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跟着鑫鑫学做生意-《故乡故事》

  学校里的生意越做越多,每周一早上徐朝鑫都得提前至少半小时来到学校。马高远在学校车棚等着他,接下两个大箱子。

  “要不咱们周三周四再弄一次吧,这样你就不用一次拿这么多了,并且,有些馋嘴的同学等不了一周呢。”马高远吐吐舌头,馋嘴的同学说的是他自己吧。

  鑫鑫早就有这个想法,“那就周三下午统计好,我周四早上到来吧。”

  每周两次带货后,鑫鑫周四早上带的东西明显比周一多。每周三下午的本子密密麻麻。

  看来,同学们都属于“等不及”这一类。

  关于这个“地下超市”早晚被老师发现这件事,徐朝鑫和马高远心知肚明,只能期盼这一天来得晚一些。

  徐朝鑫的办法是分工合作,尽量低调。只允许本子在各班流转,不允许私下谈论,更不能来徐朝鑫面前谈论要什么货,总之一句:不能宣之于口。

  曾经有人大大咧咧来徐朝鑫面前问:“你家是不是开小卖部的?”

  不等徐朝鑫抬头,立马有人捂住嘴把他拖走了。

  徐朝鑫暗笑,很满意这样的纪律。

  每个班都有这么一个小本子,但这个小本子的流转是秘密的。总有同学是不知情的,要想拿到这个本子并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需求,必须在班里有一定“人脉”才行。

  徐朝鑫不求多,求稳。

  而马高远的办法则完全不同。

  如果说徐朝鑫是尽量控制知晓的范围,马高远的策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所有人都拖下水。把所有人都绑在这艘船上。

  这样,知道这个小本子的人群控制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中,不多也不少。

  大家像是共同揣着一个秘密,在战战兢兢中守护一种隐秘的快乐,好像在老师的重压桎梏中凿开了一条能透进光亮的缝隙。

  大家甚至都不去考虑这些东西学校小卖部是不是可以买到,价格到底有什么差别。就是觉得,每个周一和周四的早上,自己桌子上有没有一个惊喜,对自己的学生生涯,意义很是重大。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每个周一和周四的早上,徐朝鑫和马高远来得越来越早,因为要把东西早点分发到各班。

  各班的代理员会在同学们到校之前把东西准备好,放在每一个订货同学的桌子上。

  在徐朝鑫的建议下,马高远不再给代理员拿零食做报酬,而是给他们直接发钱,每个月结一次。

  马高远完全同意,因为这样就不用再操心拿什么零食了。每个月的代理费不一样,他们也更有干劲。

  栗黍镇中学初三级部的“地下超市”已经从粗犷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精细化管理阶段。

  这天,光景整理厂里发的生活物资,看着堆在墙角的洗衣粉、肥皂,还有两袋没开封的大米,突然想起厂里同事家大多也是这样,单位每月发的物资用不完,要么分给亲戚,要么堆在家里落灰。

  他盯着那些物资,脑子里突然冒出个主意:自己现在摸透了小卖部的进货价,要是能把同事用不了的物资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收过来,再放在小卖部卖,既能给家里添货源、加利润,还能帮同事把闲置换成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第二天上班,光悄悄找到几个相熟的同事,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家不是开了个小卖部嘛,反正也要进货,你们家里要是有不用的物资,尽管拿给我,我按进货价给你们钱,比你们放着没用强。”

  同事们一听可太乐意了,这几年厂里效益好,每月发的各种物资根本用不完,送人又心疼,总觉得无端浪费了很多,能换成钱最好了,折价换也行啊!

  光景可不是人人都要说的,除了班组相熟的,又找到人事和财务这些关键部位,把他的想法一说,大家都很高兴。

  张主任笑着说:“可不是嘛,俺家洗衣粉都堆了半柜子,给你换点钱买酒喝,划算!”

  财务李姐也接话:“俺那几袋面粉本想过节送给小姑子的,不送了,下午就给你带来!”

  从那以后,光景的自行车多了项新任务,除了按时去批发市场进货,还得驮着同事们拿来的闲置物资。

  每次休班,他就骑着车子往家赶,车后座两边的箱子里,一边是洗衣粉、肥皂,一边是大米、面粉,都是同事们用不了的。

  回到家,翠花和鑫鑫就一起整理,把物资分类摆在小卖部的货架上,标上比平时便宜一成的价格,没多久就成了村里老人爱买的“抢手货”。

  大家都知道,光景厂里同事们发的东西用不完,都被光景拿到小卖部来处理,比平时的便宜,这可了不得,天天有来问的。

  翠花干脆在货架上单独辟出一块地方,专门卖炼油厂里发的物资。

  大家一来就直奔这里,仿佛这才是“好东西”。

  “也是用上城里大厂发的好东西了!”

  “是啊,这些东西就是好用好吃!”

  结果买的人多,卖的货物少,渐渐还有点供不应求了。光景只能每天都往家拉东西。

  翠花很奇怪,“你到底有多少同事,发了多少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怎么天天有?”

  鑫鑫“噗哧”一声笑出来。

  光景眨眨眼睛,“我们厂子可大了,他们都求着我帮忙处理物资,我都让他们排队!”

  其实厂子里哪有这么多物资啊,这是光景去市场上批发的,跟厂子里发的一样,虽然不如同事们给他的便宜,但还是有的赚,不赚白不赚。

  每天傍晚,光景骑着自行车,后座绑着装满工厂物资和批发物资的箱子,给小卖部补货。

  早上,鑫鑫则骑着另一辆自行车去学校,后座的箱子里是给同学们准备的零食文具。

  两个人,一个进货,一个卖货,各自挣各自的钱,配合默契、合作愉快。

  有次鑫鑫跟光景说:“大爷,上周有同学问家里有没有洗衣粉,说他奶奶觉得咱们卖的货便宜,想让他帮忙带。”

  光景听了哈哈大笑:“不卖!让她自己去她村里小卖部买,咱不能什么买卖都做。你做好你同学们的生意就行,生意哪有做得完的,各有各的地盘。”

  鑫鑫使劲点头,心里琢磨着要跟马高远商量,把“地下超市”的货再添几样,务必要服务好自己尊贵的顾客们。

  爷俩一个拓货源,一个拓销路,这日子,眼看着就越来越有奔头了。

  鑫鑫受跟着小龙小虎的启发,开拓了学校里的生意。

  光景又学着鑫鑫的做法,在厂子和小卖部之间倒卖,挣差价。

  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副业和额外进账,只有这起头人——小龙小虎两个小家伙,还在苦哈哈地给翠花打工挣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