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的气氛非常高,见此状孔颖达再次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场间渐渐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在场诸多年轻面孔,神色比之前多了几分郑重,缓缓开口道:
“诸位,方才咏春吟江,尽显我大唐文采风流。然,文人之笔,亦当有铁骨铮铮。今四海虽定,犹有边烽未靖。
故而这第二轮,便以‘家国’或‘边疆’为题,诗词不限,限时仍为一个时辰。望诸君笔下,能见山河万里,能闻金戈铁马,能抒我大唐儿女之壮志豪情!”
此言一出,场间气氛为之一变。方才的轻松闲适收敛了许多,才子们纷纷正色,凝眉沉思起来。
家国,边疆题材,范围既广,立意也需更高,并非易事。
何健旺也是一愣。家国?边疆?
这两个模块他可没提前“备课”啊!好在脑子里中华诗词宝库里这类作品浩如烟海。
他迅速在记忆中搜寻,把记得住的边塞诗、爱国诗都过了一遍,最终锁定了一首——《凉州词》。
此诗虽短,但意境雄浑苍凉,既有边塞的豪迈,亦有征战的悲壮,极为应景,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
打定主意,他这次学乖了。
可不能再念出来让兕子现场听写了,万一又冒出几个生僻字,问起来可不好解释。
他左右看看,见无人特别注意他这边,便拿起毛笔,背转身,用他那独有的、歪歪扭扭的“字”飞快地将《凉州词》写了下来。
写完后,他转过身,将纸递给正无聊地晃着小短腿的兕子,压低声音道:
“兕子,来,再帮仙人郎君个大忙。照着这个,用毛笔誊写到诗笺上,就像刚才那样。这次的字...仙师写得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吧?”
他试图给自己挽尊。
兕子接过便签纸,歪着小脑袋看了看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的字,小眉头又皱了起来,显然又在进行“识字困难”的脑内活动。
不过好在有样本对照,她只需依样画葫芦。
她拿起毛笔,再次展现出惊人的模仿能力和书写天赋,努力将那些“古怪”的字形用毛笔转化为虽然稚嫩但横平竖直的楷书。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过程顺利了不少。
何健旺则继续扮演“望妻石”,目光时不时飘向李孟姜的方向。见她亦是凝神静思,时而提笔书写,时而搁笔沉吟,认真的侧颜在春光下显得格外柔美动人。
待见她终于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何健旺立刻示意内侍,将自己和兕子再度“合作”的诗稿与孟姜的一同呈上。
两首诗再次先后到了评委席。
孔颖达先看了李孟姜的诗。诗作表达了愿山河永固、国泰民安的祈愿,辞藻清丽,情怀真挚,虽稍欠磅礴之气,但格调端正,再次得到了老先生们的点头认可。
接着,他们拿起了何健旺的诗稿。
目光落下,几位老先生的表情再次变得复杂起来。
诗题:《凉州词》
正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至于字迹嘛...依旧是那股熟悉的、让人一言难尽的味儿。
“这仙师...唉!”孔颖达与虞世南对视一眼,皆是摇头叹息,脸上写满了“暴殄天物”四个字。
如此绝佳的诗才,偏偏配了这样一手...独具一格的书法,真是令人扼腕!
幸好,幸好还有晋阳公主帮忙临摹改了一下,不然真是没法看。
但当他们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诗的内容本身时,所有的惋惜瞬间被巨大的震撼所取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起句瑰丽,西域风情扑面而来。
“欲饮琵琶马上催。”急促的琵琶声与催发的马蹄声交织,顿生紧张之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豪迈之中带着几分悲凉与洒脱,将边塞将士的复杂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一句,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直击人心,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浓烈,悲壮与豪迈交织,堪称边塞诗中的绝唱!
“好!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孔颖达激动得胡须微颤,忍不住高声吟诵出来,“此诗豪迈悲凉,荡气回肠!真乃绝世之音!”
虞世南也激动不已:“仙师之才,深不可测!前有《春晓》之清新自然,今有《凉州词》之雄浑苍劲,风格迥异,却皆臻化境!老夫拜服!”
当这首诗被孔颖达用激动的声音当众吟诵出来时,整个曲江池畔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反响!
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学子士人,不久前才因吐蕃使者的嚣张而憋了一肚子火,此刻听到这既展现了盛唐气度、又毫不避讳战争残酷的诗篇,只觉得热血沸腾,胸腔中一股豪情与悲愤交织涌动!
“好诗!”
“听得某家热血澎湃!”
“恨不能立刻投笔从戎,戍守边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唉,可恨那些蛮夷,屡屡犯境!”
家国情怀、边塞豪情、对战争的反思……这首诗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火焰。
李孟姜站在人群中,仰望着水榭里那个被众人惊叹目光围绕的身影,听着耳边回荡的铿锵诗句,一颗芳心怦怦直跳。
她看向何健旺的眼神,愈发柔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倾慕与柔情。
而此刻的何健旺,正享受着众人的惊叹和孟姜崇拜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
忽然,他感觉自己的衣袍被扯了扯。
低头一看,兕子再一次叉着小腰站在那里,昂着小脑袋:
“仙人郎君你看,又是因为兕子字写得好!不然你的小熊打滚字,才不会有这么多人夸呢!又是兕子的功劳哦!”
何健旺看着小家伙那副“全世界我最棒”的可爱模样,心都要化了,哪里还会反驳。
他再次弯腰抱起她,用额头抵着她的小额头,笑得见牙不见眼:
“对对对!没错!全都是我们兕子的功劳!兕子最厉害了!是郎君的福将!头号大功臣!”
他目光扫过在场诸多年轻面孔,神色比之前多了几分郑重,缓缓开口道:
“诸位,方才咏春吟江,尽显我大唐文采风流。然,文人之笔,亦当有铁骨铮铮。今四海虽定,犹有边烽未靖。
故而这第二轮,便以‘家国’或‘边疆’为题,诗词不限,限时仍为一个时辰。望诸君笔下,能见山河万里,能闻金戈铁马,能抒我大唐儿女之壮志豪情!”
此言一出,场间气氛为之一变。方才的轻松闲适收敛了许多,才子们纷纷正色,凝眉沉思起来。
家国,边疆题材,范围既广,立意也需更高,并非易事。
何健旺也是一愣。家国?边疆?
这两个模块他可没提前“备课”啊!好在脑子里中华诗词宝库里这类作品浩如烟海。
他迅速在记忆中搜寻,把记得住的边塞诗、爱国诗都过了一遍,最终锁定了一首——《凉州词》。
此诗虽短,但意境雄浑苍凉,既有边塞的豪迈,亦有征战的悲壮,极为应景,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
打定主意,他这次学乖了。
可不能再念出来让兕子现场听写了,万一又冒出几个生僻字,问起来可不好解释。
他左右看看,见无人特别注意他这边,便拿起毛笔,背转身,用他那独有的、歪歪扭扭的“字”飞快地将《凉州词》写了下来。
写完后,他转过身,将纸递给正无聊地晃着小短腿的兕子,压低声音道:
“兕子,来,再帮仙人郎君个大忙。照着这个,用毛笔誊写到诗笺上,就像刚才那样。这次的字...仙师写得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吧?”
他试图给自己挽尊。
兕子接过便签纸,歪着小脑袋看了看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的字,小眉头又皱了起来,显然又在进行“识字困难”的脑内活动。
不过好在有样本对照,她只需依样画葫芦。
她拿起毛笔,再次展现出惊人的模仿能力和书写天赋,努力将那些“古怪”的字形用毛笔转化为虽然稚嫩但横平竖直的楷书。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过程顺利了不少。
何健旺则继续扮演“望妻石”,目光时不时飘向李孟姜的方向。见她亦是凝神静思,时而提笔书写,时而搁笔沉吟,认真的侧颜在春光下显得格外柔美动人。
待见她终于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何健旺立刻示意内侍,将自己和兕子再度“合作”的诗稿与孟姜的一同呈上。
两首诗再次先后到了评委席。
孔颖达先看了李孟姜的诗。诗作表达了愿山河永固、国泰民安的祈愿,辞藻清丽,情怀真挚,虽稍欠磅礴之气,但格调端正,再次得到了老先生们的点头认可。
接着,他们拿起了何健旺的诗稿。
目光落下,几位老先生的表情再次变得复杂起来。
诗题:《凉州词》
正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至于字迹嘛...依旧是那股熟悉的、让人一言难尽的味儿。
“这仙师...唉!”孔颖达与虞世南对视一眼,皆是摇头叹息,脸上写满了“暴殄天物”四个字。
如此绝佳的诗才,偏偏配了这样一手...独具一格的书法,真是令人扼腕!
幸好,幸好还有晋阳公主帮忙临摹改了一下,不然真是没法看。
但当他们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诗的内容本身时,所有的惋惜瞬间被巨大的震撼所取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起句瑰丽,西域风情扑面而来。
“欲饮琵琶马上催。”急促的琵琶声与催发的马蹄声交织,顿生紧张之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豪迈之中带着几分悲凉与洒脱,将边塞将士的复杂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一句,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直击人心,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浓烈,悲壮与豪迈交织,堪称边塞诗中的绝唱!
“好!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孔颖达激动得胡须微颤,忍不住高声吟诵出来,“此诗豪迈悲凉,荡气回肠!真乃绝世之音!”
虞世南也激动不已:“仙师之才,深不可测!前有《春晓》之清新自然,今有《凉州词》之雄浑苍劲,风格迥异,却皆臻化境!老夫拜服!”
当这首诗被孔颖达用激动的声音当众吟诵出来时,整个曲江池畔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反响!
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学子士人,不久前才因吐蕃使者的嚣张而憋了一肚子火,此刻听到这既展现了盛唐气度、又毫不避讳战争残酷的诗篇,只觉得热血沸腾,胸腔中一股豪情与悲愤交织涌动!
“好诗!”
“听得某家热血澎湃!”
“恨不能立刻投笔从戎,戍守边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唉,可恨那些蛮夷,屡屡犯境!”
家国情怀、边塞豪情、对战争的反思……这首诗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火焰。
李孟姜站在人群中,仰望着水榭里那个被众人惊叹目光围绕的身影,听着耳边回荡的铿锵诗句,一颗芳心怦怦直跳。
她看向何健旺的眼神,愈发柔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倾慕与柔情。
而此刻的何健旺,正享受着众人的惊叹和孟姜崇拜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
忽然,他感觉自己的衣袍被扯了扯。
低头一看,兕子再一次叉着小腰站在那里,昂着小脑袋:
“仙人郎君你看,又是因为兕子字写得好!不然你的小熊打滚字,才不会有这么多人夸呢!又是兕子的功劳哦!”
何健旺看着小家伙那副“全世界我最棒”的可爱模样,心都要化了,哪里还会反驳。
他再次弯腰抱起她,用额头抵着她的小额头,笑得见牙不见眼:
“对对对!没错!全都是我们兕子的功劳!兕子最厉害了!是郎君的福将!头号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