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官办银号-《科举:寒门毒士》

  “除了组织精干商贸团,携带翼州《商贸法典》,访问内陆各大商埠,进行路演之外,访问海外诸国才是重中之重。”苏文将话题转回会议主题,“以当今大梁王朝的情况,几乎不用奢想内地市场,有什么大的消费能力。”

  “因此我们主要的目标市场,还是海外诸国。”

  “冯阁老从京城重金请来的那些会同馆的译官,很快就会到达翼州。等他们一到,官方代表团就带着这些译官,带着精品丝绸、瓷器、茶叶远洋去海外,访问诸国。”

  “卑职遵命。”齐仁诚领命。

  “此外,官营‘样板商队’先和他们做生意,每次都能赚取巨额财富,给民间商队做好榜样。”

  “关于鲶鱼效应,如果有内地商户不满内地的营商环境、海外商户担心海路遥远双方互市不易,愿意入住翼州,翼州不但欢迎,还要给他们优惠。”

  “遵命!”

  齐仁诚等互市司官员,一同遵从主公的指挥。

  ……

  翼州关于全面开通互市扩大会议,的第十天。

  “今日的议题依旧非常重要。”等与会者到齐之后,苏文语气严肃而郑重,今日会议,除了之前的那些参与者之外,八大豪商全部到齐。

  让衙役将巨幅画轴展开给众人观看,用竹竿指着上面的大字道:“今日会议,或者说会议最后阶段,主要商量两大议题。”

  “一是设立官办银号:设立 “翼州官银号” ,提供金银兑换、储蓄借贷、异地汇兑服务。”

  “二是,鼓励商人合资设立 “保金” ,为远洋船货提供担保,共担风险。”

  “现在大家先议第一个议题。”

  人群听完心中一阵激动,就算不是商贾出身的郑进、魏辉,赵仁信、冯思远等人,都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银号有多赚钱大家都看在眼里。

  几乎是无本万利。

  不过银号不是一般商人能经营。

  首先要有巨大的成本,在内陆建立银号,起码要数十万两银子的投入。

  而翼州即将全面开放海内外的互市,初期投入几十万两银子,根本不够看。

  在内陆建立银号,只有一些小农经济,小买卖,对外的经济往来几乎处于为零的状态,此外整个王朝都很贫穷。

  而翼州是全面开通海内外互市。

  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人群估计恐怕需要数百万两银子,甚至千万两银子。

  “翼州银号,本官准备初期投入一万万两银子。”苏文道。

  “一万万两!?”

  人群听到这个天文数字,倒吸了一口凉气。

  之前他们以为一两千万两银子就非常震撼了,没想到自己还是格局小了。

  主公开口就是一亿白银。

  这么多银子,翼州府库拿得出来吗?

  恐怕八大豪商、苏冯两家,加上士绅的家产全部加起来,才勉强够这个数。然而大家不可能把全部财富拿来办银号,别的什么也不干。

  “一万万两白银似乎还不太够。”然而苏文思忖片刻,继续道,“还要外加两千万两黄金储备。”

  人群能够体会到银号储备量大的好处。

  银号之厚储,其利有三:

  一曰“稳”:任凭市井风浪起,我自巍然兑付,绝不失信于民。

  对于银号来说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信用都是立身之本。

  而信用的基石,又在于银钱储备。

  二曰“通”:千两银票跨州府,一纸风行,汇通天下无阻。

  而翼州官办银号,不但要跨州府,更是要跨国家。

  三曰“济”:若遇天灾与困顿,开仓放贷,可稳一方之经济。

  大家也能理解苏文想要银号拥有万万两白银,加上两千万两黄金储备想法的正当性。如果官办银号只有几百万两白银,估计海外巨商会不屑一顾,甚至是瞧不起。

  一个官办银号的储备连巨商的家产都不如,听起来有点像小孩过家家。

  更不用说取得海外商人的信任了。

  但关键是,这么多银子、黄金从哪里来。

  “府库的银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本官打算发现翼州官服债券,全面向商户、个人筹措资金。”只听苏文语气平静异常。

  苏文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发行债券向民间筹款,这并非没有先例,但规模如此巨大、目的如此宏远的,却是闻所未闻。

  只见苏文神色从容,显然早已深思熟虑,他环视众人,清晰地说道:

  “此‘翼州官服债券’,并非寻常借贷,而是我翼州未来百年基业的奠基石。其方案,核心在于‘以信立券,以利驱之,以势成之’。”

  “债券将分三等发行,以满足不同投钱者之需。”

  “翼州金债:面向八大豪商、苏冯两家,及海内外的毫商巨贾。面额巨大,以千两白银起购,年息定为二厘。

  此债利息虽看似不高,但附有‘汇通特权’——持此债者,未来在翼州银号办理跨州、跨国汇兑,手续费永久减半。

  此非单纯借贷,乃是邀其共筑金融通衢,享长远之利。

  翼州祥债:面向所有富户及中等商户。面额百两,年息四厘。此为我翼州中流砥柱,附优先借贷权,当银号资金充裕时,持债人可优先、优惠获得银号贷款,助其扩张家业。

  翼州福债:面向我翼州乃至天下所有百姓。面额小至一两、十两,年息五厘。此债意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更让我翼州百姓能共享发展之果。购买‘福债’者,可视作在我翼州银号的信誉基石,未来若有小额借贷,此为最佳凭证。”

  众人听到此处,已觉主公构思精妙。

  三种债券的发行,似乎已经有成熟规划。

  感叹主公对商贾之事的理解,似乎比八大豪商还要成熟、通透、详尽。

  但最关键的疑虑仍未消除:如何让人相信官府能还得起这巨款?

  纷纷把目光看向苏文。

  苏文接下来的话,石破天惊:

  “为铸就铁信,本官宣布,此批债券的本息偿还,将以翼州未来二十年的商税、关税收入作为专项偿付基金!翼州银号成立后,所有税款皆存入银号,每年划拨固定比例,于公开市场回购或兑付债券。此乃‘以公帑保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