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灞河之畔!高朋满座!-《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就在这时。

  一股冰冷的的触感,从咽喉处传了过来。

  刺客低头,就见一柄青色长剑抵在咽喉处。

  “告诉寡人,谁派你来的?”李恪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刺客的身后。

  刺客浑身冰冷,如坠冰窟,身体无比僵硬。

  他能清楚感受到脖子上的锋利长剑,只要他稍有异动,就会被割破喉咙。

  刺客感到难以置信,他什么时候跑到我身后的?

  “魏王!是魏王殿下派我来的!”

  刺客哪敢隐瞒,竹筒倒豆子般急声说道:

  “别……别杀我!小的只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是魏王府的人找到我们,出了一千两黄金的天价,买……买您的性命!”

  “小的与您无冤无仇,只是奉命行事啊!求求您,饶小的一条狗命吧!”

  “魏王?是吗?”

  李恪冷笑。

  李泰那个蠢货,虽然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但还没蠢到动用如此拙劣手段的地步。

  况且,杀了自己对他有什么好处?自己可不是太子!

  李恪稍稍向前,剑尖刺入刺客的皮肤:

  “我怎么感觉……你的背后更像是太子,或者……是那位长孙司空?”

  此言一出,被挟持的刺客身体猛地一僵。

  “不……不是太子!更不是长孙大人!”

  刺客的声音都陡然拔高:“就是魏王!千真万确!魏王府的管事……”

  “呵呵!我知道答案了!”李恪手腕一抖。

  “噗嗤!”

  风灵剑切开刺客的咽喉,鲜血汹涌而出。

  刺客眼睛瞪得滚圆,充满了不甘和难以置信,然后重重地栽倒下去。

  李恪握住风灵剑,轻轻一抖,上面的血珠尽数滑落。

  “魏王?哼,愚蠢的障眼法!”

  李恪低声自语,声音冷冽,“如此急切地嫁祸,反而露出了马脚。”

  “太子……长孙无忌……不出意外,幕后主使就是这两人中的一个!”

  “不过,魏王也好,太子也罢,等我突破筑基期,都是你们的死期!”

  李恪抬起头,望向长安方向,杀意翻腾。

  炼气期虽远胜凡人,但终究还未彻底脱离凡胎的范畴。

  面对军阵围杀、强弓硬弩,依旧有陨落危险。

  而一旦突破筑基期,生命层次将真正飞跃!

  寻常刀剑难伤,军阵之中亦可来去自如。

  再多的人海战术,再精良的凡间兵器,也难对筑基修士构成致命威胁。

  “若是筑基……”

  李恪握紧手中的风灵剑:“今日这些跳梁小丑,哪需什么证据,直接一剑斩灭!”

  力量的不足,让他即便猜到幕后真凶,也无法直接挥剑上门讨个说法。

  没有铁证,根本无法撼动地位稳固的太子,或者权势滔天的长孙无忌。

  但这笔债,李恪记下了,总有一天会清算。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急促杂乱的脚步声。

  “殿下!您没事吧?”

  李恪深吸一口气,收敛杀意,恢复平日模样。

  “寡人无碍!”

  李恪看了王猛等人一眼,指着三具尸体:

  “收拾干净,查清他们的身份和弩箭来源!”

  “还有!今日之事,封锁消息,不得外传!”

  “是!是!殿下!”

  看到李恪安然无恙,王猛一颗心放回肚子。

  可当看到地上三具黑衣刺客的尸体,心里震撼无以复加,刺客居然死了?

  谁杀的?

  难道是殿下?

  但这怎么可能?

  ……

  清澈的灞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灞河两岸,早已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长安乃至周边县府的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将灞河两岸围得水泄不通。

  除此之外。

  一些商人、小贩看到商机,在两岸摆摊。

  摊主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百姓的议论声,汇成欢乐的海洋。

  远处河道起点处,十数条精心装饰,龙首高昂的龙舟,已然排开阵势。

  舟上的桡手们赤着上身,手持木桨,随着鼓点活动着身体,跃跃欲试。

  只等号令一出,便奋力搏击,向前冲刺。

  灞河东侧,一座木质观礼台巍然耸立,俯瞰着整个河道,视野极佳。

  台上。

  明黄华盖之下,李世民携长孙皇后端坐中央,两侧是宫中位份较高的妃嫔。

  再往外,便是皇子公主、宗室亲王,以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魏征等一干文武重臣。

  以观礼台为中心,方圆数百步之内,是身着明光铠,手持长戟的禁军。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将一切闲杂人等隔绝在外。

  更有无数便衣百骑司暗探混迹在人群中,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观礼台周围,站满达官显贵,世家子弟,以及花枝招展的富家千金们。

  少年公子们轻摇折扇,故作潇洒,眼神却不时瞟向那些娇俏的千金小姐。

  贵女们手持团扇,掩面低语,目光流转间,也不忘悄悄打量少年公子。

  荷尔蒙悄然弥漫!

  这时。

  一阵轻微的骚动,从禁军把守的通道口传来。

  李恪穿着一身合体的靛青色亲王常服,穿过禁军层层把守的通道,一步步朝观礼台走来。

  李恪的出现,立刻吸引了许多道目光。

  贵族公子和富家千金们,纷纷议论起来,目光中带着好奇、探究、倾慕。

  最近这些时日,要问长安城谁的风头最盛?

  蜀王……

  不……吴王李恪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

  前几日的宫宴上,一首《从军行》震惊朝野,一夜之间便传遍整个长安。

  之后献出土豆,更是让他成为瞩目的焦点。

  昨日朝堂,吴王献出的暗胡四策,连满朝文武都叹为观止。

  毫不夸张的说。

  李恪这个名字,早已被长安无数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公子小姐的谈资。

  一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不禁落在李恪身上,神色各异。

  观礼台上。

  长孙无忌原本正与身旁的房玄龄低声交谈着什么。

  看到李恪,长孙无忌眼底深处,骤然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惊诧和阴沉。

  但仅仅是一闪而逝,那张胖乎乎的脸上,很快就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静。

  李恪看了他一眼,随即收回目光,径直走到御座前,对着端坐中央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抱拳躬身行礼:

  “儿臣李恪,见过父皇!见过母后!”

  长孙皇后笑容温婉,对着李恪微微颔首。

  而在一众后妃中,杨妃看到儿子李恪,眼中顿时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关爱。

  李世民抬了抬手:“恪儿来了!入座吧!”

  “谢父皇!”

  李恪再次行礼,走向皇子公主们聚集的区域。

  太子李承乾作为储君,紧挨着御座下方。

  “见过太子殿下!”

  李恪走到李承乾面前,依着规矩,抱拳行了一礼。

  李承乾眼神有些复杂,脸上挤出一个笑容:“三弟不必多礼,快快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