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海域,大明宝船旗舰上,郑和看着刚刚由秘密渠道送来的锦衣卫密报,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脸上的表情比之前应对倭国使者时更加困惑和凝重。
密报详细描述了对马岛上那支“明军”的情况:
“装备精良,火器犀利,军容严整,绝非倭寇或乌合之众所能冒充。且对方一口流利的汉语,对大明军制似乎也有所了解,还打着堂堂正正的大明旗帜。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朝鲜军队辅助作战!”
“真是我大明的军队?!”郑和放下密报,在舱室内来回踱步,心中疑窦丛生,却又不得不开始相信这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事实。
“是从朝鲜过来的?陛下在收复朝鲜后,直接命令大军乘胜追击,跨海攻击对马岛了?”他试图为这支神秘军队的出现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是了!定是如此!”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
“否则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从朝鲜方向而来,还有朝鲜精锐军队跟随!陛下用兵,果然神鬼莫测!竟连我这边都未曾提前知会,想必是担心走漏风声,要打倭国一个措手不及!”
他自动脑补,将何健旺的行动合理化为了永乐皇帝的秘密战略。
毕竟,除了皇帝本人,谁还能调动如此一支精锐,进行如此大胆的跨海突袭?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郑和的心态立刻发生了转变。
之前他还在怀疑对马岛事件是否有蹊跷,但现在,如果那是“自己人”,是奉了陛下密旨的友军,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倭人正在集结大军,意图反扑对马岛。”郑和看着密报中的最后一句,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如果对马岛上的真是朝廷大军,是陛下棋盘上的重要一环,那么他郑和,作为此刻就在倭国海域的最高明军指挥官,绝不可能坐视友军被倭人围攻而见死不救!
否则,一旦对马岛有失,陛下怪罪下来,他万死难辞其咎!
但是,他麾下的主力舰队还需要保卫石见银矿这个重中之重,不能轻易调动。
而且大规模舰队调动,也容易打草惊蛇。
他沉思片刻,迅速做出了一个谨慎而有力的决定。
“传令!”他沉声对副手下令,“命王副总兵(王景弘)率福船十艘,快艇二十艘,精锐水师士卒两千,携带充足弹药粮秣,即刻起锚,秘密前往对马岛附近海域隐匿待命!”
“告诉他们,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密切监视对马岛动向!一旦确认倭国军队大举进攻对马岛,而岛上我军如果形势危急,无需再请示,立刻出击!从侧翼或后方攻击倭军船队,支援岛上守军!”
“记住!行动要隐蔽!出击要迅猛!务必确保对马岛万无一失!”
“是!提督大人!”副将立刻领命而去。
很快,一支由十艘坚固福船和二十艘灵活快艇组成的分舰队,悄然离开了主力舰队锚地,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西北方向的对马岛海域驶去。
郑和站在船头,望着分舰队远去的帆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觉得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既保住了石见银矿的根本,又能在关键时刻支援可能存在的“友军”,向陛下展示他的应变能力和忠诚。
“希望一切顺利吧。”他喃喃自语,总觉得这件事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但基于对皇权的绝对信任和对局势的判断,他只能选择相信并对最坏的情况做出预案。
而接到郑和的命令后的副总兵王景弘没有丝毫迟疑。
他深知郑和不会无的放矢,对马岛上的“明军”既然被提督认定为友军,且面临倭人大举反扑,救援刻不容缓。
他立刻点齐了十艘福船、二十艘快艇以及两千名精锐水师官兵,携带足量的火药、箭矢和近战兵器,趁着夜色悄然起锚,全速向着对马岛方向驶去。
他们的任务是在外围海域潜伏,等待最佳时机给予倭军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倭国九州北部,博多湾。
正如郑和收到的情报所言,倭国方面确实正在组织反攻。
然而,此时倭国正处于室町幕府统治晚期,中央权力衰微,各地守护大名(诸侯)拥兵自重,宛如一个个独立王国,所谓的“战国时代”已初现端倪。
幕府发出的征召令效率低下,各地大名响应者寥寥,或者只派出少量老弱病残敷衍了事。
经过一番艰难的扯皮和利益交换,最终勉强凑齐了一支约一万人的军队,其中真正能打的精锐恐怕不到一半。
军队由几位实力较强的大名联合指挥,本身就存在派系林立、号令不统一的问题。
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乱哄哄地登上了大小数百艘各式船只(从战船到商船、渔船都有),从博多湾出发,浩浩荡荡却又显得杂乱无章地扑向对马岛。
他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人数优势,足以碾压岛上那支“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明军”。
何健旺通过锦衣卫接下来的情报早已掌握了倭国军队的动向和规模。他并没有选择被动地困守滩头。
相反,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正确的决策:放弃滩头死守,诱敌深入,发挥火炮优势!
他下令将所有火炮(包括仙船上的和缴获改装的一些朝鲜火炮)从船上卸下,秘密部署在倭人最可能登陆的滩头后方的高地和反斜面射界良好的位置,精心构筑了炮兵阵地。
射程较远的火炮负责打击海面上的船只,射程较近的则准备覆盖滩头。
同时,他命令所有步兵后撤至炮兵阵地后方集结隐蔽,养精蓄锐。
只留下少数哨兵观察海面。
“都给本仙师听好了!”战前,何健旺进行最后的动员,“倭人船多,人也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咱们不跟他们比人多!”
“等他们的船靠近,我们的火炮就先教他们做人!等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岸,魂都吓掉一半的时候,再给本仙师狠狠地冲!”
各个军官也开始鼓舞士气。
“记住!咱们有仙师庇佑,不死不灭!都特么给老子拿出狠劲来!谁要是怂了,别说仙术不灵,老子第一个砍了他!”
“打完这一仗,对马岛就是咱们的!金银财宝,大大滴有!”
在“仙术”鼓舞和利益驱动下,士兵们的士气被调动到了顶点,尤其是那些朝鲜仆从军,自从他们跟了何健旺以后,吃香的喝辣的,身体都壮实不少,如今眼神中的狂热根本遮掩不住。
密报详细描述了对马岛上那支“明军”的情况:
“装备精良,火器犀利,军容严整,绝非倭寇或乌合之众所能冒充。且对方一口流利的汉语,对大明军制似乎也有所了解,还打着堂堂正正的大明旗帜。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朝鲜军队辅助作战!”
“真是我大明的军队?!”郑和放下密报,在舱室内来回踱步,心中疑窦丛生,却又不得不开始相信这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事实。
“是从朝鲜过来的?陛下在收复朝鲜后,直接命令大军乘胜追击,跨海攻击对马岛了?”他试图为这支神秘军队的出现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是了!定是如此!”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
“否则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从朝鲜方向而来,还有朝鲜精锐军队跟随!陛下用兵,果然神鬼莫测!竟连我这边都未曾提前知会,想必是担心走漏风声,要打倭国一个措手不及!”
他自动脑补,将何健旺的行动合理化为了永乐皇帝的秘密战略。
毕竟,除了皇帝本人,谁还能调动如此一支精锐,进行如此大胆的跨海突袭?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郑和的心态立刻发生了转变。
之前他还在怀疑对马岛事件是否有蹊跷,但现在,如果那是“自己人”,是奉了陛下密旨的友军,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倭人正在集结大军,意图反扑对马岛。”郑和看着密报中的最后一句,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如果对马岛上的真是朝廷大军,是陛下棋盘上的重要一环,那么他郑和,作为此刻就在倭国海域的最高明军指挥官,绝不可能坐视友军被倭人围攻而见死不救!
否则,一旦对马岛有失,陛下怪罪下来,他万死难辞其咎!
但是,他麾下的主力舰队还需要保卫石见银矿这个重中之重,不能轻易调动。
而且大规模舰队调动,也容易打草惊蛇。
他沉思片刻,迅速做出了一个谨慎而有力的决定。
“传令!”他沉声对副手下令,“命王副总兵(王景弘)率福船十艘,快艇二十艘,精锐水师士卒两千,携带充足弹药粮秣,即刻起锚,秘密前往对马岛附近海域隐匿待命!”
“告诉他们,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密切监视对马岛动向!一旦确认倭国军队大举进攻对马岛,而岛上我军如果形势危急,无需再请示,立刻出击!从侧翼或后方攻击倭军船队,支援岛上守军!”
“记住!行动要隐蔽!出击要迅猛!务必确保对马岛万无一失!”
“是!提督大人!”副将立刻领命而去。
很快,一支由十艘坚固福船和二十艘灵活快艇组成的分舰队,悄然离开了主力舰队锚地,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西北方向的对马岛海域驶去。
郑和站在船头,望着分舰队远去的帆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觉得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既保住了石见银矿的根本,又能在关键时刻支援可能存在的“友军”,向陛下展示他的应变能力和忠诚。
“希望一切顺利吧。”他喃喃自语,总觉得这件事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但基于对皇权的绝对信任和对局势的判断,他只能选择相信并对最坏的情况做出预案。
而接到郑和的命令后的副总兵王景弘没有丝毫迟疑。
他深知郑和不会无的放矢,对马岛上的“明军”既然被提督认定为友军,且面临倭人大举反扑,救援刻不容缓。
他立刻点齐了十艘福船、二十艘快艇以及两千名精锐水师官兵,携带足量的火药、箭矢和近战兵器,趁着夜色悄然起锚,全速向着对马岛方向驶去。
他们的任务是在外围海域潜伏,等待最佳时机给予倭军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倭国九州北部,博多湾。
正如郑和收到的情报所言,倭国方面确实正在组织反攻。
然而,此时倭国正处于室町幕府统治晚期,中央权力衰微,各地守护大名(诸侯)拥兵自重,宛如一个个独立王国,所谓的“战国时代”已初现端倪。
幕府发出的征召令效率低下,各地大名响应者寥寥,或者只派出少量老弱病残敷衍了事。
经过一番艰难的扯皮和利益交换,最终勉强凑齐了一支约一万人的军队,其中真正能打的精锐恐怕不到一半。
军队由几位实力较强的大名联合指挥,本身就存在派系林立、号令不统一的问题。
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乱哄哄地登上了大小数百艘各式船只(从战船到商船、渔船都有),从博多湾出发,浩浩荡荡却又显得杂乱无章地扑向对马岛。
他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人数优势,足以碾压岛上那支“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明军”。
何健旺通过锦衣卫接下来的情报早已掌握了倭国军队的动向和规模。他并没有选择被动地困守滩头。
相反,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正确的决策:放弃滩头死守,诱敌深入,发挥火炮优势!
他下令将所有火炮(包括仙船上的和缴获改装的一些朝鲜火炮)从船上卸下,秘密部署在倭人最可能登陆的滩头后方的高地和反斜面射界良好的位置,精心构筑了炮兵阵地。
射程较远的火炮负责打击海面上的船只,射程较近的则准备覆盖滩头。
同时,他命令所有步兵后撤至炮兵阵地后方集结隐蔽,养精蓄锐。
只留下少数哨兵观察海面。
“都给本仙师听好了!”战前,何健旺进行最后的动员,“倭人船多,人也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咱们不跟他们比人多!”
“等他们的船靠近,我们的火炮就先教他们做人!等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岸,魂都吓掉一半的时候,再给本仙师狠狠地冲!”
各个军官也开始鼓舞士气。
“记住!咱们有仙师庇佑,不死不灭!都特么给老子拿出狠劲来!谁要是怂了,别说仙术不灵,老子第一个砍了他!”
“打完这一仗,对马岛就是咱们的!金银财宝,大大滴有!”
在“仙术”鼓舞和利益驱动下,士兵们的士气被调动到了顶点,尤其是那些朝鲜仆从军,自从他们跟了何健旺以后,吃香的喝辣的,身体都壮实不少,如今眼神中的狂热根本遮掩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