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皇后讨封-《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却说李孟姜抱着那件粉嫩夺目的羽绒服,脸颊上的红晕一路未消,心儿怦怦跳着回到了母亲韦贵妃的宫中。

  韦贵妃早已等候多时,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见女儿回来,怀中紧紧抱着一件绝非宫中式样的、光彩夺目的新奇衣物,脸上神情羞涩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欢喜,韦贵妃的心立刻提了起来,面上却依旧保持着从容。

  她并未立刻追问衣物之事,而是带着温和的笑意先开口:“姜儿回来了?点心可送到了?仙师可还喜欢?”

  她一边说着,目光状似不经意地扫过那件引人注目的粉白衣裳。

  李孟姜听到母亲问起,脸上的红晕更深了些,她先将那件羽绒服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软榻上,然后才轻声回话:

  “回母妃,点心送到了。仙师他...他很喜欢,还连连道谢,说母妃太过客气了。”

  韦贵妃点了点头,这才将目光正式投向那件衣物,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好奇:“哦?仙师喜欢就好。嗯...这件衣裳倒是从未见过,样式如此别致,料子也非凡品,莫非...也是仙师处所得?”

  她引导着话题,心中已猜到了八九分。

  李孟姜见母亲问起,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更轻了:“是...仙师所赠。他说此物名唤‘仙界霓裳’,轻暖无比,能御极寒...女儿推辞不过,仙师便硬塞给了女儿。”

  她依旧没好意思说这是仙师特意为她“耗费大力气”变的。

  韦贵妃心中虽已有准备,但亲耳听到确认,仍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她起身走近,伸出手,极其小心地抚摸那羽绒服的面料,入手那难以置信的轻盈和瞬间传来的暖意让她心中震撼更甚。

  这触感,这工艺,绝非人间能有!

  “竟是仙师所赠...”韦贵妃喃喃道,语气中充满了恰当的惊叹,“仙师果然神通广大,竟有如此仙家宝物。瞧这做工,这料子,怕是宫里最好的绣娘也仿制不出分毫。”

  她仔细看着那绒毛镶边和精致的暗纹,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欢喜。

  她重新看向女儿,只见女儿双颊绯红,眼神水亮,提及仙师时那细微的羞怯,全然落入了她的眼中。

  韦贵妃心下顿时了然,昨日皇后的话语、仙师独独对孟姜的“赞赏”、以及今日这超乎想象的厚重赠礼...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指向一个让她心跳加速的可能。

  仙师他...对姜儿怕是真有几分不同寻常的心思!

  韦贵妃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和期盼,语气变得更加柔和,拉着女儿的手让她坐下:“仙师待人真是赤诚慷慨。他乃世外高人,性情率真,能与你投缘,赠此重礼,是你的福气,也是难得的善缘。”

  她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背,语重心长却又点到为止:“在这宫里,能得仙师如此青睐,是极好的事。姜儿,你要惜福。”

  她没有把话完全挑明,但言语间的欣慰、鼓励与暗示已然十分明显。

  她看着女儿姣好的容颜,想着那神通广大、地位超然的仙师,若真能成就这段缘分,对女儿而言,无疑是照亮深宫前程的一盏明灯。

  李孟姜依偎在母亲身边,听着母亲意有所指的话语,回味着清晖阁中仙师笨拙又真诚的热情,心中那片朦胧的欢喜似乎变得更加真实而温暖,轻轻“嗯”了一声,脸颊愈发红润。

  与此同时,立政殿内。

  兕子、城阳正穿着各自的新羽绒服,兴奋地围着长孙皇后转悠炫耀,衡山也想跑,却因为担心摔跤被乳母抱在怀里,只能挥舞着嫩黄色的小袖子不甘心的咿咿呀呀说着夹杂汉字的婴语。

  “阿娘你看!仙师给的!红红的!暖暖的!”兕子扯着皇后的衣袖。

  “母后...城阳也有呢...”城阳也开心的展示着衣服上的绣纹。

  长孙皇后看着女儿们身上明显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做工神奇又极度精美的衣物,眼中满是惊奇。

  她摸了摸衣料,感受着那非凡的轻盈和温暖,问道:“这又是仙师所赠?”

  “是呀是呀!”兕子抢着回答,“十一姐先有了一件粉粉的,可好看啦!兕子也想要,仙人郎君就给我们都变啦!仙人郎君最好啦!”

  小丫头得意洋洋,完全忘了自己刚才还吃醋来着。

  长孙皇后闻言,眸光微微闪动。仙师先赠孟姜,兕子几个讨要才又给的...

  这其中的差别,心思玲珑的她瞬间便明白了。仙师对孟姜那孩子,看来是真的有所不同,并非只是寻常的欣赏或客气。

  不管是仙师真情流露,还是一时兴起,皇家都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对此事不闻不问了。

  孟姜那孩子,年纪已到,却因非嫡出且自己以往未曾过多关注,至今连个封号都无,这在仙师看来,或许就是皇家的一种怠慢。

  无论如何,先给孟姜一个应有的名分,既是补偿这孩子,也是向仙师释放一个明确且善意的信号。

  想到此处,长孙皇后不再犹豫,起身便往两仪殿去寻李世民。

  此时的两仪殿内,气氛却并非轻松。李世民刚与太子李承乾、以及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几位重臣议完事,眉宇间还带着一丝未散的沉凝。

  议题是关于西域高昌国。

  “高昌麹文泰,竟敢公然阻断丝绸之路,扣押我大唐商旅,勒索重税,甚至与西突厥勾结,甚是可恶!”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冷意,手指敲击着御案,

  “然则发兵远征,千里馈粮,耗费巨大;若一味怀柔,又恐其得寸进尺,西域诸国纷纷效仿,则我大唐颜面何存?西北商路断绝,后患无穷!”

  殿内刚才显然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此刻虽暂歇,但空气中仍残留着争论的余味。

  太子李承乾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深思此事。

  长孙皇后悄然入内,见状便知来的不是时候,本想暂退,李世民却已看见了她,挥了挥手,示意众臣先稍歇片刻。

  “观音婢,何事?”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语气放缓了些问道。

  皇后微微屈膝,柔声道:“臣妾打扰圣人与诸位臣工议事了。并非急事,待您得闲再议不迟。”

  “无妨,高昌之事也需稍作斟酌。你说便是。”李世民道。

  皇后这才上前几步,轻声道:“臣妾是为十一女孟姜而来。孩子年已及笄,性情温婉,品貌端方,却至今未有封号。臣妾想着,是否该为她请封,以示皇家恩典?”

  李世民闻言,略显诧异。不过他立刻便联想到了清晖阁那位仙师近来的异常举动,心中顿时了然。

  他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哦?是为孟姜请封?朕看,不止如此吧?可是因仙师对那孩子青睐有加?”

  皇后见皇帝点破,也不隐瞒,微笑道:“陛下圣明。仙师待孟姜确似有所不同。无论仙师心意如何,我皇家礼数不可废。孟姜得封,也是她应得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皇后考虑得在理。他虽然内心更属意用嫡女城阳与仙师联姻,但仙师自个儿看上了孟姜,这却是强求不来的。

  既然仙师明确显露了心意,皇家自然不能再有任何怠慢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