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郑和在倭国石见地区为巨大的银矿储量而震惊,并迅速采取强硬措施的同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战火仍在持续蔓延。
何健旺深知李芳远绝不会坐视庆尚道糜烂,大规模的反扑必然到来。
他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真空期,以釜山和庆州为基地,指挥着麾下核心的四百明军和数量急剧膨胀的朝鲜仆从军,快速扫荡庆尚道境内尚未屈服的其他州县。
他的战术简单而有效:
仙术开道,心理震慑:
每次进攻,他都亲自或让手下骨干冲在最前面,偶尔“施展”一两个小范围障眼法或“治疗术”,进一步坐实“天神护体”、“不死不灭”的传言。守军往往未战先怯。
仆从军为先,以朝制朝:
他将新投降的朝鲜士兵编成前军,许以重赏,并告诉他们,只有奋力作战,才能得到“天神”的庇佑和赏赐。这些仆从军为了活命和利益,往往作战异常凶狠,因为他们手上已经沾了自己人的血,别无退路。
攻心为上,开仓放粮:
对于贫苦百姓,他偶尔会下令将抄没豪强官府的部分粮食分发下去,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收买人心和制造混乱,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人的困苦,使得底层民众对这支“倭寇”的态度变得复杂,甚至有些人为了口饭吃而主动提供情报或加入仆从军。
在这种软硬兼施、神权与利益双管齐下的策略下,庆尚道的小县城几乎望风披靡。
抵抗微弱的,直接投降;稍有抵抗的,很快就被内外夹击攻破。
何健旺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出多时,他麾下的朝鲜仆从军数量已经接近三千人!
虽然战斗力参差不齐,但仗着人多势众和“天神”光环,足以横行一方。
朝鲜水师确实试图从海上进行反击,封锁海岸线。
但何健旺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军,他的核心力量和新招揽的仆从军都在陆上活动。
朝鲜水师的战船对着空荡荡的海岸线和几个被放弃的临时码头毫无办法,拳头打在了空气里,根本无法有效干预陆地上的战事。
汉城景福宫内的李芳远,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庆尚道的加急求救文书,内容一封比一封绝望:
“倭寇陷晋州,府使战死。”
“倭寇掠金山,吏民死伤惨重。”
“倭首妖法厉害,士卒皆惧,多有从贼者。”
“庆尚道大半已非国家所有,乞大王速发天兵!”
李芳远看着这些文书,气得脸色铁青,胸口发闷,却又无可奈何!
他恨不得亲自提刀上阵,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坐镇中枢。
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兵曹判书和各道将领:“快!快!再快一点!粮草、兵员、火器,为何还未集结完毕?!”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份特殊的“文书”被战战兢兢的内侍呈了上来——那是一封来自“倭人首领”的劝降信!
李芳远强忍着撕碎的冲动,展开一看。信是用汉字写的,文笔粗陋却口气狂妄,大致意思是:
我乃倭国天蝗麾下征夷大将军前锋,奉天命征服朝鲜,尔等若识时务,早早开城投降,可保富贵;若负隅顽抗,天兵一到,玉石俱焚...末尾还盖着一个倭文将军印。
“混账!无耻倭奴!安敢如此欺我!”李芳远看完,只觉得气血上涌,一把将信撕得粉碎,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狠狠劈在御案之上!
“传旨!”他双眼赤红,声音嘶哑,“告诉前线将士!寡人与倭寇,不共戴天!凡有斩获倭首者,赏万金,封伯爵!凡有畏缩不前者,立斩!全军加速前进!寡人要在秋天结束之前,听到平倭的捷报!”
在李芳远的暴怒催促下,支由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抽调组成的数万大军,携带大量火器,终于完成了初步集结,在李芳远的爱将、兵曹判书等人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南方。
数日后,朝鲜朝廷的数万大军,历经艰难跋涉和一路听闻的坏消息,终于抵达庆尚道北部最后的重镇——尚州。
此时,整个庆尚道,除了这座尚在苦苦支撑的孤城,几乎已全部落入“倭寇”及其仆从军之手。
尚州城内,早已人心惶惶。
逃难而来的溃兵和百姓带来了各种关于“倭寇天神”的恐怖传说,城内粮草本就不算充裕,守军士气低落,若不是朝廷大军及时赶到,恐怕城内早已发生哗变或出降。
朝廷大军的到来,如同给垂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兵曹判书亲自坐镇,整顿防务,斩杀了几名煽动恐慌的士兵,暂时稳住了阵脚。城头再次插上了李朝的旗帜,数万朝廷军的到来,让守军和百姓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这份希望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天。
就在朝廷大军抵达的当夜,子时刚过,尚州城内最大的粮草囤积处--
府库和军营粮仓,毫无征兆地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
火势极其凶猛,几乎是瞬间蔓延开来,根本无法扑救!
“走水了!粮仓走水了!”
“快救火啊!”
凄厉的呼喊和混乱的惊叫瞬间撕破了尚州的夜空。
兵曹判书从睡梦中惊醒,披衣冲出府衙,看到那映红半边天的火光,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粮草!大军赖以生存的粮草!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被烧了?!是意外?还是...?
他不敢细想,立刻下令全力救火并全城戒严搜捕奸细。但一切都太晚了。
等到天亮,囤积的粮草已被烧毁十之七八,只剩下些焦黑的残骸和弥漫全城的焦糊味。
军心,瞬间跌入谷底。
没有粮食,这数万大军别说打仗,连固守都成了问题!
“定然是那伙妖倭所为!”兵曹判书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对方这种神出鬼没的手段,简直防不胜防!
无奈之下,经过痛苦的抉择,他只能做出唯一的选择:
趁军中还有一两日存粮,士气尚未彻底崩溃,出城与倭寇决战!
或许还能凭借兵力优势拼死一搏!困守孤城,只有死路一条!
何健旺深知李芳远绝不会坐视庆尚道糜烂,大规模的反扑必然到来。
他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真空期,以釜山和庆州为基地,指挥着麾下核心的四百明军和数量急剧膨胀的朝鲜仆从军,快速扫荡庆尚道境内尚未屈服的其他州县。
他的战术简单而有效:
仙术开道,心理震慑:
每次进攻,他都亲自或让手下骨干冲在最前面,偶尔“施展”一两个小范围障眼法或“治疗术”,进一步坐实“天神护体”、“不死不灭”的传言。守军往往未战先怯。
仆从军为先,以朝制朝:
他将新投降的朝鲜士兵编成前军,许以重赏,并告诉他们,只有奋力作战,才能得到“天神”的庇佑和赏赐。这些仆从军为了活命和利益,往往作战异常凶狠,因为他们手上已经沾了自己人的血,别无退路。
攻心为上,开仓放粮:
对于贫苦百姓,他偶尔会下令将抄没豪强官府的部分粮食分发下去,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收买人心和制造混乱,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人的困苦,使得底层民众对这支“倭寇”的态度变得复杂,甚至有些人为了口饭吃而主动提供情报或加入仆从军。
在这种软硬兼施、神权与利益双管齐下的策略下,庆尚道的小县城几乎望风披靡。
抵抗微弱的,直接投降;稍有抵抗的,很快就被内外夹击攻破。
何健旺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出多时,他麾下的朝鲜仆从军数量已经接近三千人!
虽然战斗力参差不齐,但仗着人多势众和“天神”光环,足以横行一方。
朝鲜水师确实试图从海上进行反击,封锁海岸线。
但何健旺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军,他的核心力量和新招揽的仆从军都在陆上活动。
朝鲜水师的战船对着空荡荡的海岸线和几个被放弃的临时码头毫无办法,拳头打在了空气里,根本无法有效干预陆地上的战事。
汉城景福宫内的李芳远,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庆尚道的加急求救文书,内容一封比一封绝望:
“倭寇陷晋州,府使战死。”
“倭寇掠金山,吏民死伤惨重。”
“倭首妖法厉害,士卒皆惧,多有从贼者。”
“庆尚道大半已非国家所有,乞大王速发天兵!”
李芳远看着这些文书,气得脸色铁青,胸口发闷,却又无可奈何!
他恨不得亲自提刀上阵,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坐镇中枢。
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兵曹判书和各道将领:“快!快!再快一点!粮草、兵员、火器,为何还未集结完毕?!”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份特殊的“文书”被战战兢兢的内侍呈了上来——那是一封来自“倭人首领”的劝降信!
李芳远强忍着撕碎的冲动,展开一看。信是用汉字写的,文笔粗陋却口气狂妄,大致意思是:
我乃倭国天蝗麾下征夷大将军前锋,奉天命征服朝鲜,尔等若识时务,早早开城投降,可保富贵;若负隅顽抗,天兵一到,玉石俱焚...末尾还盖着一个倭文将军印。
“混账!无耻倭奴!安敢如此欺我!”李芳远看完,只觉得气血上涌,一把将信撕得粉碎,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狠狠劈在御案之上!
“传旨!”他双眼赤红,声音嘶哑,“告诉前线将士!寡人与倭寇,不共戴天!凡有斩获倭首者,赏万金,封伯爵!凡有畏缩不前者,立斩!全军加速前进!寡人要在秋天结束之前,听到平倭的捷报!”
在李芳远的暴怒催促下,支由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抽调组成的数万大军,携带大量火器,终于完成了初步集结,在李芳远的爱将、兵曹判书等人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南方。
数日后,朝鲜朝廷的数万大军,历经艰难跋涉和一路听闻的坏消息,终于抵达庆尚道北部最后的重镇——尚州。
此时,整个庆尚道,除了这座尚在苦苦支撑的孤城,几乎已全部落入“倭寇”及其仆从军之手。
尚州城内,早已人心惶惶。
逃难而来的溃兵和百姓带来了各种关于“倭寇天神”的恐怖传说,城内粮草本就不算充裕,守军士气低落,若不是朝廷大军及时赶到,恐怕城内早已发生哗变或出降。
朝廷大军的到来,如同给垂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兵曹判书亲自坐镇,整顿防务,斩杀了几名煽动恐慌的士兵,暂时稳住了阵脚。城头再次插上了李朝的旗帜,数万朝廷军的到来,让守军和百姓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这份希望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天。
就在朝廷大军抵达的当夜,子时刚过,尚州城内最大的粮草囤积处--
府库和军营粮仓,毫无征兆地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
火势极其凶猛,几乎是瞬间蔓延开来,根本无法扑救!
“走水了!粮仓走水了!”
“快救火啊!”
凄厉的呼喊和混乱的惊叫瞬间撕破了尚州的夜空。
兵曹判书从睡梦中惊醒,披衣冲出府衙,看到那映红半边天的火光,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粮草!大军赖以生存的粮草!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被烧了?!是意外?还是...?
他不敢细想,立刻下令全力救火并全城戒严搜捕奸细。但一切都太晚了。
等到天亮,囤积的粮草已被烧毁十之七八,只剩下些焦黑的残骸和弥漫全城的焦糊味。
军心,瞬间跌入谷底。
没有粮食,这数万大军别说打仗,连固守都成了问题!
“定然是那伙妖倭所为!”兵曹判书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对方这种神出鬼没的手段,简直防不胜防!
无奈之下,经过痛苦的抉择,他只能做出唯一的选择:
趁军中还有一两日存粮,士气尚未彻底崩溃,出城与倭寇决战!
或许还能凭借兵力优势拼死一搏!困守孤城,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