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重新摆布-《故乡故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翠花觉得这白捡的儿子真是个宝贝,跟光彩一样贴心贴肺的,比光彩还听话能干。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干干干,翠花刚开始还以为这孩子只是刚来家里急于表现呢,后来才发现,他真的是闲不住,怪不得这么瘦小。

  鑫鑫也10岁出头了,吃得也不少,就是个头不高,也不知是不是干活太多了。

  除了包揽喂猪喂鸡,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做饭洗衣暂时用不上他,有翠花和光彩呢,光是看着两个皮小子,就省了翠花很大的时间精力。

  小龙小虎已经满6岁了,村里的小学一般招收6岁和7岁的孩子,鑫鑫现上四年级,秋天就上五年级,明年就上初中了。

  鑫鑫早就打算好了,小龙和小虎这个秋天就上学,他上五年级,两个弟弟上一年级,还能带他们一年,等他上了初中,两个小的上二年级,正正好。

  翠花也同意两个小的早一年上学,在家实在是太烦人了,去学校还有老师管着。

  光景不愿意,“为啥要早上一年,人家都是满7岁才上学,这么小的孩子,去了跟不上趟,光吃委屈。再说了,早上一年不早拿钱一年?”

  鑫鑫认真地跟大爷说:“他俩很聪明,我教过一些算数和拼音,学得很快,这个年龄上学没有问题。趁着我还在村里上小学,正好带他们一年,保证他俩上学能跟上课程,在学校里也不受欺负。等他们适应了学校生活,明年我去上初中也放心。”

  光景愣了一下,原来鑫鑫这个当哥哥的早就替两个弟弟打好谱了,鑫鑫学习成绩好,又有耐心,两个小子跟着鑫鑫适应一年也不错。

  就是一想到三个孩子一起拿学杂费就头疼。徐家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按年给,光明的费用却是按月按季度给,有时候还拖上几天半月的。拿钱的时候很爽,往外付钱的时候就觉得头沉。

  鑫鑫又说,“学杂费越来越贵,早上一年不是拿得更少吗?”

  翠花一听明白过来,小学都是五年,初中都是四年,什么叫做‘早上一年不早拿钱一年?’差一点就被光景忽悠傻了。

  光景一想也是,这账不是这样算来。

  于是,家里便采用了鑫鑫的建议,小龙小虎在秋风送爽的金秋季节,就要光荣地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翠花和光彩也高兴,孩子都上了学,家里就轻省了,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干活打毛线了。

  皆大欢喜。

  解决了小龙小虎的上学问题,翠花又忙起来另一件事,那就是光彩的婚事。这孩子,也20出头,到婚配年纪了,却一直躲在家里,腻歪在嫂子身边,一点成家立业的想法都没有。

  翠花当年为了家里的生计,一直挨到25岁才相亲嫁人,现在轮到光彩,这个最小的小姑子,翠花可不允许再耽误了。

  尤其是现在鑫鑫在家陪着做伴,光景和光彩也尽可放心,光彩的婚事,便提到日程上来了。

  情况随时变化,家里的人员安排,又要重新摆布了!

  照光彩的想法,最好是找个当村的婆婆家,离家近,结婚不离家。

  但翠花不这么想。

  一是因为郝家庄本就是个小村庄,村里没有适龄合适的小伙子,咱们光彩这么好,可不能随便凑合。

  再就是照光彩这个脾性,当庄住的话保证天天往娘家跑,结了婚就有自己的小家庭了,如果光顾着娘家,不利于小家庭的和谐。

  于是翠花便把目光转向了张家庄和胡家。

  不光离着娘家近便,张家庄有淑红他们,胡家有光芒,都能照顾好光彩。

  再就是这两个村都是大村,大棚建得早,玩得好,村里百姓日子都过得宽裕,前景一片大好。

  翠花把网交给了淑红和光芒,让他们盯着网捞鱼。

  光芒不如淑红动作快,淑红在张家庄找了一户人家,跟张大勇是五服外的亲戚,家里人口简单,家风淳朴,年轻人也长得一表人才,目前正跟着村里长辈建棚种棚。

  家庭背景没有问题,接下来就看两个年轻人能不能看对眼了。

  光彩其实对相亲一点意思也没有。她不明白为啥一定要结婚,结婚就要去一个陌生的家庭中,各人在各自家里住着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去别人家。

  她不明白嫂嫂为啥一定要给她找个人家嫁出去,在哪都是过日子,为啥不能跟着嫂嫂一起过呢?

  看着围着嫂嫂身边的三个愣头小子,光彩甚至有点小小的嫉妒,为啥他们三个就能一直守在嫂嫂身边呢,为啥我一到年龄就要被嫁出去呢?

  翠花知道光彩的心思,这孩子就是一根筋,她现在不明白结婚成家的意义,只能一点一点引导。

  翠花不急,这事还得慢慢来。

  这天,翠花趁着周末,又带着光彩和三个孩子回娘家。

  翠花现在的队伍可庞大了,回趟娘家,带上小龙就要带上小虎,小虎都带上了就不差一个鑫鑫,鑫鑫都带上了只留光彩一人在家也不好,干脆一家五口一起去。

  这次回娘家,翠花是带着任务的,任务就是郝光彩。

  五个人呼啦啦一起到家,淑红一看这架势,便打趣道:“你们这一家五口带着五张嘴,是来张家庄吃大户的?”

  光彩知道淑红嫂子这是在开玩笑,丝毫不予理会,光彩却不好意思了。扭着身子支支吾吾。

  淑红看她这个样子,便又开始逗她:“光彩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