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让他们去挖煤!-《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李靖、杜如晦纷纷颔首,铁炉有多火爆,身在长安的人,几乎无人不知。

  这东西比之传统炭盆,真的是好用太多了,清洁,干净,安全,暖和。

  优势……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毫无可比性!

  “铁炉虽好!”

  李恪适时接过话头,抛出了关键问题:“然其燃料,仍多依赖木炭。”

  “木炭取自林木,砍伐不易,烧制费时,且不耐烧,价格亦不菲。”

  “若是寻常百姓,如何能长久负担木炭?”

  “这……”

  众人纷纷皱眉。

  秦王说得没错,铁炉确实好用,但木炭价格高昂,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烧制木炭,需要砍伐树木,可树木就那么多,而且烧制繁琐,成本高昂。

  价格必然贵!

  李恪微微一笑:“若是用石炭取而代之呢?”

  房玄龄摇头:“殿下,怕是不妥吧,石炭烟大味呛,怕是无人使用!”

  其他人也都点头,大家都习惯使用木炭,谁会使用那种下贱的石炭呢?

  李恪微笑:“若是将石炭处理一番,使其减少烟气,提升安全性呢?”

  “这……”

  房玄龄皱眉道:“若是真能如此,石炭确有望取代木炭,成为取暖燃料!”

  众人也都点头,石炭有诸多弊端,若能改善这些弊端,的确能取代木炭。

  就冲石炭取之不尽,这一个优势,石炭取代木炭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父皇!”

  李恪看向李世民:“儿臣有法,可将石炭进行处理,制成煤饼、蜂窝煤,便可极大减少烟气,而且其安全性,亦远超以往。”

  “此外,石炭的火力更加旺盛,燃烧持久,价格也远比木炭低廉!”

  “至于石炭矿藏,尤其露天煤矿,储量极大,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父皇,诸公,请试想,若我大唐,上至宫廷官衙,下至黎民百姓!”

  “千家万户,冬日取暖、日常炊爨,皆用上这铁炉与改良后的石炭……”

  “这将是一个何等庞大的需求?又将催生出一个何等巨大的行当?”

  “又能为国库带来多少源源不断的收益?”

  听着李恪的描述,众人不由陷入沉思。

  上到权贵,下到平民百姓,全都用石炭?

  那每日得消耗多少石炭?赚取多少银钱?

  想到这里,众人的呼吸,渐渐粗重起来,尤其户部尚书戴胄!

  这位掌管帝国钱袋子的老臣,此刻双眼放光,嘴唇翕动,飞速计算起来:

  “长安城百万之众……即便只有三成户数用上石炭,那也是二三十万户!”

  “若每户冬日每日,只需消耗五斤石炭……”

  戴胄猛地抬起头,看向李世民和房玄龄:

  “陛下!房相,若真如秦王殿下所言,石炭能安全、廉价地取代木炭!”

  “光是这长安一城,每日消耗的石炭,恐怕就不下百万斤!甚至更多!”

  戴胄越算越兴奋,语速飞快,神情高亢:

  “如今市面上,一斤中等木炭约需五文钱!”

  “而石炭若能大规模开采,其成本……其成本,恐怕连一文钱都不到!”

  “即便售价定为两文、三文,这这每日的流水……将高达两三千贯?”

  “而这仅仅是长安一城!若是推广至洛阳、太原……乃至天下各州县!”

  戴胄的声音越来越高,脸上泛起红潮:“每日的收益,何止数十万贯?”

  “这……这将是一座取之不竭的金山啊!”

  听着戴胄这番话。

  原本还对石炭价值,将信将疑的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乃至李靖、段志玄等人,脸色彻底变了!

  日入数十万贯!!!

  这是何等庞大的一笔钱?

  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若真如此,仅是石炭一项,每年为国库增加的进项,恐怕就不下千万贯!甚至可能超过盐铁之利!”

  盐铁专卖,可是朝廷最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

  而以往几年的税收,也仅仅三千多万贯而已,煤炭一项,就能增加千万贯?

  开什么玩笑!

  杜如晦也抚掌叹道:“更关键者,此物利于民生!百姓能用上廉价燃料,冬日便少受冻馁之苦!”

  “且这产业能吸纳无数流民、俘虏劳作,利于社会稳定,一举多得!”

  李世民更是听得心潮澎湃,胸膛剧烈起伏。

  千万贯!

  千万贯的收入!

  相当于朝廷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税收!

  这才是真正的大买卖!真正的帝国支柱产业!

  远比肥皂、透明琉璃、水泥更他妈赚钱啊!

  “好!好一个石炭!”

  李世民猛地一拍桌案,长身而起,眼中闪烁着比星辰更为璀璨的光芒:

  “恪儿此言,真乃醍醐灌顶,为我大唐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财富之路!”

  说到这里,李世民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即刻着手,会同工部,给朕拟定一个章程!”

  李世民道:“如何勘探煤矿,如何开采,如何改制石炭,如何运输销售……”

  “朕要尽快看到这黑色黄金流淌起来!”

  “臣遵旨!”

  戴胄声音洪亮。

  李世民最后将目光落在李恪身上:“恪儿,此事关乎国运,你需多多费心!”

  “石炭之事,由你总揽其成,诸卿需全力配合!”

  “儿臣领旨!”

  李恪躬身领命,随即看着李世民:“父皇,开采煤矿,正需要海量劳力!”

  “而吐谷浑的俘虏,无论男女老幼,便是最合适、也最廉价的矿工!”

  “让他们为我大唐,挖掘这深埋地下的黑色黄金,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这,远比单纯的杀戮泄愤,或是放任他们在故地休养生息、再度成为边境隐患,要有利得多!”

  换作之前听到这番话,众人都不以为然。

  那么多俘虏一路吃喝,到了地方还要监管安置。

  耗费巨大!

  而且远离家乡,到陌生之地极容易滋生事端,简直是请回来一堆祖宗!

  但现在。

  情形截然不同!

  每日百万斤计的煤炭消耗,千万贯的税收!

  那足以让国库充盈到前所未有的滚滚财源!

  这哪是什么需要耗费粮草看管的俘虏?

  这是一群淘金工啊!

  戴胄第一个附和:“殿下所言极是!极是!这些俘虏,正该物尽其用!”

  “让他们去挖煤!”

  “既能创造价值,又能省去安置麻烦,还能以工代管,杜绝其作乱之心,实乃一举三得之上策!”

  房玄龄颔首:“殿下此议,实乃老成谋国之言。”

  “将这些降俘分散于各处矿场,使其劳作,既可消磨其反抗意志!”

  “又可为我大唐创造实利,更能绝其重回故地、啸聚为患之后忧……化害为利,莫过于此。”

  杜如晦也沉声道:“不错,与其杀之伤陛下仁名,或纵之遗祸边疆!”

  “不若使其筋骨,为我大唐强盛添砖加瓦。”

  “此乃王道,亦乃霸道,刚柔并济!”

  就连李靖和段志玄,这两位即将出征的统帅,此刻思路也完全转变。

  李靖拱手道:“陛下,臣等明白了!此战,不仅要破其国,更要掳其民!”

  “臣必约束将士,力求多俘生口,为我大唐石炭大业,尽一份力!”

  “陛下放心,臣定将吐谷浑的青壮劳力,一个不少地带回来下矿!”

  段志玄也抱拳道。

  看着心腹重臣们,态度如此一致地转变,李世民猛地一拍案几,一锤定音:

  “善!便依恪儿所言!李靖、段志玄!”

  “臣在!”

  二将慨然应诺。

  “给朕记住!”

  李世民道:“此战,覆灭吐谷浑社稷之余,其民,无论贵贱,尽数俘来!”

  “朕,要让这石炭之火,燃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朕,要让我大唐的子民,再无严寒之苦!”

  “更要让这黑黄金,铸就我大唐万世的基业!”

  “臣等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