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此言一出,御花园内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到了李恪身上!

  文臣们眼神微亮,纷纷露出期待之色。

  抛开秦王殿下在除夕岁宴上的混账行径不谈,他的诗才的确惊人。

  每一首诗,都堪称千古绝唱,让人欲罢不能。

  今日元宵佳节,秦王殿下又有什么好诗?

  皇子们神色各异,李泰更是下意识捏紧了酒杯,笑容显得有些僵硬。

  “对啊!殿下!”

  程咬金刚塞了一嘴羊肉,闻言立刻含糊不清地大声嚷嚷起来:

  “快!快作一首!”

  “让这帮子整天之乎者也、觉得自个儿多了不起的穷酸秀才们好好瞧瞧,什么才叫真正的诗!”

  他这一嗓子,顿时让不少文官对他怒目而视,却又不好在御前发作。

  只能在心里暗骂几句老匹夫、程妖精!

  李恪起身,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微微躬身,随即迎着满园目光,朗声道:

  “既然父皇有兴,儿臣便随便做两首吧!”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李恪的吟诵速度不疾不徐,语调平和,仿佛只是在叙述一个寻常的故事。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应制诗的富丽堂皇,只有看似平淡的叙述。

  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景依旧,人已非。

  然而。

  正是这极其朴素,近乎白描的语言,却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瞬间攫住了在场许多人的心神。

  尤其那些经历过世事变迁,聚散离合的文臣。

  以及久居深宫之中,情感细腻的妃嫔女眷。

  这短短四十个字,像一把钥匙,轻易打开了他们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

  “……”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微微阖上眼,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似乎在细细品味诗中的每一个字。

  去年灯市,朦胧月色下,柳枝摇曳,甜蜜约定。

  今年同样灯火辉煌,却是物是人非,形单影只,只剩下落寞与悲伤。

  这情感……

  直指人心最共通,也最脆弱的柔软之处。

  良久。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轻轻吐出一口气,叹道:

  “好一个‘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恪儿此诗……质朴无华,然情意之真切,意境之深远,堪称‘语浅情深’之典范!”

  “不言悲而悲自见,不道孤而孤意浓。”

  他这番评价,已然极高,直接点出了此诗“语浅情深”的核心魅力。

  房玄龄抚着长须,眼中闪烁着惊叹的光芒:

  “陛下所言极是!秦王殿下此诗,初读似觉平淡,再品方知余味无穷。”

  “其妙处在于以乐景写哀情,去年之约越甜蜜,今年之孤便越刺骨。”

  “‘月与灯依旧’五字,何其残忍,道尽物是人非之痛!”

  “通篇无一生僻字,无一处用典,却将怅惘失落之情抒写得如此含蓄又如此深刻!”

  “已得《诗经》国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真味!老臣佩服!”

  房玄龄这位文臣领袖的评价,更是从诗艺和文学传承的角度,将此诗拔高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将其与《诗经》的含蓄风雅相提并论。

  可见评价之高!

  就连一向与李恪不怎么对付的孔颖达,也忍不住点头:“房相慧眼!”

  “此诗情感之真挚,远胜诸多刻意雕琢之作。”

  “秦王殿下于诗词一道,已臻化境矣。”

  孔颖达就是这样一个人,迂腐、古板,是儒家圣人学说的坚定扞卫者。

  但对于真才实学,他却是真心佩服的。

  文臣们交头接耳,无不面露叹服之色。

  他们可以挑剔程咬金的诗,粗豪不文。

  但秦王这首诗,情真意切,艺术手法高超,他们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情感与境界的碾压。

  长孙皇后凤眸微凝,轻轻握住了座椅的扶手。

  她与李世民少年结发,相伴多年,经历隋末动荡与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

  更知这世间“物是人非”的无奈与苍凉。

  她不由得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共鸣与感伤。

  对身旁的杨妃道:“秦王此诗,言浅意深,道尽人间别离之苦,闻之令人心恻。”

  杨妃忍不住取出绣帕,悄悄拭去眼角的湿润,眼中又是骄傲,又是惆怅。

  她久居深宫,最能体会“不见去年人”的寂寥,“泪湿春衫袖”的悲泣。

  这远比什么嚎啕大哭,更能让她感同身受。

  “恪儿这孩子,大好的节日,做这等让人伤心的诗,平白惹人眼泪!”

  杨妃骄傲道。

  而那些妃嫔公主们,更是有不少人已然红了眼眶,悄悄用绣帕擦拭眼角。

  这首诗直击她们的心灵深处,引得无限共鸣。

  程咬金听得半懂不懂,但看皇帝和房相都夸赞,立刻与有荣焉地挺起胸膛:

  “都瞧见没?俺就说秦王殿下厉害吧!”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御花园内所有人!显圣值 !】

  听着系统的提示音,李恪嘴角微微勾起,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微微躬身:

  “父皇,诸位,方才那首小诗,乃是感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

  “而眼前这元宵盛景,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岂可无词以记其盛?”

  “儿臣还有一首《青玉案》,供大家品评。”

  李世民闻言,眼中精光更盛,连连催促道:

  “好!速速吟来!朕与诸卿,早已翘首以盼!”

  满园宾客一听秦王殿下竟还有新作,顿时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恪目光扫过园中璀璨如星的万千灯火,气度沉凝,缓缓吟出上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词句一出,瞬间在众人眼前铺开了一幅极致绚烂、富丽堂皇的元宵图卷。

  “妙啊!”

  杜如晦忍不住低声惊呼:“‘花千树’、‘星如雨’,将这满园灯景写得何等磅礴,何等璀璨!”

  “仿佛不是人力所为,乃是东风一夜之间吹开了万千火树银花,又将漫天星辰吹落如雨!”

  “不止于此!”

  房玄龄接口道:“‘宝马雕车香满路’,可见游人之众,身份之贵!”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乐声流转,月华与灯光交融,令人目不暇接!”

  “‘一夜鱼龙舞’,更是将百戏杂陈,通宵达旦的热闹景象一语道尽!”

  “寥寥数语,便将这元宵盛景写活了!写绝了!”

  上阕辞藻华美,意象纷繁,极尽铺陈之能事。

  将宫廷元宵的奢华与民间的热闹完美融合,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盛世狂欢氛围。

  “下阕呢?殿下,下阕何在?”李世民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