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发现薛仁贵了!-《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既然既决定随李恪返回长安主持大婚,这期间,军中事务便需妥善安排。

  程咬金略一沉吟,随即朝帐外洪声唤道:“薛礼何在?”

  “末将在!”

  声落人至。

  一个身着普通校尉戎装,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应声而入,抱拳行礼。

  这少年面容尚带几分青涩,身姿却挺拔如松,眉宇间隐有一股勃发的英气。

  目光炯炯,步履沉稳,显然根基颇为扎实。

  “薛礼?”

  李恪闻言,不由轻咦出声,目光带着几分审视与讶异,落在这少年身上:

  “你叫薛礼?”

  那少年不敢怠慢,连忙再次躬身,恭敬回道:“回殿下,末将正是薛礼。”

  李恪心中微动,不动声色,追问道:“可是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士?”

  这下轮到薛礼惊愕了,他抬头,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脱口而出:

  “殿下如何得知?末将确是河东龙门人!”

  程咬金和秦琼也面露诧异,不由相视一眼。

  程咬金忍不住好奇,粗声问道:“殿下,您……认识这小子?”

  “谈不上认识!”

  李恪微微一笑:“只是前些时日偶有所感,推演天机,窥得一丝未来片段。”

  “卦象显示,我大唐未来军中,将出一位姓薛名礼的年轻将星,勇略兼备!”

  “可为我朝年轻一代之扛鼎人物,擎天之柱!”

  什么算卦推演,自然是信口胡诌的,但大名鼎鼎的薛仁贵,谁人不知?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的白袍猛将,初唐军功最为赫赫的名将之一!

  一生之中,除了与吐蕃的大非川一战,再无败绩!

  没想到,竟在此地,以这样的方式,遇到了尚未发迹,尚且年轻的薛仁贵!

  “军中年轻一代的扛鼎人物?擎天之柱?”

  秦琼与程咬金闻言,脸上同时露出惊容。

  他们深知李恪的身份与能耐,那可是真正拥有仙家手段、能窥测天机的人物!

  他既然开口,说此子未来是“扛鼎将领”,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绝不会有错!

  程咬金反应最快,立刻抚掌大笑,声震屋瓦:

  “哈哈哈!殿下慧眼!殿下慧眼如炬啊!”

  他看向薛礼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炙热:

  “不瞒殿下,老臣早就觉得这小子是块好材料!勇猛过人,胆识超群!”

  “上次老臣外出游玩,遭遇数千土着围攻!”

  “正是这小子单枪匹马,率先冲阵,直取敌酋首级,真可谓勇冠三军!”

  他越说越是兴奋,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薛礼肩上,继续爆料道:

  “而且,殿下您那部武道功法《龙象劲》,军中能练至大成者寥寥无几,这小子便是其中之一!”

  “一身气力,冠绝老臣麾下一万大军,是个好苗子,绝对的好苗子!”

  薛礼被程咬金夸得面色微红,却挺直腰板。

  李恪微微颔首,对薛礼温言道:“既是程将军举荐,孤便信你之能。”

  “好生做事,莫要辜负程将军厚望,亦莫要辜负……孤之所期。”

  最后一句,意味深长。

  薛礼顿时激动得浑身血液都要沸腾起来,他单膝跪地,抱拳过头:

  “末将定不负殿下天恩!不负程将军信重!”

  程咬金雷厉风行,召集麾下心腹将校与亲兵。

  当众宣布自己将暂返长安,期间一应军务,皆由薛礼暂代,全权处置。

  这道命令,让不少资历更老的将领略感意外,但都表示绝对服从。

  薛礼虽是个小子,但他的勇猛大家都知道,单论武力,几乎无人能敌!

  军中就是这样,谁的能力强,大家就服谁。

  诸事安排妥当,程咬金便随着李恪与程莹莹,乘坐黑龙战船离开了。

  全速赶路之下,天色刚擦黑不久,巍峨的长安城墙,便已遥遥在望。

  李恪将程咬金和程莹莹在卢国公府门前放下,自己回了终南山凌霄天宫。

  ……

  翌日,清晨。

  太极宫。

  承天门城楼第一通报晓鼓声刚刚敲响,文武百官已鱼贯而入,依序站定。

  李恪(分身)身着太子冕服,平静站在御阶之旁,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朝会依序进行,各部大臣相继出班,奏报军政要事,一切如常。

  待诸多议题商议已毕,朝会临近尾声。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目光扫向李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太子,美洲开拓之事,近日可有进展?”

  李恪应声出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回禀父皇,儿臣昨日亲自往美洲巡视!”

  “幸得卫公、翼公、卢国公等将士用命,开拓之事,进展远超预期!”

  “哦?”

  李世民精神大震,微微前倾:“速速报来!”

  “是!父皇!”

  李恪拱手,抛出了第一个重磅消息:

  “我大军数路并进,披荆斩棘,已累计开垦荒地,超过六十万顷!”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一静,随即一片哗然。

  原本肃穆的气氛被打破,无数大臣失声惊呼,脸上充斥着震惊与难以置信!

  “多少?!”

  “六十万顷?!这……这怎么可能?!”

  六十万顷?!

  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要知道。

  关中平原经过千年开发,登记在册的授田总数,也不过1430万顷左右!

  而这远在海外,初辟不过年余的新大陆,竟已开垦出60多万顷的荒地?

  这才多久?

  御座之上,李世民先是一怔,随即激动得连声音都带着颤抖,高声道:

  “六十万顷?!恪儿,此言当真?好!好啊!诸将辛苦了!天佑大唐!”

  【叮!人前显圣成功!引发海啸级震撼!强烈震撼李世民和满朝大臣!显圣值 !】

  听着系统提示音。

  李恪不由莞尔,这就海啸级震撼了?

  看来无论古今,华夏子民对土地的热爱,真是刻在骨子里的。

  李恪面上不动声色,继续沉稳汇报:

  “父皇,诸位臣工,这六十万顷乃新辟之地。”

  “其中,仅已完成播种,今岁便能稳定产出粮食的上等良田,便不下十五万顷!”

  “其上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物,长势极佳,远胜中原!”

  “依儿臣判断!”

  “今岁秋收,美洲所产粮草必将堆积如山,不仅足以支撑远征大军用度,甚至有望大批量反哺中原!”

  “反哺中原?!”

  群臣再次哗然。

  开疆拓土已是泼天之功,若真能反哺本土,那意义更是截然不同!

  这意味着,那片新大陆,将从单纯的疆域,真正转变为支撑大唐帝国未来的巨大粮仓和战略根基!

  然而,李恪带来的震撼,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