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李泰:储君之位,非我莫属!-《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不过。

  元宵宫宴并未立即开始,先要祭祀太一神。

  大唐沿袭自汉代的古老传统,在上元节,要祭祀太一,祈求国泰民安。

  太一神,又称泰一,在秦汉以来的信仰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天帝。

  于元宵之夜祭祀太一,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权永固。

  李世民率先起身,皇后、后宫妃嫔、皇子公主、文武百官皆整束衣冠。

  在内侍引导下,移步前往宫中专为祭祀太一神,而设的甘泉宫泰一坛。

  泰一坛并非位于开阔之地,而是建在甘泉宫一处幽静崇高的殿宇之内。

  殿宇宏伟,穹顶高深,绘有周天星斗图谱。

  坛体以白玉垒砌,共三层,象征天、地、人三才。

  坛周树立着象征四方二十八宿的旌旗。

  坛上正中,供奉着“太一神”的神主牌位,以玄色为底,金文书写,古朴而神秘。

  牌位前,早已陈列好太牢之礼、晶莹的玉璧、醇香的美酒等各式祭品。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祭品特有的庄重气息。

  李世民立于祭坛前方,身着隆重的玄色冕服。

  上衣象征天。

  下裳象征地。

  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

  头戴垂有十二旒白玉珠的冠冕,神情庄重。

  李恪、李泰等皇子以及重臣们按品级肃立于其后,偌大的殿宇内鸦雀无声。

  礼官高亢悠长的唱祷声打破寂静:“吉时已至——祀太一——始——”

  霎时间。

  编钟、玉磬等礼乐器奏响庄重而古朴的乐章,带着一种恢弘与神秘。

  李世民率先净手,从礼官手中接过早已准备好的玉圭,双手高举过眉,对着太一神位深深鞠躬,直至地面,行最为隆重的稽首礼。

  皇后、皇子、百官也随之齐刷刷跪拜下去,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仪式感。

  “维大唐贞观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望日,嗣天子臣世民,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太一神……”

  李世民亲自诵读祷文,声音沉稳而清晰。

  感念太一神庇佑,使天下初定,祈请赐福大唐,佑我黎民,永葆社稷。

  诵读完毕,李二亲自将醇酒洒于祭坛之前,并将玉璧等祭品恭敬献上。

  紧接着。

  由宫中精选的童男童女组成的舞队,身着青色羽衣,手持雉尾,在庄重的乐声中跳起了古老的《云翘》、《育命》之舞。

  舞姿并非柔美。

  而是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律和祭祀的虔诚,仿佛以此舞沟通天人,取悦神明。

  整个祭祀过程,繁复而严谨,充满了上古遗风,与皇家的威仪。

  祭祀持续了近一个时辰,随着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礼官再次高唱:

  “礼——成——”

  众人这才在李世民的带领下缓缓起身,离开甘泉宫,回到御花园。

  皇帝、皇后端坐于主位之上,后宫妃嫔、皇子公主、宗室勋贵、文武重臣依序落座于案几之后。

  空气中弥漫着酒香、果香、淡淡的脂粉香气。

  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响起,一队身着霓裳羽衣的宫廷歌姬翩然入场。

  随着乐声翩翩起舞,长袖翻飞,裙裾飘摇,舞姿曼妙,恍若九天仙子临凡。

  更有数百名精心挑选的宫女,人人手持制作精巧的莲花灯、锦鲤灯。

  边舞边唱。

  清脆的歌声与摇曳的灯影交织在一起,形成“行歌尽落梅”的绝美盛景。

  歌声婉转,灯影流光,令人心醉神迷。

  歌舞既毕,接下来是各式杂耍,百戏艺人。

  有走索者。

  在高达数丈的绳索上如履平地,还能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引得惊呼连连。

  有吞刀者。

  将明晃晃的尺长利刃插入喉中,面不改色,看得人脊背发凉。

  更有擅长幻术者,凭空取物,白纸变鱼,喷火吐水……引得掌声不断。

  御花园内,灯火璀璨,歌舞升平,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气氛无比热烈。

  随着最后一组杂耍艺人,领了赏赐躬身退下,御花园内的气氛愈发热烈。

  酒至半酣,兴致高昂的李世民缓缓起身,举起金樽,朗声笑道:

  “今日元宵佳节,良辰美景,岂可无诗?”

  “诸位爱卿便以这‘元宵’为题,赋诗助兴!若有佳句,朕不吝赏赐!”

  皇帝金口一开,御花园内的群臣摩拳擦掌。

  魏王李泰便迫不及待地离席而出,躬身道:

  “父皇,儿臣不才,愿抛砖引玉,献丑一首!”

  魏王李泰原本被李恪打击到了,从此发誓只要李恪在场,就永不言诗。

  但自从李承乾造反被废,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尤其除夕岁宴那晚,李恪差点手刃太上皇。

  李泰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而且是史无前例的天赐良机!

  于是暗中派人四处散播消息,将除夕岁宴发生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

  秦王李恪的名声,一落千丈,为人所不齿。

  李承乾被废!

  秦王名声臭了!

  李泰和幕僚们的想法是,他是嫡子,储君之位,轮也该轮到他。

  所以李泰表现得异常活跃,只要讨得父皇欢心,必定能更进一步!

  因此,诗做得不如秦王不要紧,重要的是,要积极表现,逗父皇欢心。

  把父皇逗开心了,储君之位不就来了吗?

  李泰看了李恪一眼,眸中闪过一抹异色。

  手持玉箸,轻敲杯盏为节,昂首吟诵:

  “玉漏银壶且莫催,

  星桥铁锁彻明开。

  灯树千光耀宫阙,

  火凤百转绕楼台。

  仙乐风飘处处闻,

  姮娥此夜应断魂。

  争驰共赏升平乐,

  愿奉宸游亿千春。”

  此诗词藻富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将宫廷元宵的奢华景象,与对大唐盛世的颂扬结合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最后一句“愿奉宸游亿千春”,马屁拍得响亮,又不失体统。

  果然,诗成之后,立时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魏王殿下高才!字字珠玑,华彩斐然!”

  “此诗辞藻华丽,气象万千,尽显我大唐盛世!”

  李世民也抚须含笑,微微颔首,显然颇为满意:“青雀此诗甚妙!”

  “谢父皇夸奖!”

  李泰笑得眉眼都合拢了,连连躬身感谢。

  有魏王珠玉在前,群臣热情高涨,纷纷献诗。

  一时间,御花园内诗声朗朗,气氛热烈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