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你来试试-《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哎哟,老柳,这事儿真得管管了!”

  “要不是真闹大了,我也不会打电话惊动你!”

  柳校长脸色铁青,走过来和老校长握了下手。

  还没等对方开口,立刻扭头问后头的司机:“人到了没?”

  “马上就到,刚进路口,有点堵。”

  话音刚落,一辆大面包车“嘎”地停在街口。

  车门一开,呼啦啦跳下来十几个壮实的工人,个个膀大腰圆。

  “老柳!咱可不能这么干啊!”

  老校长当场傻眼,一把抓住农大校长的胳膊。

  你要动手也得先商量啊!

  “这叫啥动手?这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老柳回他一句,语气斩钉截铁。

  说完抬手一挥,冲着那群工人喊:“都先别动!我去跟苗先生打个招呼,等我发话,你们再搬!”

  “好嘞!”十几个工人齐刷刷应了一声。

  苗……苗先生?

  真心实意的感谢?

  老校长脑子嗡嗡的,整个人僵在原地。

  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车里又陆续下来几个农大的老师,一个个脸上堆笑,喜气洋洋。

  手里还捧着一副鲜红锃亮的锦旗。

  齐声喊道:“给苗先生送锦旗来了!”

  老校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眼看老柳往里走,他拔腿就追。

  这事儿不对劲,必须问个明白!

  ……

  “滇南有十八怪,牛奶晾成片片卖。”

  大桶大桶的鲜奶倒进木瓜汁里,酸味扑鼻。

  “这酸汁稍微热一下,大概七十度就行,千万别烧开。”

  “一开锅,牛奶倒进去就成不了块。”

  “就得靠这温热加酸劲儿,让奶一下子凝住。”

  苗侃一边说,一边拿勺子轻轻搅了搅凝好的奶块。

  那块块转眼就成了细丝。

  “捞出来,搓成饼,筷子夹住两边,往外一撑——就成了扇子样。”

  他手腕一抖,筷子上挂着的奶饼像吹气似的,唰地变薄、撑开,真跟把小扇子似的。

  “等它晾干点儿,就能下锅炸了。”

  “油温别太高,六七成热正好。”

  这玩意儿薄得像纸,油太烫,一下锅就焦了。

  那可真是花钱买个黑炭吃!

  “嚯,这就没了?”

  徐若明看得直咋舌,手里的笔记都没顾上记。

  刚才倒了两大桶奶,少说也有五六斤吧?

  这才做了几个乳扇,奶就用光了?

  “嗯。”苗侃点点头,“这东西费奶,十几斤奶才出一斤乳扇。”

  说白了就是把水全抽干的浓缩牛奶。

  价格当然不便宜。

  “今日上新:炸乳扇,一份六十。”

  小黑板一挂,价格清清楚楚。

  “油热到六七成,关火再炸。”

  “夹进去过一遍油就行,乳扇一受热就软了,筷子一卷,立马变蛋卷形。”

  “你来试试。”

  苗侃炸了两个示范完,就退到一旁。

  徐若明深吸口气,拿起勺子在酸汁里搅了起来。

  照着刚才的步骤,把奶丝捞出、压饼、筷子夹起、往外拉——

  “啪!”

  断了。

  他脸都绿了,尴尬得不行,回头看向苗侃,讪讪道:“我是头一回弄。”

  苗侃淡淡回了一句:“我也是头一回做。”

  徐若明:“……”

  心口像被重锤砸了一下。

  咬咬牙,重新来。

  一连试了三四个,最后一个才勉强成形。

  这东西,看着简单,上手才知道有多难。

  但手艺这东西,光靠想可不行,手上没点真功夫,什么都白搭!

  “好了,炸完了。”

  徐若明小心翼翼夹起一块,自己先咬了一口,感觉还行,至少能吃。

  他像捧着宝贝似的端起盘子,快步走到苗侃面前递过去。

  苗侃伸手拿了一片,放进嘴里嚼了两下。

  眉尖微微一挑,开口道:“太厚了。”

  现在做乳扇没法晾干,只能进烘干机。

  机器温度高,材料一热就鼓起来,收不回去。

  所以做出来天生就比自然风干的厚实些。

  这时候全看做的人手上的分寸,轻重拿捏得准不准。

  看徐若明脸一下子拉了下来,眼神都木了。

  苗侃又补了一句:“油温也高了点,把奶香全盖住了。”

  “……”

  徐若明一句话没说,转身就去端自己刚才炸的那盘。

  他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牙齿刚碰上——

  “咔”地一声脆响!

  满嘴都是奶香,冲得鼻子都发酸。

  这乳扇薄得像一层膜,透光都能看得清指纹。

  表面全是细密的小泡,炸得金黄金黄的。

  一咬就碎,酥得不像话。

  再回头看看自己做的那一盘,颜色发暗,块头又厚。

  他二话不说,直接端起整盘扔进了垃圾桶。

  “哎别扔啊!留着吃也行!”

  几个帮厨急忙拦住他:“这可是用牛奶炸的!两桶奶才出这么一点,太费了!”

  “吃了苗哥做的,我这个根本没法咽。”

  徐若明攥紧拳头,眼睛发红,声音都有点抖:“今天下午我就守在这儿,不做出一样的水平,我不走!”

  反正饭点也过了,大伙儿都在歇着。

  没人管他。

  他就真的站在炉子边,盯着火候,一遍遍地炸。

  “苗先生!”

  一声招呼从远处传来。

  一个五十上下、穿着整洁的中年男人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一群老师和学生,队伍挺长。

  “柳校长?”

  苗侃一看领头那人,有点印象。

  再瞅瞅后面的队伍,想起来了——是隔壁农大的校长,柳平安。

  “苗先生,今天真是多亏您了!”

  柳平安三步并两步走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激动得脸都红了:“哎哟,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

  “我们那批新草莓,您一尝就指出了关键问题,简直是救了我们整个项目!”

  “没有您这口舌尖把关,我们新品种至少还得拖个两三年才能落地。”

  这话有点夸张。

  苗侃笑了笑:“哪有那么神,我就尝了两口,随便说了点感觉,也算不上指导。”

  “不过那批草莓底子不错,再调两轮,新种肯定能成。”

  柳平安一听,连连叹气:“要不是工大老蔡校长今儿个特意给我打电话提这事儿,我都不知道您又帮了我们这么大个忙。”

  说完,他转向旁边的老蔡校长,满脸笑容地伸手过去:“老蔡啊,这通电话打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