校门口,看着儿子背着蓝色书包蹦蹦跳跳走进教学楼,小肩膀挺得笔直,还不忘回头挥挥手喊“爸爸下午见”,他才放心转身开车回家。车刚停进小区车库,手机就收到快递员的消息,说有厂商寄来的包裹,他便绕路去快递柜取了件——硬纸板盒子上印着“校园服饰定制”的字样,边角被胶带封得严实,一看就是弟弟江逸晨交代的冬季长跑服样品。
推开家门时,一股淡淡的桂花糕香气扑面而来。55岁的母亲苏敏正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蒸好的桂花糕,糕面上撒着细碎的金黄色桂花,甜香瞬间漫满了整个客厅。“志鹏送到学校了?没迟到吧?”苏敏把桂花糕放在茶几上,习惯性地问起孙子的情况,又转头看向陈屿手里的快递盒,“这就是逸晨说的长跑服样品?快给念初看看,她早上还念叨着呢。”
陈屿点点头,把快递盒递给正坐在地毯上陪双胞胎女儿陈语安、陈语宁搭积木的妻子江念初——作为陈家的儿媳妇,江念初嫁进来这些年,早已和公婆苏敏、陈斌处得像亲家人,家里的大小事都愿意跟她商量。江念初放下手里的黄色积木,指尖刚触到快递盒,就想起江逸晨上次打电话时说的话:“姐,这次的长跑服我加了不少小细节,肯定能让孩子们冬天跑步不冷。”她笑着接过盒子,旁边的语安和语宁立刻停下手里的积木,小脑袋凑过来,好奇地盯着盒子看。
“我来帮你拆,别伤着孩子。”苏敏从抽屉里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快递盒的胶带,动作轻柔得像在拆一件珍贵的礼物。盒盖打开的瞬间,两件深蓝色的冬季长跑服露了出来——面料摸起来厚实却不笨重,里层是柔软的加绒材质,贴在手上暖乎乎的;袖口和裤脚都做了收紧设计,用的是弹性很好的螺纹布料,既保暖又不会限制孩子跑跳;衣服侧面还缝了一条细细的反光条,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这面料真不错,摸起来就暖和。”苏敏伸手反复摩挲着面料,指尖划过衣服口袋时,特意捏了捏,“你看这口袋,做得深,还加了暗扣,孩子们放手套、纸巾也不容易掉出来,逸晨这孩子,做事就是细心。”正说着,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60岁的陈斌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走进来——作为陈屿的父亲、孩子们的爷爷,他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市场逛一圈,挑些家人爱吃的菜。“什么东西这么香?”陈斌放下菜篮子,凑过来一看,也忍不住点头,“这长跑服看着就结实,咱们志鹏穿肯定合身,学校冬天的长跑活动,再也不怕他冻着了。”
江念初拿起一件长跑服,展开看了看尺寸标签——从120码到170码,覆盖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尺码,考虑得格外周全。标签旁边还缝着一个小小的布标,上面用红色的线绣着“星光校园”四个字,针脚细密整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温柔。她想起上个月跟江逸晨通电话时,弟弟说要在冬季长跑服里加一些“让孩子觉得被在乎的小设计”,当时她还笑着问是什么,现在看来,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考量,就是最动人的答案。
“对了,念初,你看看这个。”陈屿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调出银行转账记录,递到江念初面前,“逸晨刚才发消息说,这次厂商给的额外分红,他转了一半到星光基金,备注写的是‘冬日温暖’,还让我跟你说,这笔钱专门用来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买过冬的衣物。”江念初看着手机屏幕上的转账金额,心里一阵发热——江逸晨做设计这些年,只要有额外收入,总会拿出一部分捐给星光基金,有时候是给乡村孩子买过冬的袜子,有时候是资助学校买体育器材,从来没跟家里邀过功,每次都是基金的会计跟她汇报时,她才知道。
“这孩子,心里总装着别人。”苏敏端来四杯温水,分别放在陈斌、陈屿、江念初和自己面前,“上次他回来看我们,还跟我念叨,说去西部的一所乡村学校调研时,看到有孩子冬天还穿着单鞋跑步,脚冻得又红又肿,却还是笑得特别开心,他回来就盯着设计图改了好几天,非要把鞋子的保暖性再提一提,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冻着。”陈斌也跟着点头,想起江逸晨小时候的样子:“这孩子从小就心善,跟念初一样,见不得别人受委屈。以前他在军营,还总把自己的津贴省下来,寄给山区的孩子买书本呢。”
正说着,江念初的手机“叮咚”响了一声,屏幕上弹出江逸晨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她点开照片,画面里是一盏军营特有的绿色台灯,暖黄色的灯光下,放着一张写满字的信纸,江逸晨的字迹刚劲有力,密密麻麻写了两页:“姐,冬季长跑服的样品应该到了,你和姐夫、爸妈帮着看看面料和细节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尤其是袖口的弹性和反光条的亮度,一定要让孩子们穿得舒服、跑得安全。上次去西部那所学校,看到孩子们冬天跑步时,呼出的白气都能结成小冰晶,却还是拼尽全力往前跑,我就特别想把最好的设计给他们。每次画图的时候,想到乡村女孩穿上新校服时挺直的后背,想到男孩们穿着运动服在操场上奔跑的样子,就觉得设计不止在衣服上,更在心里——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衣服里,感受到被在乎的善意,知道有人在为他们着想。对了,安安和宁宁是不是快过生日了?我给她们设计了两件小外套,用的是她们最
推开家门时,一股淡淡的桂花糕香气扑面而来。55岁的母亲苏敏正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蒸好的桂花糕,糕面上撒着细碎的金黄色桂花,甜香瞬间漫满了整个客厅。“志鹏送到学校了?没迟到吧?”苏敏把桂花糕放在茶几上,习惯性地问起孙子的情况,又转头看向陈屿手里的快递盒,“这就是逸晨说的长跑服样品?快给念初看看,她早上还念叨着呢。”
陈屿点点头,把快递盒递给正坐在地毯上陪双胞胎女儿陈语安、陈语宁搭积木的妻子江念初——作为陈家的儿媳妇,江念初嫁进来这些年,早已和公婆苏敏、陈斌处得像亲家人,家里的大小事都愿意跟她商量。江念初放下手里的黄色积木,指尖刚触到快递盒,就想起江逸晨上次打电话时说的话:“姐,这次的长跑服我加了不少小细节,肯定能让孩子们冬天跑步不冷。”她笑着接过盒子,旁边的语安和语宁立刻停下手里的积木,小脑袋凑过来,好奇地盯着盒子看。
“我来帮你拆,别伤着孩子。”苏敏从抽屉里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快递盒的胶带,动作轻柔得像在拆一件珍贵的礼物。盒盖打开的瞬间,两件深蓝色的冬季长跑服露了出来——面料摸起来厚实却不笨重,里层是柔软的加绒材质,贴在手上暖乎乎的;袖口和裤脚都做了收紧设计,用的是弹性很好的螺纹布料,既保暖又不会限制孩子跑跳;衣服侧面还缝了一条细细的反光条,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这面料真不错,摸起来就暖和。”苏敏伸手反复摩挲着面料,指尖划过衣服口袋时,特意捏了捏,“你看这口袋,做得深,还加了暗扣,孩子们放手套、纸巾也不容易掉出来,逸晨这孩子,做事就是细心。”正说着,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60岁的陈斌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走进来——作为陈屿的父亲、孩子们的爷爷,他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市场逛一圈,挑些家人爱吃的菜。“什么东西这么香?”陈斌放下菜篮子,凑过来一看,也忍不住点头,“这长跑服看着就结实,咱们志鹏穿肯定合身,学校冬天的长跑活动,再也不怕他冻着了。”
江念初拿起一件长跑服,展开看了看尺寸标签——从120码到170码,覆盖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尺码,考虑得格外周全。标签旁边还缝着一个小小的布标,上面用红色的线绣着“星光校园”四个字,针脚细密整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温柔。她想起上个月跟江逸晨通电话时,弟弟说要在冬季长跑服里加一些“让孩子觉得被在乎的小设计”,当时她还笑着问是什么,现在看来,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考量,就是最动人的答案。
“对了,念初,你看看这个。”陈屿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调出银行转账记录,递到江念初面前,“逸晨刚才发消息说,这次厂商给的额外分红,他转了一半到星光基金,备注写的是‘冬日温暖’,还让我跟你说,这笔钱专门用来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买过冬的衣物。”江念初看着手机屏幕上的转账金额,心里一阵发热——江逸晨做设计这些年,只要有额外收入,总会拿出一部分捐给星光基金,有时候是给乡村孩子买过冬的袜子,有时候是资助学校买体育器材,从来没跟家里邀过功,每次都是基金的会计跟她汇报时,她才知道。
“这孩子,心里总装着别人。”苏敏端来四杯温水,分别放在陈斌、陈屿、江念初和自己面前,“上次他回来看我们,还跟我念叨,说去西部的一所乡村学校调研时,看到有孩子冬天还穿着单鞋跑步,脚冻得又红又肿,却还是笑得特别开心,他回来就盯着设计图改了好几天,非要把鞋子的保暖性再提一提,说什么也不能让孩子冻着。”陈斌也跟着点头,想起江逸晨小时候的样子:“这孩子从小就心善,跟念初一样,见不得别人受委屈。以前他在军营,还总把自己的津贴省下来,寄给山区的孩子买书本呢。”
正说着,江念初的手机“叮咚”响了一声,屏幕上弹出江逸晨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她点开照片,画面里是一盏军营特有的绿色台灯,暖黄色的灯光下,放着一张写满字的信纸,江逸晨的字迹刚劲有力,密密麻麻写了两页:“姐,冬季长跑服的样品应该到了,你和姐夫、爸妈帮着看看面料和细节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尤其是袖口的弹性和反光条的亮度,一定要让孩子们穿得舒服、跑得安全。上次去西部那所学校,看到孩子们冬天跑步时,呼出的白气都能结成小冰晶,却还是拼尽全力往前跑,我就特别想把最好的设计给他们。每次画图的时候,想到乡村女孩穿上新校服时挺直的后背,想到男孩们穿着运动服在操场上奔跑的样子,就觉得设计不止在衣服上,更在心里——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衣服里,感受到被在乎的善意,知道有人在为他们着想。对了,安安和宁宁是不是快过生日了?我给她们设计了两件小外套,用的是她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