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得意的老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父皇明鉴!”

  李恪微微一笑:“以前世人若要飞天,不也被视为无稽之谈,痴人说梦?”

  “此时此刻,我们四人,不也真真切切地,翱翔于这九天之上吗?”

  “儿臣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只要找准道理,用对方法,坚持不懈!”

  “铁马奔驰、铁船破浪,乃至更多不可思议之事,未必不能实现!”

  “好一个事在人为!好一个人定胜天!”

  李世民抚掌赞叹,眼中精光爆射,显然被李恪这番话彻底点燃了雄心。

  “恪儿!以你所见,朕若欲大兴格物之学,开创万世之基业,当如何着手?”

  李恪闻言立刻拱手,条理清晰答道:“儿臣愚见,有两法或可并行!”

  “其一,当由朝廷牵头,组建一专门机构,名称或可曰:格物院!”

  “广召天下巧思敏捷之士,不论出身,只问才学。”

  “给予钱粮俸禄,提供研究场所与材料!”

  “让这些人专心致志,专门研究这格物之术,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理。”

  “无论是改进农具、织机,还是研制军械、舟车……统统皆可为之!”

  “若有所成,便重赏推广!如此,集天下英才之智,何愁格物不兴?”

  “格物院?”

  李世民喃喃重复了一句,眼神越来越亮。

  这思路,类似于国子监,却又专攻实用奇技,似乎大有可为!

  “其二嘛!”

  李恪继续:“朝廷可大力鼓励民间匠人创新。颁布法令,设立‘专利’之权。”

  “若有民间匠人创造出利于国计民生、提升军力之新器物、新方法!”

  “经有司核实后,便授予其独家制造、售卖此物若干年的权利!”

  “他人仿造则需向创造者缴纳费用,或由朝廷出面买断其法,重赏创造者。”

  “如此!”

  “天下匠人见创新有利可图,必会绞尽脑汁,钻研新技术、新物件!”

  “民间智慧无穷,高手在民间!若能激发,其力绝不亚于官方格物院!”

  李世民连连点头。

  恪儿提出的这两个方法,一官一民,双管齐下,几乎构建了一套推动技术发展的完整体系框架。

  眼光长远,思路清晰,李二暗暗记在心里。

  ……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朱雀街百姓!显圣值 300!】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皇宫众人!显圣值 800!】

  【叮!……】

  热气球再度升空。

  系统提示音重新响了起来,显圣值疯狂飙升。

  不知不觉。

  半个时辰过去了。

  高空气温低,寒风凛冽,虽然景色壮丽,但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恭三人穿着常服,感觉有些冷了。

  李恪开口道:“父皇,时辰差不多了,燃料也所剩不多,咱们该下去了!”

  李世民有些意犹未尽,但浑身冷飕飕的,便点了点头:“好,恪儿!”

  程咬金和尉迟恭也连忙附和:“对对对,风景虽好,还是地上暖和!”

  李恪当即应命,减小火焰,让热气球缓慢下降。

  同时打开吊篮周围的风扇,调整着角度,借助风力,朝皇宫方向飘去。

  这一幕又让李世民三人看得啧啧称奇,没想到这巨物还能如此操控。

  不多时。

  热气球终于晃晃悠悠,回到了太极殿广场的上空,离地大约十几米高。

  李恪将绳索抛下。

  早已在下方等待的千牛卫士兵们立刻一拥而上,将热气球拉向地面。

  “哐当!”

  吊篮结结实实接触到地面时,篮内的三人,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推开小门,踉跄着踏上了久违的土地。

  脚底传来坚实触感的那一刻,三人心里都升起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刚才在云端飘着,心里终究是有点发虚的,还是脚踏实地更让人安心。

  “陛下!”

  “您可算回来了!”

  “陛下万安!!”

  “陛下受惊了!”

  群臣立刻蜂拥而上,将李世民团团围住,关切问候,嘘寒问暖。

  见到李世民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另一边。

  侯君集、张公瑾、段志玄等武将,一下子就把程咬金和尉迟恭给围了。

  他们不敢缠着皇帝,但对这两个走了狗屎运的老伙计,没那么客气了。

  “知节,快说!待在天上到底是什么感觉?”

  侯君集盯着程咬金,迫不及待地问道。

  张公瑾也挤过来:“是啊知节!爽不爽啊?是不是真像神仙一样?”

  “敬德,你也说说!上面看得远不远?”

  被一众老兄弟包围,还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程咬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他故意清了清嗓子,挺起胸膛,双手叉腰,发出了一阵极其畅快得意大笑:

  “哈哈哈!爽!那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程咬金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地开始吹嘘:“俺跟你们说!那感觉!啧啧啧……就跟腾云驾雾一模一样!”

  “你们在地上,就跟看个芝麻粒差不多!整个长安城,嘿!尽收眼底!”

  “陛下那太液池,就跟个洗脚盆似的!”

  “还有老侯你家院子,俺看得清清楚楚!”

  尉迟恭没程咬金那么浮夸,但黑脸上也泛着红光,瓮声瓮气地补充道:

  “朱雀大街就像根细线,宫里殿宇鳞次栉比,渭水如带,南山如屏……”

  “非凡间景象!”

  侯君集等人听得心痒难耐,羡慕嫉妒恨,不时看向热气球,想上去瞧瞧。

  结果被李恪一句燃料所剩不多,给拒绝了。

  随即,李恪指挥千牛卫的士兵,将热气球叠好,然后送到皇宫门口。

  王猛带着王府侍卫、马车,在宫门等候。

  看到热气球,装箱,搬上马车,送回秦王府。

  做完这些,李恪找到李世民,请示回府。

  李世民原本还想留下李恪,深入聊聊“格物院”和“专利之法”的细节。

  然而,今日终究是大朝会,堆积的政务还需处理,群臣也巴巴等着。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对李恪温言道:

  “恪儿,今日辛苦了。先回府好生休息,将今日所用之物妥善保管!”

  “至于格物之事,朕改日再召你详谈。”

  “儿臣遵旨!”

  李恪恭敬行礼,他也正想回去清点一下这次海量的收获:“儿臣告退。”

  大唐第一次载人飞天实验,正式落下帷幕。

  然而,它造成的巨大轰动,和持续发酵的舆论风暴,却才刚刚开始。

  并且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整个长安,乃至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是日!

  整个长安城,无论大街小巷、酒楼茶肆、勾栏瓦舍,甚至是深宅大院。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同一件事——秦王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