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534章 还有事?-《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人家说老人爱想过去的事儿,我今儿信了。”

  老人眼圈一红,泪珠子直打转:“吃一口,像开了老相册——那条青石板路,那声吆喝,那股灶火气,全冒出来了。”

  “这凉粉啊……是我心里头,最解乡愁的一口。”

  世上没啥比老家的吃食,更懂游子的心。

  苗侃又教大伙儿做了酸辣豆花。

  先练着,不急着上菜单。

  他顺手点了下系统里的光顾点数——

  “能开新店了。”

  心里头像揣了只小兔子,蹦得有点慌。

  叮——

  【恭喜宿主解锁新店铺:粤式小吃】

  系统音一响,苗侃嘴角直接翘了起来。

  他打小就爱粤菜——不重油,不重辣,吃的是食材本身的鲜甜。

  早茶?那更是命根子!

  上大学那会儿,他啃馒头喝开水两个月,就为了攒钱飞过去吃一回虾饺肠粉叉烧包。

  现在自己开店了,那还不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想吃几笼,就蒸几笼。

  他站起身,朝新店走。

  “苗先生——”

  突然,胡景元抹着鼻涕,红着眼冲了过来。

  嘴巴肿得跟香肠似的,一看就辣得够呛。

  苗侃瞥了他一眼,没笑,就问:“还有事?”

  “没……没事。”胡景元不好意思地搓手,“就是……想跟您说声谢谢。”

  “还有……昨天和今天的钱,我没给。”

  苗侃点点头:“去收银那,结一下。”

  “猪儿粑加酸辣粉,二十。”

  啥?二十?!

  胡景元急了:“这哪够啊!这恩情……起码得给几千上万才……”

  苗侃打断他:“你吃你爱吃的,我收我该收的,这事儿本来就不复杂。”

  “我用的料,跟你在街口吃的一样。多收?没那道理。”

  胡景元张了张嘴,到底没说出口。

  收银姑娘按规矩,只收了二十。

  他最后低声说:“谢谢……我以后,一定常来。”

  转身走了。

  又一个死忠粉,入坑了。

  苗侃没当回事。

  每天来美食街,被味道拐走的“胡景元”,还少吗?

  成千上万,天天有。

  他要干的事,就一个:

  把每一道菜,做到不能再好。

  楚西南眼尖,瞅见苗侃拿了新店钥匙,立马凑过来,眼冒绿光:“苗神!新店开啥?!快说快说!”

  说完,还当着面“吸溜”一声,口水差点甩地上。

  苗侃好笑地回头,甩给他一张单子:“按这清单,备齐食材和工具,叫人送过来。”

  楚西南嗷一嗓子,拔腿就往后厨狂奔。

  苗侃摇摇头:

  这地儿,没白吃饭的,欧皇也得自己扛活!

  “苗神,有客人问——咱们卖不卖冰粉?小孩儿馋得不行!”

  一个厨师过来问,边问边舔了舔嘴唇。

  “那咱们整一份冰粉吧。”

  苗侃琢磨了会儿,川菜里头要是没冰粉,那真叫不完整。

  吃完了麻辣火辣的,不嘬一口冰凉滑溜的冰粉,心里就像缺了块糖似的。

  现在是冬天,还好说。

  可一到夏天,整个四川人全靠它续命——冰粉,就是热浪里头的救星。

  “冰粉有俩做法,一个是直接用粉兑水,简单省事。”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另一个呢,是手搓的。”

  手搓的,才叫地道。

  苗侃打心眼儿里嫌弃那种兑粉的——添加剂太多,没那股子魂儿,口感也嫩得不够劲。

  “拿冰粉籽装进纱布袋,倒进凉白开,下手搓五分钟。”

  “搓好了,立刻加澄清的石灰水,顺着一个方向搅。”

  “然后搁冰箱里冷藏,等它自己凝固。”

  “凝成一团,冰粉就成了。”

  手搓的偏黄,别怕,那才叫天然,纯植物的种子熬出来的,哪能跟工业货比白净?

  “搓不好,里面容易鼓小泡泡,看着不美,但吃起来照样香。”

  苗侃搓的,气泡几乎看不见。

  “红糖加水,下锅慢熬。”

  他抄起个小铲子,轻轻搅了两下:“等糖水黏糊糊地挂住铲子边儿,火立马关。”

  红糖水也别急着喝,塞进冰箱,冰镇到位。

  再把葡萄干、山楂粒、花生碎、西瓜丁、酒酿圆子、芒果块,全都准备好,切得细细的。

  “冰粉冻好了,拿出来,刀尖在表面轻轻划几道。”

  “倒上冰过的红糖汁,把配料一撒,齐活!”

  碗里头,水果亮晶晶地冒甜香,红糖稠得泛着光泽,冰粉在里面轻轻晃,半透明得像凝固的月光。

  光看一眼,肚子就叫了。

  “夏天吃麻辣小龙虾、烤鱼、火锅?”

  “那你得配个冰的。”

  “咱们四川人心里的顶配,就是冰粉!”

  蜀地的老食客们捧着碗,一大口下去,果粒、坚果、红糖汁全在嘴里炸开。

  冰粉凉丝丝滑进喉咙,像舔了一口冰河。

  酒酿圆子弹牙得刚刚好,咬下去还带点酒香。

  “红糖,是冰粉的命根子。”

  “撒点酒酿圆子,来点水果丁,加把花生碎、葡萄干。”

  “再抖一撮干桂花当尾巴。”

  “凉滑的冰粉,配上这些杂七杂八的,就是清爽又丰盛。”

  “红糖香,但不齁甜。”

  “酒酿一掺,甜味立马有层次了,不是死板的甜。”

  一口下去,辣得龇牙咧嘴的嘴,瞬间被降服。

  火烧火燎的感觉,呼一下就灭了。

  没放冰块,却冷得透心——滑溜、舒坦、清爽到头皮发麻。

  绝了!

  “一盅两件,早茶魂儿。”

  苗侃接上话:“粤菜里头,早茶占大头。”

  “吃早茶,不碰虾饺皇和艇仔粥,等于白来。”

  那就先搞虾饺皇。

  传统虾饺,弯弯像半月,肚皮上有十二道褶,那才叫讲究。

  馅料是虾、肉、笋,三样合体,鲜得能让你把舌头吞了。

  “虾今早刚到,还活蹦乱跳呢。”

  楚西南抹了把汗,拎着一盆虾进来。

  水里头的虾一蹦三尺高,活泛得像刚从海里捞的。

  “去壳,抽虾线,洗干净。”

  这种活儿轮不到苗侃动手,帮厨早就熟练得像在剥蛋壳。

  不一会儿,半盆粉嫩嫩的虾仁堆在那儿,透着水光。

  他抄起菜刀,咔咔咔剁成细腻的虾泥。

  不过,特意留了几只完整的虾,切大块,搁一边备用。

  “苗神,咋还留了虾肉?”

  帮厨忍不住凑过来问。

  “为的就是那口嚼劲。”

  苗侃头也不抬,刀下生风:“虾饺里头,得有点肉粒蹦出来,那才叫爽。”

  一旁的楚西南听得,下意识咂了咂嘴,仿佛真在嘴里尝到了那一蹦一蹦的鲜劲。

  这下,虾的部分算是稳了。

  笋切碎,肥肉剁成末,一块儿搅进虾泥里。

  盐、白糖、胡椒粉,随便撒点提提味就行。

  虾本身的鲜,足够撑起整碗饺子,根本不需要花里胡哨。

  皮子呢?

  面粉混木薯粉,按比例倒进盆里,慢慢加水,揉成条,揪成小剂子,擀成薄片。

  馅料往里一包,两根手指一捏,褶子一收,饺子肚儿鼓得圆润饱满。

  苗侃盯着看了半晌,皮没破,形没歪,满意地点了点头。

  虾饺皮薄得跟纸似的,稍不注意就裂口,他却拿捏得刚刚好——粉和木薯粉的比例,他心里有数。

  蒸锅早就在咕嘟冒白气了。

  他麻利地把虾饺码进屉子里,整整齐齐,像一排小月牙。

  盖上锅盖,静静等。

  没过多久,一股子纯粹的鲜香,混着点糯米的甜糯味,就从锅缝里钻出来。

  没有腥气,没有调料的油腻。

  只有食材本真的鲜,像山涧溪水,干净、清亮、直击灵魂。

  光闻着,就饿得想掀锅盖。

  好香到人心里去了!

  食客们眼睛瞪得溜圆,口水都快滴到地上了,恨不得直接伸手抓一个塞嘴里。

  “苗神出手,绝了!做啥都像米其林级别的!”

  苗侃瞧着大伙儿那副馋样,嘴角一扬,心里暗爽。

  行,虾饺这第一炮,响了。

  “叔叔……屋里头啥味儿啊?怎么香得我腿都迈不动了?”

  门口突然冒出一句奶声奶气的话。

  苗侃回头,看见个小不点扒在门框边,小鼻子一抽一抽的,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

  “水晶虾饺。”

  他笑着回答,蹲下来跟小孩平视:“想吃?”

  小男孩没说话,但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动作快得跟打机关枪似的。

  “叔叔,我……我能买一点吗?我带钱了,就是没手机,不会预约。”

  他说着,哆哆嗦嗦从兜里掏出一把皱巴巴的零钱,硬币钢镚堆成一座小山。

  “行啊,拿去。”

  小孩乖得不行,模样也招人疼。

  围观的食客们立马凑上来,一个个笑嘻嘻地逗他:

  “小帅哥,你叫啥名呀?”

  “王子浩。”

  小家伙一听这么多人盯着他,立马把脸一板,绷得跟个小大人似的,酷得不行。

  结果——全店笑翻。

  哪家孩子这么可爱!这不是萌化人是啥?

  恰巧,屉子一掀——

  “哗啦!”

  热气腾腾一笼水晶虾饺现了身,白生生、软乎乎,皮儿透得跟水晶似的,里头粉嫩的虾肉若隐若现,像裹了层胭脂。

  光是这么一露面,全场呼吸都停了。

  没人动,没人说话,全盯着那笼虾饺,眼神跟被磁铁吸住一样。

  “我的天,这也太诱人了!”

  “苗神!我要一笼!”

  “我也要!多少钱?老板快说!”

  “十八一笼,俩虾饺,一人最多买四笼。”

  小黑板早挂门口,收银妹子耐心又温柔地喊了一遍。

  十八块真不贵,现在城里茶楼随便一碗虾饺都卖二十五,关键——

  人家那虾饺能跟苗神的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小朋友,你的两笼虾饺,拿好咯!”

  王子浩小心翼翼捧着盒子,没走。

  他低着头,眼珠子在虾饺上转来转去,喉结滚动,咽了口唾沫。

  像在思考人生大事。

  ——还差点啥?

  旁边食客们纷纷买走虾饺,咬一口——

  “唔——!”

  鲜、嫩、弹!虾肉爆开,满嘴都是活虾的甘甜,混着脆生生的笋丁,一口下去,舌尖跳舞!

  外皮软得像云朵,又带着一丝韧性,嚼起来q弹得不得了。

  有人一口吞,根本来不及细品,就冲着那股热腾腾的鲜劲儿,从嘴一路暖到胃!

  “我勒个去,这虾仁分量是真的狠!一口全是肉,根本不是皮包馅,是馅包皮!九块一个?我愿意花九十九!”

  “现在活虾贵得离谱,他这虾肉能这么新鲜,简直神了!”

  “咸淡刚刚好,一点不齁,地道得不像话!”

  “我小时候在广州吃过的老店,都没他这味儿正!”

  “怪不得叫‘苗神’——人家这手是真有仙气儿!”

  虾饺一笼接一笼,吃得干干净净,连汤汁都舔了。

  有人吃得正香,眼角一瞥——

  旁边那小不点还杵在原地。

  怀里抱着虾饺,一口没吃,只是盯着墙上的菜单,小嘴抿得紧紧的,眼巴巴的,像被遗弃的小狗。

  “哎?这不是刚才拿零钱买虾饺那娃吗?”

  “他咋不吃?”

  几个食客凑过去,蹲下来问:

  “浩浩,你怎么光抱着不啃呀?这东西不吃可亏大了!”

  苗侃听见了,抬头看了一眼。

  小孩被围在人群里,低头看着怀里的虾饺,手指轻轻捏着纸盒边角,犹豫了半天。

  ——想吃,但没动。

  这孩子,买了东西,不是给自己吃的?

  “孩子,你这虾饺是带回去给谁的?馋成这样都不尝一口?”

  “对啊,吃一个吧!不吃你今晚做梦都惦记!”

  王子浩抿了抿嘴,声音轻轻的,但特别清楚:

  “我要给我妈带。”

  他顿了顿,抬头看了眼苗侃,眼里有点不好意思:

  “我妈刚生完小妹妹,还在医院。她想吃美食街的东西……”

  他小声说:

  “叔叔……您这儿……有没有啥能配着虾饺一起吃的?”

  “就吃虾饺的话,怕我妈吃不饱。”

  苗侃一愣。

  这么点个娃,居然知道照顾人。

  心里那根弦,被轻轻拨了一下。

  他点点头:“有,你等一下。”

  正好后厨刚备好了艇仔粥的料。

  艇仔粥,粤式老味道,配虾饺,绝配。

  暖胃、养人、汤鲜、料足——最适合刚生完的人。

  鱼片要嫩得像绸缎,汤得用老骨吊足八小时。

  柴鱼骨被剔得干干净净,码在砧板上。

  锅烧热,油一滑,“滋啦”一响——

  鱼骨丢进去,香气“噗”地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