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河的河水,在这个1966年的盛夏,愈发显得躁动不安,仿佛连水波都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焦灼。
泥泞的小路上,姬永海背着那只磨破了边角的旧沉重书包,一步一步,走得格外急促。
脚下的泥块被太阳晒得干裂,踩上去作响,像是有什么东西正从内部碎裂。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味道——焦糊的麦秸、新刷的油漆、远处河工地上飘来的汗味与泥土的腥气,混杂在一起,闷得人胸口发紧。
这一切,仿佛都在无声地宣告:旧的、熟悉的一切,正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一个崭新的时期,正踏着匆忙的脚步走来。
最先热闹起来的,是福缘中学的操场。
一群穿着补丁蓝布褂子的少年,胳膊上缝着布制袖章,嗓门嘹亮,气势高昂。
他们的声音,比洪泽湖上的号子还要响亮,比夏日的惊雷还要震耳。
姬永海挤在人群中,看着那些平日里只会嬉闹的同学,此刻却像被什么点燃了一样,脸红脖子粗,朝着校园后排那座老旧的姬家庵涌去。
砰——庵堂的木门被推开,发出刺耳的声响,惊得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在浑浊的空气中划出几道慌乱的弧线。
姬永海的心跳得厉害,肋骨下像是揣了只野兔子,咚咚直撞。
他想起方明亮叔叔沉入河底时那双托举的手,想起父亲夜里劳作的身影,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交织,变成一种说不清的冲动。
他咬了咬牙,趁着人群的缝隙,灵巧地钻了进去。
庵堂里,陈年的香火味扑面而来,夹杂着灰尘和霉变的气息。
供桌上那尊泥塑的观音像,被几个大孩子推得摇摇欲坠。
姬忠年搬起半块青砖,额上青筋暴起,朝着菩萨的肩膀砸去——一声,泥像的半边胳膊耷拉下来,露出里面稻草和黄泥糅合的筋骨。
那张慈眉善目的脸裂开一道长缝,白色的石灰簌簌落下。
姬永海眼眶一热,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
他转身抱起一个缺了角的青釉香炉——那是奶奶常年使用的,炉沿上还留着插香的焦黑印记。
他记得奶奶说过,香灰堆得越高,心意越诚。可此刻,他只觉得这东西碍眼。
他抡起香炉,朝着最大的那尊如来佛像的肚子砸去。
咣当——香炉碎成几瓣,佛像的肚子破了个洞,黑灰喷涌而出,呛得人直咳嗽。
藏在里面的谷粒、铜钱、零碎的红布,混着香灰簌簌落下。
一枚生了绿锈的铜钱滚到他脚边,上面乾隆通宝的字迹已被熏得发黑。
他记得奶奶说过,这是祖上从河东迁来时带的护身物。
可此刻,他毫不犹豫地抬脚,将铜钱踩进泥里。
永海哥真勇!庞四十举着半截断裂的佛幡,满脸通红地喊道,“比戏文里的好汉还厉害!”
姬永海咧了咧嘴,想笑,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音。
他心中烧着一团火——清理这些旧物,比挑河泥更有劲,比握锄头更让他觉得自己在做什么重要的事。
他爬上供桌,那桌面被香火熏得油亮,上面还有深深的凹痕,是无数人跪拜留下的印记。
他一把扯下如来佛头上的红绸帽——那绸缎早已褪色发脆,一扯就裂。
他随手扔在地上,跺了几脚,高声喊道:
“这些都是旧时的影子!我们要跟着新思想走!”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庵堂里回荡,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
梁上的几只蝙蝠被惊起,扑棱棱撞碎蛛网。
灰尘在从破窗洒进的阳光中飞舞,落在他汗水浸湿的脸上,和鼻涕、眼泪混在一起,糊成一张花脸。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那块刻着祖宗名字的功德碑,墨迹被雨水泡得模糊,但他还能认出姬家蔚三个字——那是他爷爷。
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也是旧物,几个半大孩子立刻冲上去,用铁棍、石头又撬又砸,碑面很快裂成蛛网。
碎石中,那些支离破碎的名字,再也辨不清谁是谁。
搬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将佛像残片、供品、幡幔、烛台源源不断地运到操场。
学生们扛着木棍、铁锨,分头到附近村庄清理。
门板被拍得咚咚响,夹杂着妇人的低语和孩童的惊叫。
姬永海跟着队伍,一路走到自家堂屋。
他一眼就看见那只漆色剥落的老爷柜——柜门上的松鹤延年浮雕早已磨平,铜锁也长满了绿锈。
柜子最上层,整齐地摆着三个黑檀木牌位,金粉写的显考姬公讳家蔚之灵位在昏暗中微微泛光。
牌位前的锡制烛台上,还残留着干涸的烛泪。
虞玉兰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针线一声掉在地上。
她那双裹过又放开的脚,此刻异常灵活地挪到柜子前,用胳膊死死挡住。
作死啊你!她的声音发抖,像风中芦苇,“那是你爷爷的牌位!你爹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对着它行礼,说能让姬家从河西的困境里走出来!”
奶奶让开!这是旧物!姬永海梗着脖子,眼眶还泛着红,“新时期不兴这些了,我们要跟着新思想走!”
什么新不新的,那是你亲爷爷!虞玉兰的手死死扒着柜子边,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她的目光软了下来,带着哭腔:“他在那边看着你呢……你小时候出天花,是他托梦让我用灶心土煎水给你喝……你都忘了?”
我不要他保佑!姬永海猛地推开奶奶,力气大得让虞玉兰踉跄后退,后腰撞在门槛上,发出沉闷一响。“
我是新时期的青年!有新的指引,比什么都强!”
他伸手捧起那三个牌位。
爷爷姬家蔚的牌位最重,边角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金粉写的字迹也有些地方磨平了——那是奶奶日复一日擦拭的结果。
他想起小时候,奶奶总是在初一十五对着牌位上香行礼,说只要心诚,爷爷就会送糖吃。
那时,香炉里的灰堆得满满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味,奶奶的脚步声在青砖地上咯吱咯吱地响,一切都那么安稳。
放下……求你了……虞玉兰捂着胸口,脸色苍白,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滑落,“那是你根上的东西啊……扔了它,你就没有根了……河西的风大,没有根的草,活不长的……”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被什么掐住了喉咙。
姬永海的手微微发抖,但他没有放下。
他望着奶奶苍老的脸,望着手中冰凉的牌位,心中那团火烧得更旺,却也莫名地疼了起来。
庵堂外的呼喊声还在继续,操场上堆积的旧物越垒越高。
风云变幻,岁月的洪流滚滚向前,而这一场关于根与新的拉扯,才刚刚开始……
泥泞的小路上,姬永海背着那只磨破了边角的旧沉重书包,一步一步,走得格外急促。
脚下的泥块被太阳晒得干裂,踩上去作响,像是有什么东西正从内部碎裂。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味道——焦糊的麦秸、新刷的油漆、远处河工地上飘来的汗味与泥土的腥气,混杂在一起,闷得人胸口发紧。
这一切,仿佛都在无声地宣告:旧的、熟悉的一切,正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一个崭新的时期,正踏着匆忙的脚步走来。
最先热闹起来的,是福缘中学的操场。
一群穿着补丁蓝布褂子的少年,胳膊上缝着布制袖章,嗓门嘹亮,气势高昂。
他们的声音,比洪泽湖上的号子还要响亮,比夏日的惊雷还要震耳。
姬永海挤在人群中,看着那些平日里只会嬉闹的同学,此刻却像被什么点燃了一样,脸红脖子粗,朝着校园后排那座老旧的姬家庵涌去。
砰——庵堂的木门被推开,发出刺耳的声响,惊得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在浑浊的空气中划出几道慌乱的弧线。
姬永海的心跳得厉害,肋骨下像是揣了只野兔子,咚咚直撞。
他想起方明亮叔叔沉入河底时那双托举的手,想起父亲夜里劳作的身影,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交织,变成一种说不清的冲动。
他咬了咬牙,趁着人群的缝隙,灵巧地钻了进去。
庵堂里,陈年的香火味扑面而来,夹杂着灰尘和霉变的气息。
供桌上那尊泥塑的观音像,被几个大孩子推得摇摇欲坠。
姬忠年搬起半块青砖,额上青筋暴起,朝着菩萨的肩膀砸去——一声,泥像的半边胳膊耷拉下来,露出里面稻草和黄泥糅合的筋骨。
那张慈眉善目的脸裂开一道长缝,白色的石灰簌簌落下。
姬永海眼眶一热,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
他转身抱起一个缺了角的青釉香炉——那是奶奶常年使用的,炉沿上还留着插香的焦黑印记。
他记得奶奶说过,香灰堆得越高,心意越诚。可此刻,他只觉得这东西碍眼。
他抡起香炉,朝着最大的那尊如来佛像的肚子砸去。
咣当——香炉碎成几瓣,佛像的肚子破了个洞,黑灰喷涌而出,呛得人直咳嗽。
藏在里面的谷粒、铜钱、零碎的红布,混着香灰簌簌落下。
一枚生了绿锈的铜钱滚到他脚边,上面乾隆通宝的字迹已被熏得发黑。
他记得奶奶说过,这是祖上从河东迁来时带的护身物。
可此刻,他毫不犹豫地抬脚,将铜钱踩进泥里。
永海哥真勇!庞四十举着半截断裂的佛幡,满脸通红地喊道,“比戏文里的好汉还厉害!”
姬永海咧了咧嘴,想笑,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音。
他心中烧着一团火——清理这些旧物,比挑河泥更有劲,比握锄头更让他觉得自己在做什么重要的事。
他爬上供桌,那桌面被香火熏得油亮,上面还有深深的凹痕,是无数人跪拜留下的印记。
他一把扯下如来佛头上的红绸帽——那绸缎早已褪色发脆,一扯就裂。
他随手扔在地上,跺了几脚,高声喊道:
“这些都是旧时的影子!我们要跟着新思想走!”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庵堂里回荡,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
梁上的几只蝙蝠被惊起,扑棱棱撞碎蛛网。
灰尘在从破窗洒进的阳光中飞舞,落在他汗水浸湿的脸上,和鼻涕、眼泪混在一起,糊成一张花脸。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那块刻着祖宗名字的功德碑,墨迹被雨水泡得模糊,但他还能认出姬家蔚三个字——那是他爷爷。
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也是旧物,几个半大孩子立刻冲上去,用铁棍、石头又撬又砸,碑面很快裂成蛛网。
碎石中,那些支离破碎的名字,再也辨不清谁是谁。
搬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将佛像残片、供品、幡幔、烛台源源不断地运到操场。
学生们扛着木棍、铁锨,分头到附近村庄清理。
门板被拍得咚咚响,夹杂着妇人的低语和孩童的惊叫。
姬永海跟着队伍,一路走到自家堂屋。
他一眼就看见那只漆色剥落的老爷柜——柜门上的松鹤延年浮雕早已磨平,铜锁也长满了绿锈。
柜子最上层,整齐地摆着三个黑檀木牌位,金粉写的显考姬公讳家蔚之灵位在昏暗中微微泛光。
牌位前的锡制烛台上,还残留着干涸的烛泪。
虞玉兰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针线一声掉在地上。
她那双裹过又放开的脚,此刻异常灵活地挪到柜子前,用胳膊死死挡住。
作死啊你!她的声音发抖,像风中芦苇,“那是你爷爷的牌位!你爹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对着它行礼,说能让姬家从河西的困境里走出来!”
奶奶让开!这是旧物!姬永海梗着脖子,眼眶还泛着红,“新时期不兴这些了,我们要跟着新思想走!”
什么新不新的,那是你亲爷爷!虞玉兰的手死死扒着柜子边,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她的目光软了下来,带着哭腔:“他在那边看着你呢……你小时候出天花,是他托梦让我用灶心土煎水给你喝……你都忘了?”
我不要他保佑!姬永海猛地推开奶奶,力气大得让虞玉兰踉跄后退,后腰撞在门槛上,发出沉闷一响。“
我是新时期的青年!有新的指引,比什么都强!”
他伸手捧起那三个牌位。
爷爷姬家蔚的牌位最重,边角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金粉写的字迹也有些地方磨平了——那是奶奶日复一日擦拭的结果。
他想起小时候,奶奶总是在初一十五对着牌位上香行礼,说只要心诚,爷爷就会送糖吃。
那时,香炉里的灰堆得满满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味,奶奶的脚步声在青砖地上咯吱咯吱地响,一切都那么安稳。
放下……求你了……虞玉兰捂着胸口,脸色苍白,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滑落,“那是你根上的东西啊……扔了它,你就没有根了……河西的风大,没有根的草,活不长的……”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被什么掐住了喉咙。
姬永海的手微微发抖,但他没有放下。
他望着奶奶苍老的脸,望着手中冰凉的牌位,心中那团火烧得更旺,却也莫名地疼了起来。
庵堂外的呼喊声还在继续,操场上堆积的旧物越垒越高。
风云变幻,岁月的洪流滚滚向前,而这一场关于根与新的拉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