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转身去听曲-《科举:寒门毒士》

  就算自己的格局小贪图享乐,李白、杜甫、曹植这些先贤格局不小吧?

  他们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也都有心怀天下的心。

  简单的说我抄他们的诗词,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受荣华富贵,他们的在天之英灵都不会答应,都会追我的抄袭之责。。

  但如果我用借他们的诗词获得名声后,为百姓谋福了,抄了他们都不会生气。

  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我现在,是帮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们的在天之灵,看到百姓生活富足,丰衣足食。

  想必也会欣然长笑。

  杜甫:没想到老夫期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竟然在苏文这个后辈那里实现了。

  咦,他还没有抄老夫的诗?

  赶紧抄,老夫也想为百姓出点力。

  李太白:别以为本剑仙只会写浪漫诗,本仙也希望看到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毕竟,本仙从小读的也是四书五经的。

  抄了一首?那怎么够!

  再多抄几首。

  如果不够的话,本仙可以现写。

  苏轼:老夫也曾被贬谪到琼州,兴办学府,启蒙了教育改善了民生。但还没有苏文做的那么彻底,他让普通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老夫毕竟是古人思想有局限,在治理上比不过苏文这个后生晚辈。

  他的思想更先进,手段更毒。

  为了百姓,手段越毒老夫越开心。

  不妨也抄一抄老夫的词,老夫的词不算差。

  如果你小子能利用抄老夫的词获得地位,能更好的安天下,老夫也算是为天下百姓做贡献了。

  我辈读书人写几首流芳百世的诗词算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我们读书人的本心。

  ……

  想起这些先贤们可能出现的反应,苏文脸上就露出微笑。

  “此外,苏文苏大人,还是这一届的金科状元。”中年书生拱手以示尊敬。

  “金科状元!?”人群倒吸了一口凉气,“难怪如此爱民如子。”

  “还有呢。”中年书生道,“舞阳公主已经驾临翼州,听说不久就要和苏大人成亲。”

  “公主也来了!?”人群瞪大双眼,“还要和苏大人成亲?苏大人不就是驸马了吗,以后不就成了皇亲国戚了吗?”

  古代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苏文以金科状元身份治理翼州,再名正言顺不过了。

  再加上公主下嫁,他要多正统有多正统。

  也就是说,在这两个光环的加持下,苏文翼州知州的地位,简直是稳如泰山。

  身份越稳,他下达的政令,越具有合法性。

  那些士绅想扳倒他:这尼玛根本扳不动啊!

  这两个身份对普通士绅简直是降维打击。

  苏文不但要在手段上降维打击他们,还要在身份上降维打击他们。

  将他们彻底碾压在尘埃里,永远无法翻身。

  古代那些先贤:“论写诗文苏文比我们差很多,毕竟他学的不是这个,他只会抄我们的。但说到计谋,他比我们这些古人强太多了。”

  “身份和手段对士绅双重碾压,简直是滴水不漏,稳如老狗。”

  王安石、张居正:“苏文比我们还强!”

  “我们的变法最终被士绅贵族打败,而他却将士绅贵族碾压。”

  这并不是说苏文的智商比王安石和张居正高,而是因为苏文是站在巨人肩上的。

  君主落幕的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对古代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世界历史学,都为他提供了打败士绅贵族的想法和策略。

  ……

  “对了,我们苏大人今年多大年纪?”人群中又有人问。

  “不足二十。”中年书生回答。

  “不足二十?”人群心中再次震撼。不过也并没有觉得离谱,毕竟,等级观念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有些人本来就天生高贵。

  “比我孙子还小几岁啊。”一名老妇人感叹。

  这位比她孙子都要小几岁的‘大男孩’,成了他们的父母官。

  是他们跪拜的青天大老爷。

  当然这现象在古代也挺普遍,其他县令、知州、知府大约三四十岁左右,照样被那些六七十岁的百姓称作父母官。

  此时苏文已经和冯疏影、翠墨分道扬镳。

  翠墨回后宅,冯疏影回去冯府。

  而苏文则是转身去了一趟勾栏一尽刚才未尽之兴致,趁着现在翼州府认识他的人,体验一下翼州当地的风土人情黎人少女。

  要是以后认识自己的人多了,再出入那种场合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出来之后进入州府衙门。

  “我刚才出去了一趟,青兰卫所那边有消息传来吗?”苏文问道。

  拿下卫所,是他真正掌控翼州的最关键一环。如果连军士都不在自己手里,就别谈用自己的方法治理,更何况卫所势力和士绅本就是沆瀣一气。

  所以他对那边的战况十分关注,一直在等待消息。

  “还没有。”孙立回答。

  如果今晚再没有消息,就得考虑派兵增援了,苏文心中暗想,燕云十八骑还有八位留在翼州府,如果卫所那边有变,就派出一位带更多的兵过去、甚至自己亲自出马。

  至于兵从哪里来,可以临时凑。

  学韩信变出兵来。

  至于具体怎么变,苏文已有打算。

  ……

  青兰卫所。

  烽火被点燃后,周边卫所的千户,立刻率兵连夜向青兰卫所赶来。

  外面共有九个卫所,九个千户。

  每个千户带兵数量不一,普遍一百多,多的带了二百人,少的几十。

  一个千户所,理论上的士兵是1120人。

  但因为要吃空饷,实际人数在六七百左右,甚至更少。

  遇到战事,比如现在总卫所点燃烽火,千户所会留下两成的兵力作为守备。

  三成兵力做后勤和辅兵,运粮队,工匠队,兽医。

  因此冲在最前面真正用于厮杀的军士,只有一两百个。

  至于那位只带几十个士兵参战的牛逼千户,是黄涛的小舅子。

  甚至有些千户还会搞这样的操作,把士兵家丁化。把身强力壮的士兵,转化成自家家丁,装备精良,严格训练成为核心战力,而那些正规士兵则是沦为守兵、杂兵、辅兵……这些守兵辅兵杂兵不参与训练,拿不到军饷战斗力极其低下。

  家丁化之后的士兵,成了披着正规兵外衣的私兵。

  这种士兵,只对千户这个主子效忠,而不效忠皇帝。

  所以翼州有战力的力量分为两股,一股是有家丁的士绅,另外一股是将士兵家丁化的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