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来到前厅的密室,王灵通早已等候在此。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幸不辱命。”王灵通将一叠厚厚的资料,和几份崭新的户籍文书,推到了萧明面前。
“铺子的事情,已经办妥了。”他指着其中一份地契说道,“就在南城的甜水巷,那里是寻常百姓聚居的地方,人流量大,而且离咱们这儿也不远,方便照应。铺子原本是一家米铺,因为老板经营不善,急着出手,价格压得很低。我做主,连同后面的两进院子,一起盘了下来。院子很清净,足够三位居住。”
萧明拿起地契看了看,对王灵通的办事效率,十分满意。甜水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市井气息,正符合他低调发展的初步构想。
“这是三位的新身份。”王灵通又拿起那几份户籍文书,“萧公子,您的新身份,是从苏州来京城投亲的游学郎中,无父无母,家世清白。两位姑娘,则是您的远房表妹,自幼学医,跟随您一同来京城闯荡。所有的文书,都经了官府的路子,保证天衣无缝。”
萧明接过文书,只见上面用工整的馆阁体小楷,写着他们的“新名字”和“来历”,甚至连祖上三代,都编得有模有样。他不禁暗暗咋舌,这漕帮的能量,果然是手眼通天。
“辛苦王掌柜了。”萧明将一小袋银子,推了过去。
王灵通却摆了摆手,笑道:“张舵主交代过,三位是漕帮最尊贵的客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萧公子若是看得起我,就别提钱的事。”
见他态度坚决,萧明也就不再坚持,将银子收了回来,抱拳道:“如此,便多谢了。不知那苏家,可有消息?”
提到苏家,王灵通的脸色,凝重了几分。他从怀中,取出一份用油纸包好的密信,递给萧明。
“苏家的消息,都在这里了。”他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个家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秘。他们明面上,是京城最大的药材商,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但暗地里,似乎还牵扯着一些……见不得光的买卖。我的人,只是在外围查探,就折损了两个好手。萧公子,此事实在是太过凶险,还请三思而后行。”
萧明心中一凛,接过密信,郑重地说道:“多谢王掌柜提醒,我们自有分寸。”
送走王灵通后,三人回到房间,就着灯光,展开了那封密信。
信上的内容,并不算多,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惊心动魄的信息。
苏家,明面上的家主,名叫苏德言,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儒商,平日里乐善好施,在京城中,有着“苏大善人”的美誉。但实际上,真正掌控苏家的,却是他的独子,苏慕白。
这个苏慕白,年约三十,为人极其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根据漕帮的情报,此人城府极深,手段狠辣,不仅接管了苏家所有的生意,还与朝中的一些权贵,往来密切,其中,就包括太尉高俅。
更让萧明在意的,是信中提到的一件事。苏家每隔三年,都会从各地,秘密寻访一批体质特殊的少女,送入府中,美其名曰“药人”,用以测试新药。但这些少女,大多有去无回,下落不明。
而潘金莲的母亲,当年的“圣女”,似乎就与这“药人”计划,有着莫大的关联。
看到这里,潘金莲的指甲,已经深深地,掐进了肉里。她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苏家……苏慕白……”她一字一顿地,念着这个名字,声音冰冷得,像是从九幽地府传来。
萧明轻轻地,握住了她冰凉的手,柔声安慰道:“别急,我们才刚到京城,一切都得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先把我们的药铺开起来,站稳脚跟。”
林冲也开口道:“金莲,萧明说得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有的是时间,跟他们慢慢玩。”
在两人的劝慰下,潘金莲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眼中恢复了清明。
是啊,冲动是魔鬼。苏家既然是龙潭虎穴,那他们就更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一击致命。
第二天,三人便搬进了甜水巷的新家。那是一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前院做铺面,中院是药材库房和炮制间,后院则是他们三人的住所。院子里,还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想来到了秋天,定是满院飘香。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便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创业生涯。
萧明充分发挥了他作为现代人的商业头脑。他先是将铺子,重新装修了一番。摒弃了传统药铺那种阴暗、沉闷的风格,改用了明亮的落地窗,让阳光可以充分地照进店内。柜台和药柜,都用上好的楠木打造,擦得锃亮。墙上,还挂了几幅由潘金莲亲手绘制的草药图谱,清新雅致,令人耳目一新。
药铺的名字,萧明也早就想好了,就叫“济世堂”。简单明了,又寓意深远。
在开业前三天,萧明便让王灵通帮忙,在整个南城,散播“济世堂”即将开业的消息。并且,他还搞了一个后世极为常见的“开业大酬宾”活动。
“开业前三天,所有药材,一律八折!”
“凡进店者,皆可免费领取一份本店秘制的‘清心茶’!”
“开业当天,将有苏州名医,坐堂义诊,分文不取!”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济世堂”这个名字,还没开业,就已经在南城的街坊邻里间,传开了。
终于,到了开业这天。
一大早,济世堂的门口,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百姓们都想来看看,这家新开的药铺,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敢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吉时一到,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萧明、潘金莲和林冲三人,身着崭新的衣服,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萧明一身青色儒衫,风度翩翩。潘金莲和林冲,则都换上了特制的“工作服”——一身淡绿色的合身长裙,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显得既专业,又清丽脱俗。
尤其是潘金莲,她本就生得国色天香,此刻略施粉黛,往门口一站,立刻就引来了一片惊艳的目光。许多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年轻男子,顿时觉得,今天这趟,来得太值了。
“各位父老乡亲,街坊邻里!”萧明站在一张高凳上,用他后世从各种发布会上学来的演讲技巧,朗声说道,“今日,我济世堂,正式开张!本店秉承‘医者仁心,济世为怀’的宗旨,势要为我南城百姓的安康,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的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接下来,便是义诊环节。潘金莲坐在堂中,皓腕轻抬,望、闻、问、切,动作行云流水,诊断精准无比。无论是什么疑难杂症,到了她的手里,似乎都成了小菜一碟。几副汤药下去,便能药到病除。
林冲则带着几个漕帮的伙计,负责维持秩序,分发清心茶。她那清冷的气质和不凡的身手,让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地痞无赖,根本不敢靠近。
一时间,济世堂内,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赞叹声,此起彼伏。
“神医!真是神医啊!”
“这济世堂,真是我们南城百姓的福气啊!”
萧明站在一旁,看着这火爆的场面,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们在京城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出去了。
然而,就在一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一个身穿锦衣,管家模样的人,却带着几个家丁,挤开人群,径直走到了潘金莲的面前,将一张请柬,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你就是济世堂的神医?”那管家昂着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道,“我们家公子有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他的态度,极其倨傲,仿佛不是在请人,而是在下命令。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整个药铺,瞬间安静了下来。
“幸不辱命。”王灵通将一叠厚厚的资料,和几份崭新的户籍文书,推到了萧明面前。
“铺子的事情,已经办妥了。”他指着其中一份地契说道,“就在南城的甜水巷,那里是寻常百姓聚居的地方,人流量大,而且离咱们这儿也不远,方便照应。铺子原本是一家米铺,因为老板经营不善,急着出手,价格压得很低。我做主,连同后面的两进院子,一起盘了下来。院子很清净,足够三位居住。”
萧明拿起地契看了看,对王灵通的办事效率,十分满意。甜水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市井气息,正符合他低调发展的初步构想。
“这是三位的新身份。”王灵通又拿起那几份户籍文书,“萧公子,您的新身份,是从苏州来京城投亲的游学郎中,无父无母,家世清白。两位姑娘,则是您的远房表妹,自幼学医,跟随您一同来京城闯荡。所有的文书,都经了官府的路子,保证天衣无缝。”
萧明接过文书,只见上面用工整的馆阁体小楷,写着他们的“新名字”和“来历”,甚至连祖上三代,都编得有模有样。他不禁暗暗咋舌,这漕帮的能量,果然是手眼通天。
“辛苦王掌柜了。”萧明将一小袋银子,推了过去。
王灵通却摆了摆手,笑道:“张舵主交代过,三位是漕帮最尊贵的客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萧公子若是看得起我,就别提钱的事。”
见他态度坚决,萧明也就不再坚持,将银子收了回来,抱拳道:“如此,便多谢了。不知那苏家,可有消息?”
提到苏家,王灵通的脸色,凝重了几分。他从怀中,取出一份用油纸包好的密信,递给萧明。
“苏家的消息,都在这里了。”他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个家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秘。他们明面上,是京城最大的药材商,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但暗地里,似乎还牵扯着一些……见不得光的买卖。我的人,只是在外围查探,就折损了两个好手。萧公子,此事实在是太过凶险,还请三思而后行。”
萧明心中一凛,接过密信,郑重地说道:“多谢王掌柜提醒,我们自有分寸。”
送走王灵通后,三人回到房间,就着灯光,展开了那封密信。
信上的内容,并不算多,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惊心动魄的信息。
苏家,明面上的家主,名叫苏德言,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儒商,平日里乐善好施,在京城中,有着“苏大善人”的美誉。但实际上,真正掌控苏家的,却是他的独子,苏慕白。
这个苏慕白,年约三十,为人极其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根据漕帮的情报,此人城府极深,手段狠辣,不仅接管了苏家所有的生意,还与朝中的一些权贵,往来密切,其中,就包括太尉高俅。
更让萧明在意的,是信中提到的一件事。苏家每隔三年,都会从各地,秘密寻访一批体质特殊的少女,送入府中,美其名曰“药人”,用以测试新药。但这些少女,大多有去无回,下落不明。
而潘金莲的母亲,当年的“圣女”,似乎就与这“药人”计划,有着莫大的关联。
看到这里,潘金莲的指甲,已经深深地,掐进了肉里。她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苏家……苏慕白……”她一字一顿地,念着这个名字,声音冰冷得,像是从九幽地府传来。
萧明轻轻地,握住了她冰凉的手,柔声安慰道:“别急,我们才刚到京城,一切都得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先把我们的药铺开起来,站稳脚跟。”
林冲也开口道:“金莲,萧明说得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有的是时间,跟他们慢慢玩。”
在两人的劝慰下,潘金莲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眼中恢复了清明。
是啊,冲动是魔鬼。苏家既然是龙潭虎穴,那他们就更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一击致命。
第二天,三人便搬进了甜水巷的新家。那是一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前院做铺面,中院是药材库房和炮制间,后院则是他们三人的住所。院子里,还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想来到了秋天,定是满院飘香。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便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创业生涯。
萧明充分发挥了他作为现代人的商业头脑。他先是将铺子,重新装修了一番。摒弃了传统药铺那种阴暗、沉闷的风格,改用了明亮的落地窗,让阳光可以充分地照进店内。柜台和药柜,都用上好的楠木打造,擦得锃亮。墙上,还挂了几幅由潘金莲亲手绘制的草药图谱,清新雅致,令人耳目一新。
药铺的名字,萧明也早就想好了,就叫“济世堂”。简单明了,又寓意深远。
在开业前三天,萧明便让王灵通帮忙,在整个南城,散播“济世堂”即将开业的消息。并且,他还搞了一个后世极为常见的“开业大酬宾”活动。
“开业前三天,所有药材,一律八折!”
“凡进店者,皆可免费领取一份本店秘制的‘清心茶’!”
“开业当天,将有苏州名医,坐堂义诊,分文不取!”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济世堂”这个名字,还没开业,就已经在南城的街坊邻里间,传开了。
终于,到了开业这天。
一大早,济世堂的门口,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百姓们都想来看看,这家新开的药铺,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敢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吉时一到,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萧明、潘金莲和林冲三人,身着崭新的衣服,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萧明一身青色儒衫,风度翩翩。潘金莲和林冲,则都换上了特制的“工作服”——一身淡绿色的合身长裙,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显得既专业,又清丽脱俗。
尤其是潘金莲,她本就生得国色天香,此刻略施粉黛,往门口一站,立刻就引来了一片惊艳的目光。许多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年轻男子,顿时觉得,今天这趟,来得太值了。
“各位父老乡亲,街坊邻里!”萧明站在一张高凳上,用他后世从各种发布会上学来的演讲技巧,朗声说道,“今日,我济世堂,正式开张!本店秉承‘医者仁心,济世为怀’的宗旨,势要为我南城百姓的安康,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的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接下来,便是义诊环节。潘金莲坐在堂中,皓腕轻抬,望、闻、问、切,动作行云流水,诊断精准无比。无论是什么疑难杂症,到了她的手里,似乎都成了小菜一碟。几副汤药下去,便能药到病除。
林冲则带着几个漕帮的伙计,负责维持秩序,分发清心茶。她那清冷的气质和不凡的身手,让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地痞无赖,根本不敢靠近。
一时间,济世堂内,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赞叹声,此起彼伏。
“神医!真是神医啊!”
“这济世堂,真是我们南城百姓的福气啊!”
萧明站在一旁,看着这火爆的场面,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们在京城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出去了。
然而,就在一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一个身穿锦衣,管家模样的人,却带着几个家丁,挤开人群,径直走到了潘金莲的面前,将一张请柬,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你就是济世堂的神医?”那管家昂着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道,“我们家公子有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他的态度,极其倨傲,仿佛不是在请人,而是在下命令。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整个药铺,瞬间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