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县长的支持:文化与经济的平衡
从县委书记办公室出来,已是暮色四合。
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林枫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又在他身后一盏盏熄灭,像一条明明灭灭的路。
周建国早已等在楼下,一见林枫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焦灼。“怎么样?陈书记他……”
林枫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呼出了一口气。那口气在初冬的冷空气里,化作一团白雾,旋即消散。
与陈建国书记的谈话,比他预想的更顺利,也更深刻。他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山陕会馆的存废,而是将林枫那份草案,上升到了“清源县文化软实力构建”和“新时期县域经济转型突破口”的高度。
陈建国只问了林枫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如果交给你,你有几成把握,能让它不只叫好,还叫座?”
林枫的回答是:“如果只是让它不亏本,我有十成把握。如果想让它成为清源县的一张名片,我需要县委县政府毫无保留的支持。”
陈建国沉默了很久,最后拿起桌上的红机,只说了一句话:“让赵县长来我办公室一趟。”
现在看来,赵县长已经从书记办公室里出来了。
“走吧,周哥。”林枫拍了拍周建国的肩膀,“去见见咱们的父母官。”
周建国一头雾水,但还是快步跟上。他感觉自己这两天的心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刚从张怀德那座高峰上缓过神来,又被直接送进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现在又要去见县长,天知道下一站是哪里。
县长赵立新的办公室在政府大楼的另一侧,风格与陈建国的办公室截然不同。没有厚重的红木书柜,没有意味深长的书法条幅,墙上挂着的是一张巨大的清源县经济地图和一张项目进度表,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笔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数据和节点。
空气里没有茶香,只有一股打印机墨粉的淡淡味道。
赵立新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中,听到敲门声,头也没抬:“进。”
他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精明而干练。直到林枫和周建国走到办公桌前,他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林枫脸上停留了片刻。
“小林同志,坐。”他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建国同志也坐。”
周建国规规矩矩地在沙发上坐了半个屁股,林枫则坦然坐下。
“陈书记那边,我都听说了。”赵立新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形成一种审视的姿态,“我也看了你那个‘古城之心’的草案。想法很大胆,理念很新潮。叙事重构,场景植入……说实话,很多词我都是第一次听。”
他停顿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但是,小林同志,我不是陈书记,他考虑的是战略,是方向。我考虑的是财政,是饭碗。我只问你三个最实际的问题。”
“第一,钱从哪儿来?修复古建筑,改造老街区,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县财政今年的盘子早就定死了,我一个子儿都挤不出来。”
“第二,周期有多长?鸿远集团的方案,明年就能动工,后年商场就能开业,马上就能看到税收,解决几百个就业岗位。你这个方案呢?三年还是五年能看到回头钱?在这期间,我们的GDP怎么办?我拿什么去跟市里交代?”
“第三,风险谁来担?你说的那些,都建立在一个美好的假设上,假设游客
从县委书记办公室出来,已是暮色四合。
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林枫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又在他身后一盏盏熄灭,像一条明明灭灭的路。
周建国早已等在楼下,一见林枫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写满了焦灼。“怎么样?陈书记他……”
林枫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呼出了一口气。那口气在初冬的冷空气里,化作一团白雾,旋即消散。
与陈建国书记的谈话,比他预想的更顺利,也更深刻。他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山陕会馆的存废,而是将林枫那份草案,上升到了“清源县文化软实力构建”和“新时期县域经济转型突破口”的高度。
陈建国只问了林枫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如果交给你,你有几成把握,能让它不只叫好,还叫座?”
林枫的回答是:“如果只是让它不亏本,我有十成把握。如果想让它成为清源县的一张名片,我需要县委县政府毫无保留的支持。”
陈建国沉默了很久,最后拿起桌上的红机,只说了一句话:“让赵县长来我办公室一趟。”
现在看来,赵县长已经从书记办公室里出来了。
“走吧,周哥。”林枫拍了拍周建国的肩膀,“去见见咱们的父母官。”
周建国一头雾水,但还是快步跟上。他感觉自己这两天的心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刚从张怀德那座高峰上缓过神来,又被直接送进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现在又要去见县长,天知道下一站是哪里。
县长赵立新的办公室在政府大楼的另一侧,风格与陈建国的办公室截然不同。没有厚重的红木书柜,没有意味深长的书法条幅,墙上挂着的是一张巨大的清源县经济地图和一张项目进度表,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笔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数据和节点。
空气里没有茶香,只有一股打印机墨粉的淡淡味道。
赵立新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中,听到敲门声,头也没抬:“进。”
他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精明而干练。直到林枫和周建国走到办公桌前,他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林枫脸上停留了片刻。
“小林同志,坐。”他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建国同志也坐。”
周建国规规矩矩地在沙发上坐了半个屁股,林枫则坦然坐下。
“陈书记那边,我都听说了。”赵立新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形成一种审视的姿态,“我也看了你那个‘古城之心’的草案。想法很大胆,理念很新潮。叙事重构,场景植入……说实话,很多词我都是第一次听。”
他停顿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但是,小林同志,我不是陈书记,他考虑的是战略,是方向。我考虑的是财政,是饭碗。我只问你三个最实际的问题。”
“第一,钱从哪儿来?修复古建筑,改造老街区,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县财政今年的盘子早就定死了,我一个子儿都挤不出来。”
“第二,周期有多长?鸿远集团的方案,明年就能动工,后年商场就能开业,马上就能看到税收,解决几百个就业岗位。你这个方案呢?三年还是五年能看到回头钱?在这期间,我们的GDP怎么办?我拿什么去跟市里交代?”
“第三,风险谁来担?你说的那些,都建立在一个美好的假设上,假设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