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苏建民的指示-《致命清算:从派出所民警开始》

  又详细商讨了一些联络方式、人员挑选的细节后,李南看看时间不早,便起身告辞。

  唐国栋亲自将他送到门口,临别时又叮嘱了一句:

  “沉住气,戒急用忍。有时候,慢就是快。”

  “我记住了,唐局。您留步。”

  离开唐国栋家,走在寒冷夜色中,李南的心却变得火热而坚定。有了唐国栋的明确支持和背后策应,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接下来,就是如何耐心布网,等待时机,给予那藏污纳垢之处致命一击!

  而他的目光,已经穿透了定城区的夜色,投向了那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九孔桥派出所。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然开始。

  送走李南后,唐国栋并没有立刻回到客厅陪伴家人。书房里依旧残留着刚才密谈的严肃气息和淡淡的烟味。

  他在书桌前又坐了一会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反复回味着李南带来的信息和两人商定的计划。

  这件事,牵扯不小。虽然他和李南都认为应该先从公安内部着手,以事实为依据,但毕竟涉及到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秦浩的亲侄子。

  这其中的政治敏感度和潜在风险,他必须心中有数,也需要让一位更高层面的领导知晓,既是为了报备,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寻求“隐形”支持的策略。他所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自然就是他的老领导,省政法委副书记苏建民。

  深吸一口气,唐国栋拿起书桌上的座机电话,拨通了苏建民家里的号码。这个时间点,苏建民通常会在家。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苏建民沉稳而略带一丝慵懒的声音,显然也是处于周末休息状态:

  “喂,哪位?”

  “老领导,是我,国栋。没打扰您休息吧?”

  唐国栋的声音立刻带上了恭敬,但又不失亲近。

  “哦,国栋啊。”

  苏建民的语气舒缓了一些,

  “没打扰,刚看完新闻。怎么,这个点打电话来,有事?”

  他知道唐国栋是个有分寸的人,周末晚上打电话,多半是有比较重要的事情。

  “老领导,是有个情况想跟您汇报一下。”

  唐国栋斟酌着措辞,

  “刚才李南到我家里来了。”

  “李南?”

  苏建民的声音里多了一丝关注,

  “他去你家了?遇到什么难处了?”

  他对这个救了自己女儿、又能力出众的年轻人印象极为深刻。

  “是的。他刚去定城分局上任两天,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唐国栋开始将李南的发现,以及马华透露的情况,简明扼要却又重点突出地向苏建民汇报了一遍。

  他叙述得比李南跟他汇报时更加精炼,但关键点一个不落:九孔桥派出所严重的弄虚作假、纪律涣散,

  所长秦伟民的跋扈妄为,以及其背后站着的常务副市长秦浩。苏建民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但唐国栋能感觉到,电话那端的空气似乎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唐国栋最后总结道,

  “李南同志非常愤慨,但也保持了极大的冷静。他和我初步商量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打算先从内部秘密调查取证,掌握确凿证据后再做打算。我觉得他的思路很清晰,也很有担当,

  所以市局这边,我表态会给予他必要的支持。”

  汇报完毕,唐国栋屏息凝神,等待着老领导的指示。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能听到苏建民极其轻微的呼吸声。

  过了十几秒,苏建民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语调平稳,却自带一种审慎的威严:

  “这个李南果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角色啊。”

  他这话听不出是褒是贬,更像是一种冷静的评价,

  “才去两天,就能摸到这么深的水,还能想到来找你谋划,有点意思。胆大,心细,是块干事的料。”

  他先是肯定了李南的能力和主动性,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严肃,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

  “但是,国栋,你们遇到的这个问题,敏感性极高。秦浩同志是市委的主要领导之一,常务副市长,位高权重。

  处理他的亲属问题,必须慎之又慎,讲究方式方法,更要严守组织纪律。”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强调接下来的话:

  “你们现在从公安内部管理的角度入手,秘密调查取证,这个方向是对的。在证据不足、特别是没有涉及更严重问题之前,

  所有的调查和行动,必须严格控制在公安系统内部,围绕秦伟民个人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绝不能擅自扩大范围,

  更不能在没有确凿依据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或牵扯到秦浩同志本人。这一点,是红线,也是底线,你必须给李南强调清楚,并且亲自把握好!”

  苏建民的话语极其清晰,界限划得非常分明。这既是一种保护,保护李南和唐国栋不因鲁莽而引火烧身,

  也是一种原则,党的纪律不允许无端怀疑和调查高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