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制氧机、除颤仪(AED)、血糖仪、血压计、缝合包、夹板……种类齐全。
武器弹药:手枪、步枪、霰弹枪(多型号);弹药(海量储备,分门别类);冷兵器(战术刀、工兵铲、强弩);防弹衣、头盔。
载具与配件:“煤球”房车两辆及其全套核心备件;越野车两辆;备用轮胎(四辆车上百条);燃油添加剂;维修工具套装。
防护装备:全套核生化(NBC)防护服(多套);防毒面具及滤罐(大量);辐射检测仪。
工具耗材:从精细的钟表工具到大型液压设备配件;从建筑用的钢筋水泥到电子维修的焊锡芯片;从缝纫针线到重型链锯……包罗万象,冗余储备。普吉岛新到的德式顶级工具包已被标注为“待收纳”。
通讯设备:卫星电话(多部);大功率对讲机;短波电台;备用电池组。
知识储备:电子书阅读器(装满各类生存、医疗、农业、机械、电子等书籍);大量纸质书籍(防水封装);离线地图库;技术手册。
生活用品:从卫生纸、牙膏牙刷到保暖睡袋、四季衣物;从种子(各类蔬菜粮食)到娱乐用品(棋牌、书籍、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卡带)……事无巨细,储备充足。
还有各类厨房和生活的小家电,每一种都在十个以上。
陈星灼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扫过每一个分类,核对关键物资的数量和状态。周凛月则在一旁,对照着平板上的堡垒物资总清单和空间管理界面的实时数据,进行二次复核。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点击确认。
“食品大类,库存比上周清点时多了37箱,应该是方师傅他们这几天新做的菜入库了。”周凛月指出。
“嗯,已同步。”陈星灼在界面上标记。
“普吉的油料和工具,标记为‘待处理’。”陈星灼将新到的欧洲食品和德式工具包状态更新。
“堡垒家具的生产进度……唔,瑞士那边发邮件说悬浮床的核心磁悬浮模块测试遇到点小问题,但保证不影响整体交付期。剩下的我们拿到尺寸之后,在国内采购即可”周凛月切换了一下界面查看。
两人配合默契,如同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役推演。幽蓝的屏幕光芒在她们专注的脸上跳跃。清单很长,项目繁多,但她们早已烂熟于心。
当最后一项关键物资核对无误,陈星灼关闭了界面。机舱内柔和的灯光重新成为主调。她靠在椅背上,轻轻呼出一口气,侧头看向身边的周凛月。对方也正好看过来,眼中带着盘点完毕后的轻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安心。
“感觉都差不多了。” 陈星灼低声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又像是在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案。
“嗯。” 周凛月弯起唇角,握住陈星灼放在扶手上的手,“我们后面就不需要这么大量的囤了,看到什么买什么就好。”
------------------------------------------------------------------------------------------
巨大的波音客机如同银色的巨鸟,平稳地降落在内华达州广袤沙漠环绕的机场跑道上。干燥而灼热的空气瞬间透过舷窗缝隙涌入,带着沙漠特有的尘土气息。舱门打开,陈星灼和周凛月提着轻便的行李走下舷梯。
出口处,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正翘首以盼。STAR L的老朋友戴维,依旧是那副热情洋溢的笑容,张开双臂迎了上来。
“陈!周!欢迎回到沙漠!” 他的拥抱结实有力。
“戴维,好久不见!” 周凛月笑着回应,将手中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递了过去,“一点小礼物,谢谢你上次帮我们找的5A和牛,费心了。”
戴维眼睛一亮,毫不客气地接过,掂量了一下,笑容更深:“哈哈!太棒了!上次那批牛肉的品质连我们的大厨都赞不绝口!这次又是什么好东西?哦,别告诉我,让我自己拆才有惊喜!” 他故作神秘地眨眨眼,随即招呼道:“车就在外面,走吧!先去实验室休息,吃点美食。”
三人寒暄着近况,话题轻松地围绕着天气、各自的工作进展,以及对戴维新养的拉布拉多的调侃。但彼此都心照不宣,这次相聚的核心,远非叙旧那么简单。黑色的SUV驶出机场,很快汇入通往沙漠深处的笔直公路,两侧是无垠的、被烈日炙烤成金红色的沙漠荒原,巨大的仙人掌如同沉默的哨兵。
再次抵达那片隐藏在岩石山丘后的低矮建筑群,一种混合着熟悉与使命感的氛围扑面而来。STAR L基地的安检流程依旧严格高效。入住的地方还是那间被称为“宁静套房”的专属居所,简洁、舒适、科技感十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苍茫的沙漠日落景象。两人对这里的环境早已熟稔。
“博士和核心团队明天上午九点,一号会议室。” 戴维将她们送到套房门口,确认了时间,“今晚好好休息,倒倒时差。餐厅随时为你们开放。”
“谢谢,戴维。” 陈星灼颔首。
“明天见!” 周凛月笑着挥手。
送走戴维,套房内恢复了宁静。两人简单洗漱,吃了点空间里取出的清淡食物,便早早休息。太平洋上空的盘点耗费了不少心神,此刻需要为明天的硬仗储备精力。
翌日清晨,九点整。
一号会议室厚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史密斯博士和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已经悉数在座。巨大的弧形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见到陈星灼和周凛月进来,博士站起身,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陈女士,周女士,欢迎回来!” 史密斯博士的声音沉稳有力,“旅途辛苦了。请坐,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没有多余的寒暄,会议直奔核心。巨大的屏幕上瞬间点亮,不再是简单的概念图,而是一张极其复杂、精密如同神经网络般的星链系统架构图。无数节点、连线、数据流标识符在屏幕上闪烁、流动,构建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太空-地面通讯体系。
“距离上次会面,我们的进展是实质性的。” 史密斯博士操控着激光笔,光束在屏幕上精准移动,“架构的核心骨架已经完成部署和初步验证。今天,我们将深入讨论一些关键细节,特别是为你们堡垒定制化的接入、控制和信息获取方式。”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会议变成了一个高强度、深度技术化的课堂。史密斯博士和他的技术主管轮番上阵,讲解着:
定制化地面终端:其尺寸、功率、抗干扰能力、隐蔽性设计远超民用版本。如何将其无缝集成到堡垒的复合装甲外壳内,确保物理安全和信号稳定。
独立加密信道与专属协议: 完全独立于公共互联网和主流星链用户网络,采用最高强度的量子加密雏形算法和动态跳频协议,确保通讯的绝对私密性和抗破解能力。
分布式信号接收与冗余链路:除了堡垒主终端,还预设了至少三个隐蔽的、位于堡垒周边不同方向的微型备份接收点,通过地下光纤或定向微波与堡垒主控室相连,形成信号接收的冗余网络,最大限度避免单点故障或被针对性屏蔽。
堡垒内部网络架构对接:详细说明星链信号如何通过多重防火墙和解密网关,安全接入堡垒内部独立的局域网,为内部监控、环境控制、通讯、甚至娱乐系统提供外部信息通道。
低功耗待机与紧急唤醒机制:在非必要时段,终端可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只保留最低限度的信号侦听功能,大幅降低能耗和热信号特征。一旦预设的紧急关键词或特定信号模式被触发,系统能在数秒内完全唤醒。
大量的术语、参数、技术细节如同潮水般涌来。陈星灼听得极其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她强大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对“生存系统”构建的本能理解,让她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虽然很多底层技术细节对她而言是全新的领域(比如量子加密的具体实现),但她努力理解着其中的原理和最终能达成的效果——即确保这条信息生命线的绝对可靠和隐秘。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未来在堡垒中能更高效、更自主地利用这套系统。
周凛月同样全神贯注,她更关注的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当技术主管切换到堡垒主控室的模拟操作界面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信息获取能力。” 史密斯博士强调,激光笔指向屏幕上一个特殊的模块,“例如,在灾难性的全球事件后,传统的地面基站、海底光缆、甚至大部分卫星通讯系统都可能瘫痪或被摧毁。我们的星链网络,依托于近地轨道上数量庞大且具备一定抗毁能力的卫星节点,生存概率远高于传统体系。”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类似搜索引擎的界面,但背景是深邃的太空和卫星轨道图。
“通过堡垒的终端和专属协议,” 技术主管接话道,“你们将拥有一个特殊的‘后门’权限。我们开发了一套独特的被动信息抓取系统。它不会主动发射信号暴露位置,而是持续监听、接收网络上‘泄露’出来的公共或弱加密信息流。”
他放大了一个功能区域:“看这里。你们可以在系统内,通过这个界面,进行全球范围的‘关键词’或‘信号特征’搜索。其原理是: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残存的网络节点在运转,只要有摄像头、监控探头、甚至个人手机(如果它们意外连接了残存网络,且其数据流未被完全加密或干扰),它们产生的视频、音频或数据信号,就有可能被我们的卫星节点捕捉到,并经过筛选和匿名化处理后,回传到你们的堡垒。”
屏幕上模拟演示了一次搜索:输入预设的关键词组合,系统立刻在全球地图上标记出几个零星的光点,并弹出几个模糊但可辨的实时监控画面片段——一个废弃城市街角的摄像头拍到的摇晃画面;一个偏远加油站监控里惊慌跑过的人影;一段来自某医院走廊、充满杂音和尖叫的音频片段……
“这些信息必然是碎片化的、模糊的、甚至是误导性的,” 史密斯博士严肃地补充,“但它能提供至关重要的‘存在性证明’和‘态势感知’。可以让使用这套系统的人,足不出户的感知到,外面并非绝对的死寂。哪里还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哪里可能形成了新的聚落?哪里是绝对的危险禁区?这些碎片信息,经过分析,能帮助使用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成为与世隔绝、对世界一无所知的‘瞎子’。”
陈星灼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和模糊的画面上。这正是她要求实现的能力!不再是完全封闭的孤岛,而是拥有一扇可以谨慎窥探外部世界的、隐秘的窗口。虽然这窗口提供的视野狭窄而模糊,但在末世,任何一丝外界的信息,都可能关乎生死。
“这确实是我们要求达到的能力。” 陈星灼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套被动信息抓取系统,希望在画面清晰度,坐标和抓取的精度上更优化。”
史密斯博士看着她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高兴达到了两位的要求。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生存的希望。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终端的物理安装规范、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隔离方案,以及这套信息抓取系统的具体操作权限设置和风险规避策略……”
武器弹药:手枪、步枪、霰弹枪(多型号);弹药(海量储备,分门别类);冷兵器(战术刀、工兵铲、强弩);防弹衣、头盔。
载具与配件:“煤球”房车两辆及其全套核心备件;越野车两辆;备用轮胎(四辆车上百条);燃油添加剂;维修工具套装。
防护装备:全套核生化(NBC)防护服(多套);防毒面具及滤罐(大量);辐射检测仪。
工具耗材:从精细的钟表工具到大型液压设备配件;从建筑用的钢筋水泥到电子维修的焊锡芯片;从缝纫针线到重型链锯……包罗万象,冗余储备。普吉岛新到的德式顶级工具包已被标注为“待收纳”。
通讯设备:卫星电话(多部);大功率对讲机;短波电台;备用电池组。
知识储备:电子书阅读器(装满各类生存、医疗、农业、机械、电子等书籍);大量纸质书籍(防水封装);离线地图库;技术手册。
生活用品:从卫生纸、牙膏牙刷到保暖睡袋、四季衣物;从种子(各类蔬菜粮食)到娱乐用品(棋牌、书籍、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卡带)……事无巨细,储备充足。
还有各类厨房和生活的小家电,每一种都在十个以上。
陈星灼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扫过每一个分类,核对关键物资的数量和状态。周凛月则在一旁,对照着平板上的堡垒物资总清单和空间管理界面的实时数据,进行二次复核。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点击确认。
“食品大类,库存比上周清点时多了37箱,应该是方师傅他们这几天新做的菜入库了。”周凛月指出。
“嗯,已同步。”陈星灼在界面上标记。
“普吉的油料和工具,标记为‘待处理’。”陈星灼将新到的欧洲食品和德式工具包状态更新。
“堡垒家具的生产进度……唔,瑞士那边发邮件说悬浮床的核心磁悬浮模块测试遇到点小问题,但保证不影响整体交付期。剩下的我们拿到尺寸之后,在国内采购即可”周凛月切换了一下界面查看。
两人配合默契,如同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役推演。幽蓝的屏幕光芒在她们专注的脸上跳跃。清单很长,项目繁多,但她们早已烂熟于心。
当最后一项关键物资核对无误,陈星灼关闭了界面。机舱内柔和的灯光重新成为主调。她靠在椅背上,轻轻呼出一口气,侧头看向身边的周凛月。对方也正好看过来,眼中带着盘点完毕后的轻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安心。
“感觉都差不多了。” 陈星灼低声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又像是在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案。
“嗯。” 周凛月弯起唇角,握住陈星灼放在扶手上的手,“我们后面就不需要这么大量的囤了,看到什么买什么就好。”
------------------------------------------------------------------------------------------
巨大的波音客机如同银色的巨鸟,平稳地降落在内华达州广袤沙漠环绕的机场跑道上。干燥而灼热的空气瞬间透过舷窗缝隙涌入,带着沙漠特有的尘土气息。舱门打开,陈星灼和周凛月提着轻便的行李走下舷梯。
出口处,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正翘首以盼。STAR L的老朋友戴维,依旧是那副热情洋溢的笑容,张开双臂迎了上来。
“陈!周!欢迎回到沙漠!” 他的拥抱结实有力。
“戴维,好久不见!” 周凛月笑着回应,将手中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递了过去,“一点小礼物,谢谢你上次帮我们找的5A和牛,费心了。”
戴维眼睛一亮,毫不客气地接过,掂量了一下,笑容更深:“哈哈!太棒了!上次那批牛肉的品质连我们的大厨都赞不绝口!这次又是什么好东西?哦,别告诉我,让我自己拆才有惊喜!” 他故作神秘地眨眨眼,随即招呼道:“车就在外面,走吧!先去实验室休息,吃点美食。”
三人寒暄着近况,话题轻松地围绕着天气、各自的工作进展,以及对戴维新养的拉布拉多的调侃。但彼此都心照不宣,这次相聚的核心,远非叙旧那么简单。黑色的SUV驶出机场,很快汇入通往沙漠深处的笔直公路,两侧是无垠的、被烈日炙烤成金红色的沙漠荒原,巨大的仙人掌如同沉默的哨兵。
再次抵达那片隐藏在岩石山丘后的低矮建筑群,一种混合着熟悉与使命感的氛围扑面而来。STAR L基地的安检流程依旧严格高效。入住的地方还是那间被称为“宁静套房”的专属居所,简洁、舒适、科技感十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苍茫的沙漠日落景象。两人对这里的环境早已熟稔。
“博士和核心团队明天上午九点,一号会议室。” 戴维将她们送到套房门口,确认了时间,“今晚好好休息,倒倒时差。餐厅随时为你们开放。”
“谢谢,戴维。” 陈星灼颔首。
“明天见!” 周凛月笑着挥手。
送走戴维,套房内恢复了宁静。两人简单洗漱,吃了点空间里取出的清淡食物,便早早休息。太平洋上空的盘点耗费了不少心神,此刻需要为明天的硬仗储备精力。
翌日清晨,九点整。
一号会议室厚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史密斯博士和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已经悉数在座。巨大的弧形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见到陈星灼和周凛月进来,博士站起身,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陈女士,周女士,欢迎回来!” 史密斯博士的声音沉稳有力,“旅途辛苦了。请坐,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没有多余的寒暄,会议直奔核心。巨大的屏幕上瞬间点亮,不再是简单的概念图,而是一张极其复杂、精密如同神经网络般的星链系统架构图。无数节点、连线、数据流标识符在屏幕上闪烁、流动,构建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太空-地面通讯体系。
“距离上次会面,我们的进展是实质性的。” 史密斯博士操控着激光笔,光束在屏幕上精准移动,“架构的核心骨架已经完成部署和初步验证。今天,我们将深入讨论一些关键细节,特别是为你们堡垒定制化的接入、控制和信息获取方式。”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会议变成了一个高强度、深度技术化的课堂。史密斯博士和他的技术主管轮番上阵,讲解着:
定制化地面终端:其尺寸、功率、抗干扰能力、隐蔽性设计远超民用版本。如何将其无缝集成到堡垒的复合装甲外壳内,确保物理安全和信号稳定。
独立加密信道与专属协议: 完全独立于公共互联网和主流星链用户网络,采用最高强度的量子加密雏形算法和动态跳频协议,确保通讯的绝对私密性和抗破解能力。
分布式信号接收与冗余链路:除了堡垒主终端,还预设了至少三个隐蔽的、位于堡垒周边不同方向的微型备份接收点,通过地下光纤或定向微波与堡垒主控室相连,形成信号接收的冗余网络,最大限度避免单点故障或被针对性屏蔽。
堡垒内部网络架构对接:详细说明星链信号如何通过多重防火墙和解密网关,安全接入堡垒内部独立的局域网,为内部监控、环境控制、通讯、甚至娱乐系统提供外部信息通道。
低功耗待机与紧急唤醒机制:在非必要时段,终端可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只保留最低限度的信号侦听功能,大幅降低能耗和热信号特征。一旦预设的紧急关键词或特定信号模式被触发,系统能在数秒内完全唤醒。
大量的术语、参数、技术细节如同潮水般涌来。陈星灼听得极其专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她强大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对“生存系统”构建的本能理解,让她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虽然很多底层技术细节对她而言是全新的领域(比如量子加密的具体实现),但她努力理解着其中的原理和最终能达成的效果——即确保这条信息生命线的绝对可靠和隐秘。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未来在堡垒中能更高效、更自主地利用这套系统。
周凛月同样全神贯注,她更关注的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当技术主管切换到堡垒主控室的模拟操作界面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信息获取能力。” 史密斯博士强调,激光笔指向屏幕上一个特殊的模块,“例如,在灾难性的全球事件后,传统的地面基站、海底光缆、甚至大部分卫星通讯系统都可能瘫痪或被摧毁。我们的星链网络,依托于近地轨道上数量庞大且具备一定抗毁能力的卫星节点,生存概率远高于传统体系。”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类似搜索引擎的界面,但背景是深邃的太空和卫星轨道图。
“通过堡垒的终端和专属协议,” 技术主管接话道,“你们将拥有一个特殊的‘后门’权限。我们开发了一套独特的被动信息抓取系统。它不会主动发射信号暴露位置,而是持续监听、接收网络上‘泄露’出来的公共或弱加密信息流。”
他放大了一个功能区域:“看这里。你们可以在系统内,通过这个界面,进行全球范围的‘关键词’或‘信号特征’搜索。其原理是: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残存的网络节点在运转,只要有摄像头、监控探头、甚至个人手机(如果它们意外连接了残存网络,且其数据流未被完全加密或干扰),它们产生的视频、音频或数据信号,就有可能被我们的卫星节点捕捉到,并经过筛选和匿名化处理后,回传到你们的堡垒。”
屏幕上模拟演示了一次搜索:输入预设的关键词组合,系统立刻在全球地图上标记出几个零星的光点,并弹出几个模糊但可辨的实时监控画面片段——一个废弃城市街角的摄像头拍到的摇晃画面;一个偏远加油站监控里惊慌跑过的人影;一段来自某医院走廊、充满杂音和尖叫的音频片段……
“这些信息必然是碎片化的、模糊的、甚至是误导性的,” 史密斯博士严肃地补充,“但它能提供至关重要的‘存在性证明’和‘态势感知’。可以让使用这套系统的人,足不出户的感知到,外面并非绝对的死寂。哪里还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哪里可能形成了新的聚落?哪里是绝对的危险禁区?这些碎片信息,经过分析,能帮助使用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成为与世隔绝、对世界一无所知的‘瞎子’。”
陈星灼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和模糊的画面上。这正是她要求实现的能力!不再是完全封闭的孤岛,而是拥有一扇可以谨慎窥探外部世界的、隐秘的窗口。虽然这窗口提供的视野狭窄而模糊,但在末世,任何一丝外界的信息,都可能关乎生死。
“这确实是我们要求达到的能力。” 陈星灼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套被动信息抓取系统,希望在画面清晰度,坐标和抓取的精度上更优化。”
史密斯博士看着她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高兴达到了两位的要求。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生存的希望。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终端的物理安装规范、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隔离方案,以及这套信息抓取系统的具体操作权限设置和风险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