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内的百姓同样惶惶不可终日。人人都知,迎王军一旦破城,纵然不会下令屠城,为了激励士兵也会任由他们烧杀抢掠。。
到那时,便是他们的灭顶之灾。
从迎王过往的行径来看,他绝不会善待这座皇城里的任何人。
于是,整座都城,上至皇帝与宗室,下至未及逃离的士绅、朝中官员,乃至全城百姓,无一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阴郁与恐慌,如黑云压城一样,吞噬了这座城。
奉天殿上,群臣进言之声此起彼伏:
“陛下,臣请即刻组织百姓登城,抵御贼寇!”
“陛下,应速调关宁军入京勤王!”
……
你们终究是慌了!拖着疲惫身躯的崇信皇帝冷眼注视殿中诸臣,目光里,此刻尽是悲凉,又含着一丝冷漠的寒意。
此刻你们终于知道急了?
可当初,你们将朕,将大梁王朝视若犬彘,肆意欺凌。
更有权臣连装都不屑,连朕的贵妃也敢强占。
现在,你们倒知道怕了?
一股近乎扭曲的冲动,自他心底涌起——不如与这群乱臣贼子,一同毁灭。
“朕……愧对列祖列宗。”皇帝缓缓开口,声音疲惫,“就放过那些百姓吧。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天下百姓啊!”
目光冷冽如刀看向人群,内心疯狂大吼:你们这群贼子,皆该杀!
皇帝竟然不愿意让百姓帮他守皇城!?
群臣闻言,顿时神情凝固。
按照常理判断,一个正常的皇帝此刻必然是希望全城百姓,帮助他守住江山。
然而皇帝已经明白,即使守住皇城,他依旧是被欺凌的局面,皇权早就全部落入清流手里。所以百姓守城守住的不是皇帝的江山,而是这群权贵的权势。
人群心中,已经了然——皇帝不让百姓守城绝不是什么爱民,他珍视的是他的江山。
他这是想要和他们同归于尽的扭曲!
之前皇帝高呼与士大夫共天下。
现在,皇帝和士绅,彻底决裂。
狼和狈,撕破了最后的脸皮。
这皇帝,疯了!群臣心中在呐喊。
“若禁军尚在,上下一心,必能阻贼寇于城外半月之久!”一名大臣高声道。
“不错!正是此理!”众臣纷纷附和。
内心的算盘则是:如果能阻挡贼寇半个月,他们就有机会逃走了。
“禁军统领何在?”皇帝忽然抛出这个无人敢答的问题。
殿上一片死寂,众臣面面相觑。
那本该护佑天子、守卫皇城的最后力量——万余禁军精锐,早已悄然拔营离去,不再受任何人掌控。
皇帝和群臣皆知,守卫皇城安全的城外三大营,总共有十万人。
如果这十万人都能打的话,那三十万乌合之众的贼寇根本就不够他们打。然而三大营的十万人有一大半吃空饷的,总人数不超过四万人。四万人之中,只有副统领王庭基带领的一万人能打,他们才是精锐,而王庭基是前年王家的人。
王家,早已看透大梁气数将尽。
他们提前让副统领王庭基抽身。
带走了那一万精锐,三大营只剩下一群弱兵,几乎没有战力。
而禁军统领李广超,因为手底下没有能打的兵,再加上军饷都被王庭基的精锐吃了,所以他已经准备投降贼寇了。
群臣心中一阵绝望:在这群真正的老狐狸面前,殿上这些自诩精明的大臣,终究还是太嫩了。他们争权夺利,自以为把持了朝政。
心中甚至有视皇帝于无物、掌控天下的狂喜和成就感。
然而他们却忽略,最重要的事情,禁军的军权和边军的军权,都不在他们这群清流手里。
陛下,皇城中尚有锦衣卫可供调遣,另有一众忠心耿耿的内侍……”户部尚书趋前启奏,声音里带着最后一丝期盼,“若再集结各位大臣府中的家丁护院,或可护送陛下突出重围。圣驾若得临幸金陵,定能……重振山河。”
“朕已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岂能仓皇奔逃,玷污旧都?”崇信帝语气凛然,字字千钧,“金陵乃太祖肇基之地,朕,绝不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踏足。”
他早已看透这些臣子的心思——他们并非要挽救大梁国运,不过是想要借着天子这面大旗,为自己谋一条生路罢了。
皇城还有锦衣卫可供调遣?崇信帝在心底冷笑。陈忠良当初为皇室精心训练的那支锦衣卫精锐,早已被你们这群人……
当年的皇城大爆炸,锦衣卫精锐死伤殆尽。
现在只剩下空壳子。
朕为了向尔等纳投名状,也不得不亲自下旨处死了这位对皇室,忠心耿耿、呕心沥血的忠良。
如今你们倒想起锦衣卫了?
真是莫大的讽刺!
崇信皇帝目光掠过身旁垂首侍立的李承恩,心头泛起些许暖意。在这危亡之际,或许唯有这些无家无室的太监,才是忠于皇室的最后一群人。
太监都是穷苦出身,没有世家背景。
太监仰赖皇室而活,是宫中的一碗饭、一件衣,让他们安身立命。
太监与皇室,早已是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一体。真正的忠心,从来不是空谈忠义,而是源自那一餐一饭的恩情,一丝一缕的暖意。
偌大的皇宫之中,只有那些阉了的太监,才是真正的民!
其余的都是权贵。
想到这一点之后,崇信皇帝内心突然猛烈颤抖——最忠于皇室的,其实是民!而不是,那些把太监视为阉人,腌臜之人,高高在上,皇帝试图与之共天下的士绅!
只有民,才对皇室忠心。
如果皇帝对天下的民,都像对身边的太监一样,给他们足够的衣食,给他们安居之所,他们将是这世界上对皇帝最忠心的人。
如果皇室早点与民休戚与共而不是期盼士绅帮着牧养,或许,大梁王朝,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逃往金陵?这个念头确实让皇帝心中一颤。求生是人的本能,天子亦然。
但随即,他的面容骤然变得无比狰狞:即便到了金陵,他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做傀儡。那是江南世族的大本营,届时朝政大权依旧被这些世家把持,他还是要继续忍受屈辱。
到那时,便是他们的灭顶之灾。
从迎王过往的行径来看,他绝不会善待这座皇城里的任何人。
于是,整座都城,上至皇帝与宗室,下至未及逃离的士绅、朝中官员,乃至全城百姓,无一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阴郁与恐慌,如黑云压城一样,吞噬了这座城。
奉天殿上,群臣进言之声此起彼伏:
“陛下,臣请即刻组织百姓登城,抵御贼寇!”
“陛下,应速调关宁军入京勤王!”
……
你们终究是慌了!拖着疲惫身躯的崇信皇帝冷眼注视殿中诸臣,目光里,此刻尽是悲凉,又含着一丝冷漠的寒意。
此刻你们终于知道急了?
可当初,你们将朕,将大梁王朝视若犬彘,肆意欺凌。
更有权臣连装都不屑,连朕的贵妃也敢强占。
现在,你们倒知道怕了?
一股近乎扭曲的冲动,自他心底涌起——不如与这群乱臣贼子,一同毁灭。
“朕……愧对列祖列宗。”皇帝缓缓开口,声音疲惫,“就放过那些百姓吧。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天下百姓啊!”
目光冷冽如刀看向人群,内心疯狂大吼:你们这群贼子,皆该杀!
皇帝竟然不愿意让百姓帮他守皇城!?
群臣闻言,顿时神情凝固。
按照常理判断,一个正常的皇帝此刻必然是希望全城百姓,帮助他守住江山。
然而皇帝已经明白,即使守住皇城,他依旧是被欺凌的局面,皇权早就全部落入清流手里。所以百姓守城守住的不是皇帝的江山,而是这群权贵的权势。
人群心中,已经了然——皇帝不让百姓守城绝不是什么爱民,他珍视的是他的江山。
他这是想要和他们同归于尽的扭曲!
之前皇帝高呼与士大夫共天下。
现在,皇帝和士绅,彻底决裂。
狼和狈,撕破了最后的脸皮。
这皇帝,疯了!群臣心中在呐喊。
“若禁军尚在,上下一心,必能阻贼寇于城外半月之久!”一名大臣高声道。
“不错!正是此理!”众臣纷纷附和。
内心的算盘则是:如果能阻挡贼寇半个月,他们就有机会逃走了。
“禁军统领何在?”皇帝忽然抛出这个无人敢答的问题。
殿上一片死寂,众臣面面相觑。
那本该护佑天子、守卫皇城的最后力量——万余禁军精锐,早已悄然拔营离去,不再受任何人掌控。
皇帝和群臣皆知,守卫皇城安全的城外三大营,总共有十万人。
如果这十万人都能打的话,那三十万乌合之众的贼寇根本就不够他们打。然而三大营的十万人有一大半吃空饷的,总人数不超过四万人。四万人之中,只有副统领王庭基带领的一万人能打,他们才是精锐,而王庭基是前年王家的人。
王家,早已看透大梁气数将尽。
他们提前让副统领王庭基抽身。
带走了那一万精锐,三大营只剩下一群弱兵,几乎没有战力。
而禁军统领李广超,因为手底下没有能打的兵,再加上军饷都被王庭基的精锐吃了,所以他已经准备投降贼寇了。
群臣心中一阵绝望:在这群真正的老狐狸面前,殿上这些自诩精明的大臣,终究还是太嫩了。他们争权夺利,自以为把持了朝政。
心中甚至有视皇帝于无物、掌控天下的狂喜和成就感。
然而他们却忽略,最重要的事情,禁军的军权和边军的军权,都不在他们这群清流手里。
陛下,皇城中尚有锦衣卫可供调遣,另有一众忠心耿耿的内侍……”户部尚书趋前启奏,声音里带着最后一丝期盼,“若再集结各位大臣府中的家丁护院,或可护送陛下突出重围。圣驾若得临幸金陵,定能……重振山河。”
“朕已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岂能仓皇奔逃,玷污旧都?”崇信帝语气凛然,字字千钧,“金陵乃太祖肇基之地,朕,绝不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踏足。”
他早已看透这些臣子的心思——他们并非要挽救大梁国运,不过是想要借着天子这面大旗,为自己谋一条生路罢了。
皇城还有锦衣卫可供调遣?崇信帝在心底冷笑。陈忠良当初为皇室精心训练的那支锦衣卫精锐,早已被你们这群人……
当年的皇城大爆炸,锦衣卫精锐死伤殆尽。
现在只剩下空壳子。
朕为了向尔等纳投名状,也不得不亲自下旨处死了这位对皇室,忠心耿耿、呕心沥血的忠良。
如今你们倒想起锦衣卫了?
真是莫大的讽刺!
崇信皇帝目光掠过身旁垂首侍立的李承恩,心头泛起些许暖意。在这危亡之际,或许唯有这些无家无室的太监,才是忠于皇室的最后一群人。
太监都是穷苦出身,没有世家背景。
太监仰赖皇室而活,是宫中的一碗饭、一件衣,让他们安身立命。
太监与皇室,早已是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一体。真正的忠心,从来不是空谈忠义,而是源自那一餐一饭的恩情,一丝一缕的暖意。
偌大的皇宫之中,只有那些阉了的太监,才是真正的民!
其余的都是权贵。
想到这一点之后,崇信皇帝内心突然猛烈颤抖——最忠于皇室的,其实是民!而不是,那些把太监视为阉人,腌臜之人,高高在上,皇帝试图与之共天下的士绅!
只有民,才对皇室忠心。
如果皇帝对天下的民,都像对身边的太监一样,给他们足够的衣食,给他们安居之所,他们将是这世界上对皇帝最忠心的人。
如果皇室早点与民休戚与共而不是期盼士绅帮着牧养,或许,大梁王朝,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逃往金陵?这个念头确实让皇帝心中一颤。求生是人的本能,天子亦然。
但随即,他的面容骤然变得无比狰狞:即便到了金陵,他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做傀儡。那是江南世族的大本营,届时朝政大权依旧被这些世家把持,他还是要继续忍受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