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封匿名信的对峙,纪委主任的连环追问-《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

  那封信,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像一片苍白的落叶。

  纸张的边缘因为反复折叠而有些毛糙,上面打印的宋体字,林枫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每一个字都曾在他心里反复斟酌过。

  陈国忠的问题,没有一丝波澜,却像一块巨石,轰然砸入林枫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心湖。

  空气仿佛凝固了。墙上石英钟的“咔哒”声,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像在为林枫倒数着审判的时间。承认,还是不承认?承认,等于将自己最后的底牌和盘托出,将匿名举报的保护层彻底撕碎,从此在纪委的视线里再无遮掩。不承认?在一位资深纪委干部面前撒谎,无异于自寻死路,之前建立的所有信任都会瞬间崩塌。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冷汗几乎要从背上浸出来。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

  他没有立刻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反问了一句,声音因为刻意的镇定而显得有些低沉:“陈主任,这封信是谁写的,重要吗?重要的是,信上说的是不是事实?”

  他把问题,又推了回去。

  陈国忠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依旧在审视着他。他没有被林枫绕开,而是将那封信又往前推了寸许,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很重要。”陈国忠的语气依旧平淡,“这决定了你是谁。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担当的举报人,还是一个躲在暗处、另有图谋的告密者。前者,我们保护。后者,我们要警惕。”

  他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林枫所有的话术和伪装。

  林枫沉默了。他知道,再任何的闪烁其词都是徒劳。他缓缓地呼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着千斤重。

  “是,我写的。”

  三个字,他说得很轻,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说出口的瞬间,他感到一阵虚脱,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坦然。

  陈国忠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变化。那是一种意料之中,却又带着几分玩味的表情。他头顶的民心值,从【 10,采信/权衡】,变成了【 15,欣赏/考验】。

  “为什么先匿名,现在又实名?”陈国忠靠在椅背上,像个闲聊的老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因为怕。”林枫回答得很干脆,也很诚实,“我只是个刚入职的普通干部,没背景,没人脉。李卫国镇长在石河子镇经营多年,盘根错节。我如果一开始就实名,恐怕不等信送到您这里,我就已经从石河子镇消失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匿名,是想保护自己,是为了能留下来,做更多的事。现在站出来,是因为没时间了。下游村庄的恐慌一旦失控,造成的后果,我承担不起,石河子镇也承担不起。”

  这份坦诚,似乎让陈国忠有些意外。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换了个角度:“你和李卫国之间,有过节?”

  “有过节。”林枫点头,“他让我为水库的烂摊子背黑锅,我没同意。今天会上,他捧杀我,然后削了我的权,断了我的钱,想把我彻底架空。”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他知道,在陈国忠面前,客观的事实远比情绪化的控诉更有力量。

  “所以,你是为了报复?”陈国忠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

  “如果只是为了报复,我有很多种方法。我可以把材料捅给媒体,或者干脆在网上曝光,把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林枫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陈主任,我今年二十五岁,寒窗苦读十几年,考上公务员,不是为了跟谁斗气,也不是为了报复谁。我只是……只是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老百姓门口的水库,不该是某些人的提款机,更不该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陈国忠静静地看着他,很久没有说话。他见过太多来纪委举报的人,有的声泪俱下,有的义愤填膺,有的眼神闪烁,有的条理清晰但目的不纯。像林枫这样,冷静、坦诚,甚至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年轻人,他还是第一次见。

  他想起了县委书记陈建国在车里说的那句话:“按规矩办,但也要讲效率。”

  书记看到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堵门的年轻人,更是这年轻人背后,那股被压抑着,却即将喷薄而出的东西。

  许久,陈国忠站起身,走到窗边,为那盆君子兰又浇了点水。

  “小林,你知道吗?我这盆君子兰,养了五年了。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