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量产里的公益与厨房温情-《掌心的刺》

  江逸晨捐赠1万元给心理健康项目的消息,林晚星是从早间的《军报》角落看到的。豆腐块大小的篇幅,配着一张江逸晨在捐赠仪式上略显拘谨的照片,标题是“军属企业家江逸晨心系公益,助力心理健康事业”。

  她戴着老花镜,反复看了三遍,指尖轻轻摩挲着报纸上儿子的脸,嘴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比当年江逸晨拿到第一个发明专利,比他的公司签下第一笔大额订单,更让她觉得骄傲。

  “老江,你看!”林晚星拿着报纸走到客厅,江哲正坐在沙发上看一本教育类的杂志。73岁的江哲头发已经全白,但腰板依旧挺直,听到妻子的声音,他放下杂志,接过报纸。

  这是一栋部队家属院常见的老式单元楼,江家买了一整层,经过改造,变成了一个大通间格局。客厅在中间,四周分布着七个房间,打开房门就能看到客厅。江哲和林晚星住主卧,江逸晨一家住东厢房两间,江念熙一家住西厢房两间,还有两间客房备用。客厅宽敞明亮,摆着几张沙发和一个大茶几,墙上挂着全家福。

  江哲的眼神有些浑浊,但读起文字来依旧专注。他看了片刻,点点头,语气平淡却难掩欣慰:“这小子,没白教。”

  “那是,也不看是谁的儿子。”林晚星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心里却甜滋滋的。“中午我做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你去家属院门口的菜市场买点新鲜的肋排,再买些配菜。”

  “好。”江哲起身,拿起外套。70岁的林晚星还像年轻时一样,凡事亲力亲为,尤其是家人的饮食,从不让别人插手。江哲早已习惯了她的安排,两人相伴几十年,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上午十点,江家的房子就开始热闹起来。最先到的是大女儿江念初一家。42岁的江念初穿着一身素雅的连衣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看起来干练又温婉。她刚打开门,丈夫陈屿就从身后搬出一个大纸箱。

  “爸,妈!”江念初笑着喊道。

  林晚星从厨房探出头:“念初来了?快进来。陈屿,又拿什么好东西了?”

  “妈,这是我爸妈自己种的西瓜和蔬菜,给大家尝尝鲜。”陈屿放下纸箱,抹了把汗。45岁的陈屿是一名建筑工程师,皮肤黝黑,身材挺拔,身上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严谨气质。他最近刚完成一个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项目,忙得脚不沾地,今天特意抽出时间来探望岳父母。

  紧随其后的是他们的三个孩子。16岁的陈志鹏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看起来有些腼腆,进门就喊了声“外公,外婆”,然后就自觉地坐到客厅的沙发上,拿出手机刷起了题。14岁的双胞胎姐妹陈语安和陈语宁则像两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扑到林晚星身边。

  “外婆!”

  “外婆我们好想你!”

  林晚星笑着搂住两个外孙女:“快让外婆看看,又长高了。饿不饿?桌上有水果。”

  “不饿,外婆,我们帮你择菜吧!”陈语安拉起妹妹的手,就往厨房跑。

  江念初无奈地笑了笑:“妈,您别惯着她们,让她们自己玩就行。”

  “没事,孩子愿意帮忙,我高兴。”林晚星摆摆手,把洗好的草莓递给江念初,“你爸去买排骨了,估计也快回来了。对了,你那个教育机构最近怎么样?忙不忙?”

  江念初接过草莓,叹了口气:“还行,就是最近在筹备暑期夏令营,事情比较多。15年前接过来的时候,没想到会这么操心。”

  “慢慢来,别累着自己。”林晚星心疼地说,“实在忙不过来,就雇几个人帮忙。你爸当年开这个教育机构的时候,比你还累呢。”

  “嗯,我知道。”江念初点点头,“对了,妈,上次您说的那个贫困生,我已经安排他免费参加夏令营了。”

  “好,好,你做得对。”林晚星欣慰地笑了,“你爸要是知道了,肯定也高兴。”

  正说着,门开了,江哲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菜篮子走进来。“买回来了,新鲜的肋排,还有点豆角和西红柿。”

  “爸,我来拎。”陈屿连忙上前接过菜篮子,“您歇会儿,我去厨房给您倒杯水。”

  江哲点点头,在沙发上坐下,看向陈志鹏:“最近学习怎么样?快期末考试了吧?”

  “还行,外公。”陈志鹏放下手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物理有点难。”

  “物理啊,我虽然教的是语文,但也略懂一些。”江哲的眼神亮了起来,当年他开教育机构的时候,什么科目都得懂一点,才能管理好老师。

  陈志鹏眼睛一亮:“真的吗?外公,那我下午就问您。”

  “好。”江哲欣慰地笑了。

  厨房里,林晚星已经开始处理排骨。她先把排骨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加入姜片和料酒,开火焯水。陈语安和陈语宁蹲在一旁,帮着择豆角。

  “外婆,排骨要炖多久啊?”陈语宁仰着小脸问。

  “得炖一个多小时呢,这样才软烂入味。”林晚星耐心地解释着,“你们先出去玩会儿,等炖好了外婆叫你们。”

  “不嘛,我们就在这儿陪外婆。”陈语安摇摇头,继续择豆角。

  江念初走进厨房,看到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妈,这是我最近整理的家庭相册,里面有我们小时候的照片,还有孩子们的,您看看。”

  林晚星放下手里的勺子,接过相册。翻开第一页,就是她和江哲年轻时的合影,照片上的两人都很年轻,笑容灿烂。林晚星的眼眶有些湿润:“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孩子们都这么大了。”

  “是啊,妈。”江念初挨着林晚星坐下,“您和爸也老了,以后家里的事就让我们多操心吧。您教了36年书,也该好好歇歇了。”

  “我们还没老到动不了呢。”林晚星笑了笑,拍拍她的手,“你们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就在这时,东厢房的门开了,江逸晨一家走了出来。36岁的江逸晨穿着一身休闲装,看起来温文尔雅,他怀里抱着一岁的儿子江景郉,妻子苏晓牵着五岁的女儿江暖暖的手,跟在后面。

  “爸,妈!”江逸晨笑着走过来。

  “景郉醒啦?”林晚星连忙迎上去,接过江景郉,“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苏晓把手里的果篮递给林晚星:“妈,这是我们买的一点水果。”

  “来就来了,还买什么东西。”林晚星嗔怪道,“暖暖,快过来让奶奶抱抱。”

  江暖暖怯生生地走到林晚星身边,搂住她的脖子:“奶奶好。”

  “暖暖真乖。”林晚星在她脸上亲了一下,“饿不饿?奶奶给你拿饼干吃。”

  “谢谢奶奶。”江暖暖点点头。

  江逸晨走到客厅,看到江哲和陈志鹏在讨论题目,笑着走过去:“爸,志鹏,在聊什么呢?”

  “逸晨来了。”江哲抬起头,“志鹏物理有点不懂,我给他讲讲。”

  “那正好,我大学学的就是物理,有不懂的也可以问我。”江逸晨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对了,爸,妈,报纸上的事你们看到了?”

  “看到了,你做得好。”江哲点点头,“钱虽然不多,但这份心意很重要。”

  “是啊,逸晨,你做的这件事,比拿多少奖都有意义。”林晚星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碗,“以后有需要帮忙的,跟家里说。对了,你那个连队最近怎么样?训练不忙吗?”

  江逸晨笑了笑:“还行,最近在搞战术训练,挺累的,但大家都很有干劲。我们营区离这儿也近,有时候训练结束我还能回家吃晚饭呢。”

  “那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林晚星心疼地说。

  “知道了,妈。”江逸晨点点头,看着苏晓正在给江暖暖喂水果,心里满是幸福:“妈,您放心,我会一直把公益做下去。我们公司现在规模越来越大了,以后会拿出更多的钱来做公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好,好。”林晚星欣慰地笑了,“快坐下歇会儿,排骨马上就炖好了。”

  没过多久,西厢房的门也开了,江念熙一家走了出来。36岁的江念熙和江逸晨是龙凤胎,她穿着一身职业装,看起来精明干练。丈夫周航44岁,身材微胖,性格开朗,手里抱着11个月大的女儿周清禾,身后跟着五岁半的儿子周庭萧。

  “爸,妈,哥,姐!”江念熙笑着走过来。

  “念熙来了。”林晚星迎上去,接过周清禾,“清禾真可爱,都长牙齿了吧?”

  “是啊,妈,都长了两颗小牙了。”江念熙笑着说,“您看,这是我最近写的教学报告,被教育局推广了。”她从包里拿出一份报告,递给林晚星。

  林晚星接过报告,虽然有些字看不太清楚,但还是能感受到女儿的努力:“念熙真厉害,不愧是我们家的才女。你在学校教书也挺辛苦的吧?我教了36年书,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还行,孩子们都很可爱,教他们我很开心。”江念熙笑了笑。

  周航把周庭萧放下,笑着说:“爸,妈,我们带了点好酒,晚上陪您喝两杯。对了,爸,我那个营最近要搞演习,可能要忙一阵子。我们营区离家属院也不远,到时候演习结束我就来看您。”

  “好啊,晚上我们好好喝一杯。”江哲高兴地说,“演习注意安全,别太拼了。”

  “知道了,爸。”周航点点头。

  周庭萧跑到江暖暖身边,拿出一个玩具:“暖暖妹妹,我们一起玩玩具吧?”

  江暖暖点点头,两个孩子拿着玩具,在客厅的地毯上玩了起来。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住在同一个房子里,打开房门就能看到彼此,关系非常亲密。

  厨房里,苏敏和陈斌也来了。他们是陈屿的父母,也就是江念初的公公婆婆。苏敏今年65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手里拿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饺子皮和馅料。

  “亲家母!”苏敏推开门,笑着说,“知道今天人多,我们特意包了点饺子,给大家加个菜。”

  “哎呀,苏敏姐,陈斌哥,你们太客气了。”林晚星连忙迎上去,“快进来坐,歇会儿。”

  “不歇了,我们赶紧把饺子包好,等会儿一起煮。”苏敏放下包,就走进厨房开始擀饺子皮。

  陈斌也跟着走进来,挽起袖子:“我来帮忙烧火。”

  江念初看到公公婆婆来了,连忙上前:“爸,妈,你们怎么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说什么呀,都是一家人。”苏敏笑着说,“我们在家也没事,就过来看看,顺便给大家做点吃的。对了,念初,你那个教育机构最近怎么样?我听屿哥说你很忙。”

  “还行,就是在筹备暑期夏令营。”江念初说,“多亏了陈屿,帮我设计了夏令营的活动场地。”

  “那是应该的。”陈斌笑着说,“屿哥是建筑工程师,这点小事难不倒他。”

  厨房里顿时热闹起来。林晚星在炖排骨,苏敏在擀饺子皮,江念初在择菜,陈语安和陈语宁在帮忙递东西,陈斌在烧火。

  “咱们家逸晨,不仅有才华,心还善。”苏敏擀着饺子皮,语气里满是赞赏,“报纸上都登了,捐了一万块给心理健康项目,真是个好孩子。”

  “是啊,逸晨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林晚星笑着说,“念熙也厉害,教学报告都被教育局推广了,真是给我们家争光。”

  “念熙确实厉害,屿哥天天说,念初是他的榜样。”苏敏说,“念初在单位也很出色,把教育机构管理得井井有条。”

  江念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妈,您别夸我了,我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做自己该做的事,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很不容易了。”陈斌从锅里捞起一个刚煮好的饺子尝了尝,“嗯,味道不错,苏敏,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那当然,也不看是谁做的。”苏敏得意地笑了笑。

  陈语安和陈语宁看着锅里的饺子,咽了咽口水:“外婆,苏奶奶,饺子什么时候能吃啊?我们好饿。”

  “快了,再煮一会儿就好了。”苏敏笑着说,“你们再等等,奶奶给你们做了你们最爱吃的糖蒜。”

  “太好了,谢谢苏奶奶!”两个小姑娘高兴地跳了起来。

  客厅里,江逸晨和周航正在聊天。他们不仅是亲戚,还是同事,都在部队上班,平时经常一起开会、训练,关系非常好。

  “这次演习规模很大,涉及到多个兵种协同作战,协调起来很麻烦。”周航叹了口气,“我担心到时候会出纰漏。”

  “别担心,我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演习。”江逸晨说,“关键是要提前制定好预案,明确各部队的职责,加强沟通协调。你可以成立一个临时指挥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各方面的事情。需要我帮忙的话,随时开口。”

  “这个主意不错。”周航眼前一亮,“谢谢你啊,逸晨,还是你有经验。有你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

  “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江逸晨笑了笑,“以后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找我商量。对了,你那个营的装备怎么样?要不要我帮你申请一些新的训练器材?”

  “那太好了!”周航高兴地说,“我们营的有些器材确实太旧了,影响训练效果。要是能申请到新器材,战士们训练起来也更有劲头。”

  江哲和陈志鹏还在沙发上讨论物理题。江哲拿起笔,在纸上画着受力分析图,耐心地给陈志鹏讲解着。陈志鹏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外公,您讲得太明白了!”陈志鹏高兴地说,“我以前一直搞不懂这个知识点,现在终于明白了。”

  “明白就好。”江哲欣慰地笑了,“学习就像做学问,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以后有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

  江念熙抱着周清禾,坐在一旁看着他们,脸上满是幸福。周清禾在她怀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小手还时不时抓着她的头发。

  “清禾,乖,别抓妈妈的头发。”江念熙笑着说,轻轻把她的小手拿开。

  苏晓则在陪江暖暖和周庭萧玩玩具。江暖暖把自己的小熊递给周庭萧:“庭萧哥哥,给你玩我的小熊。”

  “谢谢暖暖妹妹。”周庭萧接过小熊,把自己的小汽车递给她,“那我把我的小汽车给你玩。”

  两个孩子相处得很融洽,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苏晓看着他们,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她是部队小学的教师,平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