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今晚加餐-《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哪怕分开一小时,都要疯狂互发消息。

  热恋都这样。

  但他们俩还不太一样——孩子都有的。

  每次被亲得浑身发软,朱雪蓉跌坐回椅子上,脸红得像涂了胭脂,呼吸都不太稳。

  这哪是办公,分明是受罪。

  她低头一看文件,一行行字全变了形,

  满眼都是“苗侃”两个字。

  不行,这人不能待在同一个屋檐下,太要命了。

  苗佳慧从洗手间回来,乖乖坐回原位继续看书。

  到了饭点,全家都聚到朱还颜的别墅。

  今晚谁都想吃苗侃做的饭。

  苗旭军和苗调看他时,眼神都变了。

  一个是在足疗店亲眼见识过苗记的排场,

  另一个,刚在海市被一家连锁老板当祖宗供着。

  蒋琴问苗侃:“今晚做啥?我让人去采买。”

  “听主厨安排就行,”朱宏达摆手,“他做的啥都香。”

  苗侃想了想,说:“二刀肉一斤,鸡胸肉六两,要当天的。

  豆瓣酱和蒸鱼豉油在老街区,忘了带,得取一趟。

  再搞条鱼,黑鱼草鱼都行,两斤往上。”

  要的料不少,但人多嘛,得做几个硬菜。

  对苗侃来说,再多的菜,也不叫事。

  夸张点说,闭着眼都能炒一桌。

  蒋琴立马安排人跑腿。

  有的食材从酒店厨房调,有的让司机专程去老街取酱料。

  没人进厨房打下手。

  苗侃一个人搞定。

  蒋琴想进去帮帮忙,被他轻轻推出去:

  “您就等着吃吧,外头坐好就行。”

  厨房门一关,苗侃立刻进入状态。

  火一开,锅一热,他手脚快得像开了倍速。

  两只手同时炒两个菜,还能分心炖汤,

  简直是三头六臂。

  不到一个小时,八菜一汤齐活。

  香味一阵阵往外飘,客厅里全闻着了。

  一群人馋得口水直咽。

  连苗柴姿脚边的小狗汉堡,都激动地摇尾巴,狗眼放光,写满了“我要吃”。

  今晚狗子有福了——苗侃炒肉的汤汁拌饭,够它香到睡不着。

  蒜泥白肉、宫保鸡丁、回锅肉、九转大肠、西红柿炒蛋、凉拌三丝……

  桌上的每一道,放外面饭店都是招牌。

  可要是论味道,能有苗侃一半水准的,江城找不出几家。

  要是想做到七分像?全城没一家餐馆够格。

  这也是为啥苗记小吃摊能火成这样。

  早就不是普通的摊子了,是现象级的存在。

  吃饭前,苗旭军和朱宏达坐那等开饭,连棋都不想下。

  饭吃完,才慢悠悠摆上棋盘。

  苗侃只管做菜,洗碗?从来不沾手。

  蒋琴、朱雪蓉、苗佳慧三人主动包了。

  苗柴姿也来蹭了个名分,拿了个“参与奖”。

  至于汉堡?今晚加餐。

  回锅肉拌饭,特供。

  肉是苗侃装盘前悄悄留的。

  不然上桌一轮就被抢光,根本轮不到狗。

  饭后,苗旭军和朱宏达边下棋边闲聊。

  他们在江城待了三天,也差不多该走了。

  苗旭军得回老家照看菜地,

  苗调也得回去盯他的饭店。

  这次来,一是送苗佳慧过来,熟悉城市,提前看看以后上大学的环境;

  二是看看苗侃和苗柴姿过得怎么样。

  “老苗,再多留两天呗!”朱宏达有点舍不得。

  他喜欢热闹,这大别墅平时太冷清了。

  再说,能天天吃苗侃做的饭,多幸福。

  平时也能去蹭,但总觉得过意不去。

  别人家都是媳妇去婆家,女婿去岳父家,打着“探亲”旗号混顿饭,顺带打包带走。

  可他压根没帮过苗侃一回,日子上的事、工作里的坎,全是苗侃自个儿硬扛过来的。

  你还天天上门蹭饭,真不觉得脸上发烫?所以啊,朱宏达偶尔也心虚,不敢总去白吃。

  棋局一收,苗旭军就和苗侃拉起家常。

  说起三姑家儿子办婚事,苗旭军问苗侃:“你三姑念叨你不是一天两天了,非说你要到场,不来她不高兴!平时见不着人影,过年都难聚一次,她说挺想你的。”

  苗侃小时候是三姑抱着长大的,在一众亲戚里,他跟这位姑姑最亲。

  苗侃沉吟了一下,点头:“行,那我回去一趟。大宝的婚礼是哪天?”

  “后天。”

  “那我和你们一起走,坐我哥的车。”

  苗旭军问他:“你不自己开车?回来咋办?”

  “高铁直达到镇上,我坐高铁呗,还快。”

  苗旭军点头:“那咱明儿就动身,身份证备好。”

  这时朱雪蓉走了过来:“爸,你们说啥呢?”

  “苗侃三姑的儿子后天办酒,我叫他跟着回去一趟。”

  “他和三姑感情深,小时候尿布都是三姑换的。”

  朱雪蓉对苗侃这边的亲戚几乎没印象,回去的次数掰着手指数都数得清。

  她一听,立马说:“那我也去。”

  苗侃看着她:“你不是说这两天餐饮圈有个酒会很重要,非得参加吗?不去?”

  苗旭军劝她:“小颜啊,工作要紧,这种事咱们家去个代表就行,礼到了人情就到了,不用太较真。”

  朱雪蓉却摇头,态度坚决,非去不可。

  这边苗调眼珠子转了几圈,立马跟苗旭军说,他在江城还有点急事,要晚两天才回家——其实是想躲开这场婚礼。

  只要苗侃和朱雪蓉两口子到场,他就稳了。

  弟弟都娶上这么漂亮个媳妇,他这个当哥的还打着光棍,要是露面,不得被人笑话死?

  酒桌上连插话的底气都没有。

  反正他们去,肯定有车,他正好溜掉。

  留在江城,还能接着约188号那位小姐姐,光是想想,心里就直冒泡。

  苗旭军没起疑心,反正苗侃和朱雪蓉都去,苗调来不来没啥区别,也就跟着凑个数。

  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就交给朱宏达两口子了——他们反而乐意,正中下怀。

  苗柴姿其实也想去,但她懂事,知道自己要上学前班。

  苗佳慧则继续留在欧瑞,朱雪蓉托付给了程思婕,完全没问题。

  苗侃老家也不是穷山沟,十多年前那条进村的路是条盘山路,又窄又陡,车子开上去,心都提到嗓子眼。

  早年基建跟不上,出行是真难。

  如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隧道打通,路一拉直,整个村子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