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檄文对决-《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楚王府,书房。

  夜色深沉,烛火摇曳。

  顾长生坐在书案前,面前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

  他握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在思考,该怎么写。

  上官芷兰的那篇檄文,他已经看过不下十遍。

  不得不承认,那女人的文笔极好。

  引经据典,层层递进,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祸乱天下的暴君形象。

  那些读书人看了,必然会觉得她说得有理有据,义正言辞。

  但顾长生很清楚,那篇檄文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他。

  而是那些世家门阀自己。

  上官芷兰是在给那些摇摆不定的士族打气,告诉他们,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必须团结起来对抗外敌。

  所以,她用的是士大夫的语言,是庙堂之上的语言。

  那顾长生呢?

  他要用什么语言?

  答案很简单。

  田间地头的语言。

  灶台炕头的语言。

  天下九成九的百姓,都能听懂的语言。

  顾长生闭上眼睛,【道心通明】的天赋全力运转。

  无数的信息在他脑海中翻涌。

  他想起了北境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农民,他们脸上的笑容。

  他想起了那些第一次走进学堂的孩子,他们眼中的渴望。

  他想起了那些被世家门阀压榨了一辈子的佃户,他们临死前的不甘。

  这些画面,一帧一帧地在他脑海中闪过。

  然后,他睁开眼。

  提笔。

  落墨。

  第一个字,写得极重,几乎要把纸张戳破。

  “天下之大,何人之天下?”

  “非一姓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

  开篇第一句,顾长生就抛出了一个足以让所有士大夫跳脚的观点。

  但他不在乎。

  因为他要说给听的人,根本不是那些士大夫。

  “吾观天下,贫富悬殊,已至极致。”

  “豪门大族,占良田万顷,坐拥金银无数,一餐之费,足抵寻常百姓数年之用。”

  “而黔首小民,终日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稍有天灾,便易子而食,流离失所。”

  “此非天意,乃人祸也!”

  顾长生的笔,越写越快。

  那些平日里被士大夫们用华丽辞藻掩盖的真相,被他用最直白的语言,一条一条地撕开。

  “世人皆言,士族乃国之栋梁,文化之传承者。”

  “然吾问,何为栋梁?”

  “栋梁者,当撑天下之重,护万民之安。”

  “然观今日之士族,可曾为民请命?可曾体恤民生?”

  “非也!”

  “彼辈世代为官,把持朝政,垄断仕途,视国库为私囊,视百姓为草芥。”

  “其子弟不学无术,却可凭家世入仕;寒门才俊,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却终生不得出头。”

  “此非栋梁,乃蛀虫也!”

  蛀虫二字一出,整个书房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或有人言,士族掌文化传承,若无士族,则天下无人识字,文明将亡。”

  “此言差矣!”

  “文化者,本为天下人之文化,非某一家族之私产。”

  “士族垄断教育,将知识藏于深宅大院,不许寻常百姓染指,此非传承,乃劫掠也!”

  “吾今日在北境,开万象书局,印书百万册,只售十文钱。”

  “吾在北境,办新式学堂,凡适龄孩童,皆可入学,分文不取。”

  “不过数月,北境已有十万孩童识字。”

  “此足以证明,文化传承,何须士族?”

  “百姓非愚,只是无人教之!”

  这一段顾长生写得极为畅快。

  因为这是他最有底气的地方。

  北境的教育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那些原本目不识丁的农民子弟,现在已经能够读懂简单的公文,能够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是空谈。

  “再言士族之罪。”

  “其一,兼并土地,致使无数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世代为奴。”

  “其二,垄断盐铁,哄抬物价,使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

  “其三,把持科举,使寒门再无出头之日,阶级固化,万世不移。”

  “其四,勾结官府,欺压良善,草菅人命,视法律为无物。”

  “如此种种,罄竹难书!”

  顾长生一口气列出了士族的四大罪状。

  每一条,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每一条,都能戳中底层百姓的痛处。

  “今有江南士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组成所谓联盟,欲阻吾推行新政。”

  “其口口声声说,吾乃暴君,吾之新政乃祸乱天下。”

  “然吾问天下百姓,何为暴政?”

  “让你们分到土地,自己耕种,自己收获,这是暴政吗?”

  “让你们的孩子免费读书识字,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是暴政吗?”

  “让你们不再被地主老爷盘剥,不再被官府欺压,这是暴政吗?”

  “若此为暴政,那他们口中的‘仁政’,又是何物?”

  “是让你们世世代代当牛做马的仁政吗?”

  “是让你们的孩子永远没有出路的仁政吗?”

  “是让你们饿死在丰收的田地里的仁政吗?”

  三个反问句,一个比一个尖锐。

  顾长生知道,这些话会激怒所有的士族。

  但他更知道,这些话会点燃所有百姓心中的怒火。

  “吾今日在此,向天下万民宣告。”

  “吾之新政,只有一个目的。”

  “让耕者有其田!”

  “让劳者有所得!”

  “让天下再无饿殍!”

  “让所有人,无论出身,都有活下去的权利,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若有人阻吾,无论是谁,吾必除之!”

  “若士族不服,那便来战!”

  “吾倒要看看,是你们手中的笔杆子硬,还是天下万民的怒火更盛!”

  最后一句,顾长生写得力透纸背。

  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正透过这张纸看向他。

  那是天下万民的眼睛。

  有期待,有怀疑,有愤怒,也有希望。

  顾长生放下笔,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看着面前这篇洋洒洒的檄文,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上官芷兰,你的檄文是写给士族看的。

  而我的檄文,是写给天下人看的。

  咱们走着瞧。

  他站起身,拿起那张还未干透的宣纸走到门口。

  “赵戈。”

  “属下在!”

  赵戈立刻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