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紧接着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大人!在吸纳了大量青壮之后,我们又扩编了民兵。如今,留守庄内的精兵,已达一千人!民兵,三千人!随时可以拉上战场!”
陈阳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负责工厂的蒯徳。
蒯徳激动地站起身:“大人!按照您的吩咐,镜子厂、火柴厂、香皂厂和纺织厂,规模全都扩大了三倍!工人也扩招了三倍!如今每日产出的货物,堆积如山,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店铺!”
陈阳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总掌柜陈平身上。
陈平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双手奉上。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大人,这两个月,我们遍布全国的六百家兴隆百货,已经全部走上正轨。”
“镜子、火柴、香皂、棉布……这些神物,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被疯抢的对象!”
“扣除所有成本、人工、以及打点各路官府的开销……”
他停顿了一下,报出了一个让整个大厅都为之寂静的数字。
“我们这两个月的纯利,是……三百二十万两白银!”
嘶!
即便是唐伯雍这等见惯了风浪的人物,此刻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两个月,三百二十万两!
这是何等恐怖的吸金能力!
黄家几代人的积累,在陈阳手中,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爆发出了超越以往十倍的能量!
陈阳的神色,却平静如水。
仿佛这个数字,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看着陈平,缓缓开口。
“做得不错。”
“但,这还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为之错愕的话。
“我准备,开设钱庄。”
钱庄?
大厅内,众人面面相觑。
唐伯雍眉头微皱:“贤婿,开设钱庄,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滔天大祸。”
大明朝的钱庄,大多是晋商在经营,他们背后盘根错节,早已形成了一个外人难以插足的利益集团。
“我们的钱庄,名为‘兴隆钱庄’。”
“初期,就直接开在我们的兴隆百货之内,与商行一体。”
“我们吸纳储户,还主要做一件事——兑换。”
“用我们的银子,兑换市面上的黄金。”
“银子,不是问题。”
陈阳转身,看向宋应星、蒯贤、王欣和赵铁手。
“宋先生,王厂长,赵师傅,蒯师傅。”
“属下在!”四人齐齐出列。
“我需要你们,立刻组建一个全新的工厂——铸造厂。”
“我要你们,将我提供的白银,铸造成统一规格的银两。”
陈阳伸出手指。
“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一共五种面值。”
“每一块银锭,都要刻上‘兴隆’的印记,和它的重量。”
宋应星抚着胡须,点了点头:“大人,此事不难。只是……不知大人准备了多少白银,用于铸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阳身上。
陈阳已将一亿两白银,放入了银库。
其他两亿三千六百万两白银还在空间里,他打算分批拿出来。
“是一亿两白银。”
一亿两!
轰!
所有人的大脑,都仿佛被一颗看不见的炸雷,狠狠劈中!
一片空白。
一亿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最多千万之数!
而陈阳,随手一挥,就拿出了一座,堪比大明国库的银山!
“这些银子,只是第一批。”
陈阳环视着众人,看着他们那一张张被彻底颠覆了世界观的脸。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宋应星和几位工匠。
“然后。”
陈阳的视线转向脸色已经白得像纸一样的总掌柜陈平。
“让我们的镖局,将这些银子,运往全国的六百家店铺!”
轰!
如果说刚才那颗炸雷只是劈中了他们的大脑,那现在这颗,就是直接在他们天灵盖上引爆了。
一个月!运往全国!
陈平一个踉跄,差点当场坐到地上去。
“大……大人……”他的嘴唇哆嗦着,“一亿两……六百家……这……这得多少人手,多少马车……沿途的山匪路霸,还有那些官府……”
陈阳对着唐辉说道:“这个不用怕,唐辉,你这边扩大镖局的规模,每个镖局扩大到两百人,所有人配上暗甲。”
唐辉:“遵命!”
众人也吃了一惊,那六百家店,就有一万两千人了。
现在很多人,学会使用了电台和电报。
陈阳这边的命令,发个电报就可以了,有些没覆盖到的,就使用电台,再近一点的,就使用对讲机或快马的方式,传送信息。
现在的六百多家店铺,承担了,商店,钱庄,驿站,镖局的功能。
到合适的时机,陈阳甚至能把镖局再扩大规模,然后在镖局中抽人,组成一支大军。
但是镖局的人数不能扩的太多,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陈阳继续说道:
“我要在一个月后,让全大明的百姓都知道,用他们手里的铜钱和黄金,可以来兴隆百货,换到比市面上任何成色的碎银,纯度都更高的银子!”
“我们兴隆白银的纯度,是九成九!”
......
议事大厅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陈阳抛出的一亿两白银,震得神魂出窍,思维停滞。
就在这股足以颠覆整个大明朝的震撼中,陈阳却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了唐默身上。
“说说外面的情况。”
唐默立刻从震撼中惊醒,上前一步,神情瞬间变得肃杀。
他展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的标记,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整个山西乃至陕西的军事动态。
这几个月,在陈阳不计成本的投入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加持下,他麾下的“夜不收”,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侦察队,蜕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报组织。
一千名精锐探子,如同撒入水中的盐,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京师、南京、九边重镇、塞外草原,甚至后金的腹地。
他们是酒馆里不起眼的伙计,是商队里沉默的护卫,是官府里卑微的胥吏,甚至是鞑靼部落里某个小头目的心腹。
电台与电报,将这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大脑。
天下烽火,尽收眼底。
陈阳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负责工厂的蒯徳。
蒯徳激动地站起身:“大人!按照您的吩咐,镜子厂、火柴厂、香皂厂和纺织厂,规模全都扩大了三倍!工人也扩招了三倍!如今每日产出的货物,堆积如山,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店铺!”
陈阳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总掌柜陈平身上。
陈平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双手奉上。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大人,这两个月,我们遍布全国的六百家兴隆百货,已经全部走上正轨。”
“镜子、火柴、香皂、棉布……这些神物,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被疯抢的对象!”
“扣除所有成本、人工、以及打点各路官府的开销……”
他停顿了一下,报出了一个让整个大厅都为之寂静的数字。
“我们这两个月的纯利,是……三百二十万两白银!”
嘶!
即便是唐伯雍这等见惯了风浪的人物,此刻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两个月,三百二十万两!
这是何等恐怖的吸金能力!
黄家几代人的积累,在陈阳手中,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爆发出了超越以往十倍的能量!
陈阳的神色,却平静如水。
仿佛这个数字,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看着陈平,缓缓开口。
“做得不错。”
“但,这还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为之错愕的话。
“我准备,开设钱庄。”
钱庄?
大厅内,众人面面相觑。
唐伯雍眉头微皱:“贤婿,开设钱庄,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滔天大祸。”
大明朝的钱庄,大多是晋商在经营,他们背后盘根错节,早已形成了一个外人难以插足的利益集团。
“我们的钱庄,名为‘兴隆钱庄’。”
“初期,就直接开在我们的兴隆百货之内,与商行一体。”
“我们吸纳储户,还主要做一件事——兑换。”
“用我们的银子,兑换市面上的黄金。”
“银子,不是问题。”
陈阳转身,看向宋应星、蒯贤、王欣和赵铁手。
“宋先生,王厂长,赵师傅,蒯师傅。”
“属下在!”四人齐齐出列。
“我需要你们,立刻组建一个全新的工厂——铸造厂。”
“我要你们,将我提供的白银,铸造成统一规格的银两。”
陈阳伸出手指。
“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一共五种面值。”
“每一块银锭,都要刻上‘兴隆’的印记,和它的重量。”
宋应星抚着胡须,点了点头:“大人,此事不难。只是……不知大人准备了多少白银,用于铸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阳身上。
陈阳已将一亿两白银,放入了银库。
其他两亿三千六百万两白银还在空间里,他打算分批拿出来。
“是一亿两白银。”
一亿两!
轰!
所有人的大脑,都仿佛被一颗看不见的炸雷,狠狠劈中!
一片空白。
一亿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最多千万之数!
而陈阳,随手一挥,就拿出了一座,堪比大明国库的银山!
“这些银子,只是第一批。”
陈阳环视着众人,看着他们那一张张被彻底颠覆了世界观的脸。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宋应星和几位工匠。
“然后。”
陈阳的视线转向脸色已经白得像纸一样的总掌柜陈平。
“让我们的镖局,将这些银子,运往全国的六百家店铺!”
轰!
如果说刚才那颗炸雷只是劈中了他们的大脑,那现在这颗,就是直接在他们天灵盖上引爆了。
一个月!运往全国!
陈平一个踉跄,差点当场坐到地上去。
“大……大人……”他的嘴唇哆嗦着,“一亿两……六百家……这……这得多少人手,多少马车……沿途的山匪路霸,还有那些官府……”
陈阳对着唐辉说道:“这个不用怕,唐辉,你这边扩大镖局的规模,每个镖局扩大到两百人,所有人配上暗甲。”
唐辉:“遵命!”
众人也吃了一惊,那六百家店,就有一万两千人了。
现在很多人,学会使用了电台和电报。
陈阳这边的命令,发个电报就可以了,有些没覆盖到的,就使用电台,再近一点的,就使用对讲机或快马的方式,传送信息。
现在的六百多家店铺,承担了,商店,钱庄,驿站,镖局的功能。
到合适的时机,陈阳甚至能把镖局再扩大规模,然后在镖局中抽人,组成一支大军。
但是镖局的人数不能扩的太多,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陈阳继续说道:
“我要在一个月后,让全大明的百姓都知道,用他们手里的铜钱和黄金,可以来兴隆百货,换到比市面上任何成色的碎银,纯度都更高的银子!”
“我们兴隆白银的纯度,是九成九!”
......
议事大厅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陈阳抛出的一亿两白银,震得神魂出窍,思维停滞。
就在这股足以颠覆整个大明朝的震撼中,陈阳却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了唐默身上。
“说说外面的情况。”
唐默立刻从震撼中惊醒,上前一步,神情瞬间变得肃杀。
他展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的标记,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整个山西乃至陕西的军事动态。
这几个月,在陈阳不计成本的投入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加持下,他麾下的“夜不收”,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侦察队,蜕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报组织。
一千名精锐探子,如同撒入水中的盐,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京师、南京、九边重镇、塞外草原,甚至后金的腹地。
他们是酒馆里不起眼的伙计,是商队里沉默的护卫,是官府里卑微的胥吏,甚至是鞑靼部落里某个小头目的心腹。
电台与电报,将这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大脑。
天下烽火,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