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一口一个哥-《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花几十万娶个“仙女”回家供着?图啥?

  受罪吗?

  他爸苗旭军急得不行,三天两头催他定下来。

  可苗调早就不怕了,脸皮厚得能挡子弹。

  与其砸钱娶个二手货,不如天天换新技师,新鲜又省心。

  这才叫日子。

  到了江城,苗调才见识到什么叫足疗天花板。

  哇哦。

  果然是大城市。

  换装服务简直太爽了,整个人都飘了。

  现在正趴在他背上的这位黑丝妹妹,技术牛、脸蛋靓、身材正。

  要不是只待两天,他都想当场办张年卡。

  别的店里,按摩按得好好的,突然就开始推销办卡,让人心里发堵。

  可这家不一样,苗调是真心想当VIp。

  边按边聊,话题扯到了江城小吃。

  1888号妹妹一听他屁股底下坐的是苗记小吃摊老板的亲哥,直接不信。

  “我不信……”

  她摇摇头,一脸怀疑。

  “你还非得让我掏身份证?”

  苗调笑了笑,掏出来也只能证明他姓苗而已。

  他翻了半天手机,终于找到几张照片——

  一张是随手拍的小吃摊门面,还有一张是他和苗侃的合照。

  “哇!真的是苗老板他哥!”

  苗侃那张帅脸太好认了,谁看过一次都忘不了。

  1888号黑丝妹子激动了,

  “现在信了吧?”

  苗调有点得意。

  她点点头,笑得比刚才还甜,

  “哥~!”

  一声“哥”叫得又软又黏,不玩虚的,就是想贴贴心。

  “嗯。”

  苗调闭眼享受,感觉按摩力度都认真了几分。

  话说回来,他弟苗侃那小吃摊,真是在江城火出圈了。

  他是头一回看到,有人能把路边摊做到这种高度。

  不愧是老苗家的种,真争气!

  当哥哥的,也忍不住挺直腰板。

  不过眼下最爽的,还是背上这位小妹妹越按越来劲。

  “哥~!最后我给你踩个背吧!这个不在套餐里,我送你的!”

  踩背?

  没试过!

  “行。”

  苗调一口答应。

  服务完,他在包间歇着,1888号贴心端来一碗手搓芝麻汤圆。

  “哥~!我喂你吃?”

  小姑娘喷了点香水,味儿甜甜的,闻着舒服。

  “本来不想吃的,但你喂的话……我勉为其难尝俩。”

  “哥不爱吃汤圆吗?”

  她吹了吹热气,轻轻塞进他嘴里。

  “得留点肚子,尝我弟做的菜。”

  这话一出,妹子眼睛唰地亮了,娇滴滴喊了声“哥~!”,听得人心尖发颤。

  苗调心知肚明她为啥突然热情。

  带她去?不可能。

  但可以许个空头支票:“下次来,我给你带点吃的。”

  “真的吗?哥~!”

  妹子一激动,吧唧一口亲在他脸上。

  “大概就这两天吧,再来洗个脚,顺便修修脚,还点你。”

  “嗯嗯嗯!!!”

  小姑娘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啧。

  还是这些小姑娘实在,花点小钱,就能把你当亲哥待。

  现在有了“苗老板亲哥”这层光环,那个“当”字都能去掉。

  一口一个哥,叫得比亲弟弟还亲。

  真好。

  苗调在前台领了张免费停车券,在一连串“贵宾慢走”的恭送声里走出SpA店。

  钻进他的凯迪拉克,发动车子,驶离停车场。

  这车外号叫“浴皇大帝”,他不是因为名字买的,是买了才知道网上早有这梗。

  巧了不是?简直量身定制。

  为啥凯迪拉克配这称号?就俩字:专一。

  奔驰车主忙着吃喝玩乐,出入高档酒店;

  宝马车主最爱逛商场,主打一个买买买;

  奥迪多半是单位上班的。

  而凯迪拉克车主?

  从早到晚,心里就一个目的地——洗浴城。

  这不是吹的。某德地图出过数据,清清楚楚写着呢。

  凯迪拉克车友群最团结,不聊配置、不比车衣,

  就爱讨论哪家的按摩技师最懂客户心思。

  半夜出门,天亮才归,一群凯迪拉克停成排。

  每个开这车的,都是社会狠人——因为他们最懂人心。

  年轻就开凯迪,感情哪会出问题?

  奔驰宝马那推背感?

  哪比得上凯迪拉克的“随替感”?

  凯迪拉克不载客,专接网红和技师。

  大学熬几年苦日子,攒钱拿下一辆ct5,白天油门踩得猛,油耗蹭到十升,晚上人也累得油腻。

  别问泡脚贵不贵,这辈子能活几天?想在人前风光,得先来个精油开背才够味。

  天当被,地作床。

  8号技师最疯狂。

  对着8号小妹掏心窝子,情随计时走,钟停了,心还抖。

  一脚踏进足疗门,从此心里没恋人。

  你泡的不是脚,是把生活磨出的茧子一点点泡软。

  你去的不是脚上的泥,是这些年风吹日晒攒下的尘。

  以前苗调听着这些话只当段子乐,这车居然还有这番江湖传说。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自己的命吗?

  海市。

  朱宏达请苗旭军吃完海鲜大排档,临走又带他拐进一家大名鼎鼎的点心铺子——“酥满楼”。

  江城没啥拿得出手的土产,但海市有,这“酥满楼”就是头一份。

  还有庐县的板鸭,赤南的腐竹,都是当地人必带的手信。

  朱宏达不会让亲家空手回去,王区那边他早打好招呼,回头还要送剧团的票。

  这趟江城难得一来,必须让他提着大包小包走人。

  店员把切好的试吃点心摆上托盘,笑着递过来。

  “每样都来点儿,礼盒装。”

  朱宏达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哎哎哎,老朱,还没吃出个好坏呢,买这么多干啥?”苗旭军直摆手,怕东西堆家里没人吃,白白糟蹋。

  他平时压根不吃这些甜腻玩意儿。

  “这是海市招牌,味道没得挑。”朱宏达说得笃定。

  店员顺势把几块试吃递到苗旭军面前,让他尝个鲜。

  苗旭军拿牙签戳了一小口。

  “老苗,咋样?”

  “嗯,还行。可比起我儿子苗侃做的,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苗旭军吃过自家孩子做的冰晶糕、波丝油糕、荷花酥,还有那口绵软回甘的豌豆黄。

  从那以后,天下的点心在他眼里就分成了两类:

  一种是苗侃做的,一种是别的。

  朱宏达一听,乐得直拍大腿,连连点头。

  但他还是大手一挥,照单全收——买了一堆糕点,这是他们老朱家的礼数,不收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