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凑热闹-《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大约半个时辰后,秋娘脚步轻快地回来了。

  她走到何健旺身边,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微微屈膝低声道:“仙师,打听清楚了。韦贵妃宫里的掌事宫女确认了,临川公主殿下确实应了魏王殿下的邀约,届时会出席曲江诗会。”

  何健旺心中顿时一阵雀跃,太好了!李泰那胖子这次总算没骗他!

  但他表面上却立刻收敛了差点溢出的笑容,故作深沉地微微颔首,甚至还抬手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用一种飘渺淡然的语气说道:“嗯……本仙师已知晓。有劳你了。”

  他试图挽回一点最近在侍女们心中因为兕子和追孟姜而日渐崩塌的“仙师”形象,努力摆出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世俗纷扰与我何干”的超然姿态。

  秋娘看着自家仙师这副明明心里乐开花,却还要强装镇定的模样,努力抿紧嘴唇,才没让自己笑出声来。

  她太了解这位仙师的“德性”了,连忙低下头,恭敬地应道:“仙师言重了,这是奴婢分内之事。”

  只是那微微颤抖的肩膀还是出卖了她。

  确认了孟姜会去,何健旺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他挥退了秋娘,独自在温暖的暖阁里踱起步子。

  “诗会,曲江池...春天...”他托着下巴,开始高速检索自己那点来自后世的诗词库存。

  “必须要应景,还得有意境,最好能让人眼前一亮,记住我何健旺……呃,是记住本仙师的‘才华’!”他自言自语,“不能太生僻,得是我能完整背下来的...还得适合在那个场合念出来或者写出来...”

  他脑子里闪过无数名篇佳句。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好是好,但这是写杭州的,放在长安曲江池,会不会有点怪?”

  “《咏柳》?贺知章的...嗯,这个可以备选,简单又好记。”

  “杜甫的...呃,老杜的诗好是好,但会不会有点沉郁?不符合我阳光仙师的人设?”

  “李白!对了!李太白的诗豪放飘逸,最适合‘仙师’身份了!‘云想衣裳花想容’...不行不行,这个上次好像念给孟姜听过,万一她记得就尴尬了...”

  “有了!‘故人西辞黄鹤楼’...不对,这是送别的。”

  “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好像也不太切题。”

  他完全沉浸在了“幸福的烦恼”中,时而蹙眉,时而点头,嘴里念念有词,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库里挑挑拣拣,试图找出最合适的那一首(或者几首)来武装自己。

  而在不知不觉,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满了庭院。立政殿的女官准时前来,接几位小公主回宫。

  兕子玩得小脸红扑扑的,被乳母牵着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什么,又挣脱乳母的手,噔噔噔跑回何健旺面前,仰着小脸,表情十分严肃地嘱咐道:

  “仙人郎君!兕子回去啦!你要记得好好准备诗哦!要认真想!不能偷懒!到时候要写得棒棒的,不能丢兕子的脸!知道吗?”

  何健旺看着眼前这个还没自己腿高的小不点,听着这“沉重”的嘱托,真是哭笑不得。

  他弯下腰,捏了捏兕子的小鼻子:“知道啦,我的小管家婆!仙人郎君一定好好准备,保证不丢我们兕子的脸,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兕子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重新拉起乳母的手,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送走了小公主们,清晖阁终于彻底安静下来。

  何健旺长舒一口气,重新瘫倒在他的摇椅里,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脑子里依旧在反复推敲着那些关于春天的诗句。

  在立政殿这边,李世民刚与长孙皇后商议完给临川公主开府建牙的具体事宜,心情颇佳。

  正喝着茶,就见几个女儿叽叽喳喳地回来了,小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兴奋。

  兕子直接扑到长孙皇后怀里,就开始叽里呱啦地汇报今天的“重大新闻”:“阿娘!阿娘!四哥要办诗会啦!兕子也要去!兕子还要帮仙人郎君写诗呢!仙人郎君写字可难看啦,像兔子洞洞!”

  她这话说得又快又急,信息量巨大。

  李世民刚入口的茶差点喷出来,硬生生咽下去,呛得咳嗽了两声,脸上表情十分精彩。

  他做了十几年皇帝,自认泰山崩于前也能面不改色,但听到自己最宝贝的小女儿要替那位神通广大的仙师写诗...

  这画面实在太有冲击力,他着实有些绷不住。

  “咳咳...兕子,你说什么?你要帮仙师写诗?”李世民放下茶盏,忍着笑意,确认道。

  他可是知道兕子虽然聪慧,书法也确实有一些他的神韵,但认得的字着实有限。

  “对呀!”兕子挺起小胸脯,非常自豪,“兕子写字好看!仙人郎君都夸我!他还答应带兕子一起去诗会呢!”

  一旁的高阳也忍不住插嘴,语气里带着点看热闹不嫌事大:“是真的,阿耶。仙师亲口答应的。兕子还说仙师的字比九哥的兔子洞还难看。”

  她说着,自己也忍不住抿嘴笑了。

  城阳也小声地“嗯”了一下,点了点头,证实姐妹们所言非虚。

  这下李世民是真的忍不住了,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我们兕子真厉害,都能给仙师当‘代笔’了!”

  他想象了一下何健旺被小兕子嫌弃字丑、还得哄着求着的模样,就觉得格外有趣。

  笑过之后,他心里也升起一丝好奇。

  仙师那家伙,虽然平日里看起来懒散不羁,说话也常常没个正形,尤其是那首平康坊的打油诗,简直是他人生“污点”,但似乎肚子里还真有点墨水?

  之前就隐约听说他给孟姜念过些诗句,只是具体内容无人得知,神秘得很。难道真要去写诗?

  这么一想,李世民倒是来了兴致。他也有阵子没去清晖阁闲坐了,最近政务繁忙,正好今日得闲...

  他放下茶盏,对长孙皇后笑道:“观音婢,朕也许久未去仙师那儿走动了,今日正好有空,去听听他又有什么新奇见闻。上次他倏忽来去,也不知是回了仙界还是又去了别的什么光怪陆离之处,朕倒是好奇得很。”

  长孙皇后正忙着给玩得满头汗的兕子擦脸,听到皇帝这话,无奈地看了他一眼。

  这皇帝,平日里威严沉稳,可一提到仙师和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有时候就跟个好奇心旺盛的大小孩似的,跟仙师那不着调的性子倒有几分“臭味相投”。

  她叹了口气,柔声道:“罢了罢了,二郎想去便去吧。妾身可没空陪您去胡闹,还得看着这几个小皮猴洗漱用膳呢。”

  她指了指身边这几个一刻不得闲的女儿,尤其是眼睛还在滴溜溜转、显然还没玩够的兕子,感觉一阵头疼。

  “无妨,无妨,朕自己去便是。”李世民笑着站起身,心情颇好地整理了一下衣袍,“朕就去瞧瞧,咱们的仙师大人是如何‘潜心准备’诗会的,顺便听听故事。”

  说完,他便带着几分看热闹的悠闲心情,迈步出了立政殿,朝着清晖阁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