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肉必须提前泡料-《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也叫吐努尔卡瓦普,皇家烤肉!”

  “其实‘馕坑烤肉’是个统称。”

  “底下花样可多了。”

  “能整的玩意儿一大堆。”

  “最常见的就是馕坑串、羊排和烤脖子。”

  他说着瞥了眼递过来的腌羊排和羊肉块。

  “先搞前俩。”

  做这东西跟炖肉完全不是一路子。

  肉必须提前泡料。

  毕竟肉块太大,不早腌透,光靠外头那一层焦糊味,跟普通炭火串没两样。

  “选肉得讲究。”苗侃讲,“得挑鲜嫩的,肥瘦相间,每块都得带点油花,差不多一半肥一半瘦才算合格。”

  这样出炉才香得够劲!

  话刚落音,他抬刀“咔”就是一下。

  “嚯!”

  这一刀砍下去。

  楚西南当场瞪眼:“老天,这切得是不是太猛了?”

  这肉块快赶上巴掌面了!

  楚西南瞧着直咽口水,心想再来三五块,饭都不用吃了。

  “就得这么大块才有嚼头。”苗侃回了一句。

  又接连剁了几下便收手。

  叫厨师照着他定的尺寸继续分切。

  “鸡蛋。”

  “姜黄粉。”

  “胡椒。”

  “孜然。”

  “盐,面粉……”

  话音未落,各种调料就被手脚麻利地塞进盆里。

  按比例倒进水搅合,一会儿工夫,满满一盆金灿灿的浆汁出来了,味道冲鼻子但特别勾人。

  “拿刷子蘸上,每个角落都刷匀,不能落下任何一块。”苗侃自己示范了一下。

  其他人马上照办,动作整齐划一。

  接着他下令:“把一号馕坑里的明火清出来。”

  “这会儿撤火,温度不会掉太快吗?”工人小心翼翼取出火团,嘴里忍不住问。

  “没事。”苗侃摇头,“这种烤法跟外面摊子不同。”

  “主要靠馕坑壁散发的热气烘,加上内壁高温慢烤。”

  馕坑本身能到一百五。

  要是火还在里面烧,贴墙挂肉反倒容易烤焦。

  “火拿走后,把坑口封严实。”

  “肉穿铁钎,紧贴内壁挂一圈,闷三十分钟就能出锅。”

  厨师们接过铁钎,集体傻眼。

  “说真的,我没见过这么粗的签子。”

  “我也没见过。”

  “刚才我比了一下,这直径快赶上我手指头了。”

  “长度都能当拐杖使了。”

  再穿上拳头大的肉块,那阵势简直炸裂。

  “光是瞅一眼,就觉得肚子里空得慌!”

  众人还在嘀咕惊叹。

  工人已把火全清出去了。

  这时楚西南忽然眼睛发直,手指抖着指向馕坑边:“哎……那个……它……着……”

  “着火了。”

  啥着火?

  苗侃扭头一看。

  好家伙!一只全身冒着淡淡火焰的猫慢悠悠踱步过来,眼神还死盯着他手里那盆肉,一副非吃不可的架势。

  “这不是福贵吗?”

  福贵就是之前苗侃捡回来那只大橘猫。

  估计天冷,觉得馕坑边上暖和,就趴那儿睡着了。

  结果工人掏火时没注意,火星蹭到了它的毛。

  毛又厚又干,一点就燃,瞬间成了个移动小火球。

  问题是这家伙睡迷糊了,压根没察觉,还在流口水惦记吃的。

  场面一度非常滑稽。

  “快灭了火,送回后院。”苗砍头也不抬。

  工人一个健步冲上去,拿湿毛巾一裹,火苗立马熄了。

  毛被烧得黑漆漆一片,原本蓬松的身子露出本来面貌。

  食客全惊了:“我去,这只猫真这么胖?”

  “我还以为是毛多显壮,现在毛秃了才知道,它是实打实在长肉啊!”

  月初这猫还在街上乱窜,根本没这么圆滚滚。

  归根结底还是美食街伙食太硬。

  不止福贵胖成球。

  连狗都肥了一圈,个头往上窜了不少!

  “羊排准备好了没?”苗侃催道。

  羊排照样流程:刷酱,穿签,贴壁挂进馕坑。

  这些羊肉本就鲜嫩无比。

  靠着余温也能熟透。

  才十分钟不到。

  香味就开始往外飘,混合着各种香料的气息,钻鼻子里头直往胃里撩。

  馋得人直流哈喇子!

  ……

  “老头子,咱这条街也太能吃了。”

  街头一对老夫妻,老太太咬了一口馕,抿了口热乎羊汤。

  先舒坦地呼出一口气。

  然后叹了口气。

  老太太抹了抹眼角,望着这条熟悉的小吃街。

  “说真的,这儿住着挺舒坦的。”

  “是有点偏,公交也不多,离市中心远。”

  “可环境清净,早晚还有人跳操,热闹得很。”

  “我那些老姐妹都在这呢……这一走,还真舍不得。”

  “再说了,你瞅瞅咱们跟这美食街的距离!”

  “下楼拐个弯就到,想吃啥都有,这辈子还能碰上这么方便的地儿?要不是孙子出生,孩子两口子没空带,非得叫我们过去帮忙,还买了新房子等着我们搬……”

  话还没说完,忽然身边“哗”一下围上来一群人!

  全是一脸急切的食客,眼睛亮得跟灯泡似的:“阿姨,你们真要搬?”

  “啊?嗯……是啊。”老太太一愣,赶紧擦擦眼睛,“儿媳妇生娃了,他们忙,让我们过去搭把手。

  新房都买好了。”

  “那这套房……就不住了呗?”有人追着问。

  声音刚落,大家的眼神更热了!

  “嗯……是不打算住了,打算找中介挂出去卖。”老太太老实回答。

  “多少钱?我买!”

  “别听他的,我出价高!我要!”

  “阿姨您听我说,他穷得只能贷款,我能一次性付清!”

  “姐,只要您卖给我,市场价多少我每平再加一千,现金当场到账!”

  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抢着喊,老太太听得脑袋发晕:“哎哟,这事儿我们还没定呢……”

  其实连挂牌都没办,更别说定价了。

  “不用犹豫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立马开口,“一万三一平,我接!”

  一万三?

  老太太瞪大了眼。

  当年买的时候才三千啊,后来涨也只涨到八千,这地段老、位置偏,能到这个数已经算奇迹了。

  结果现在一口蹦到一万三?等于翻倍还不止?

  她嘴张了张,差点脱口答应。

  旁边一个穿夹克的大哥一看势头不对,立刻加码:“我出一万六!”

  “我一万八!”

  “两万!我现在就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