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仙路-《幻想之源》

  成仙路?

  修仙路,

  成仙路断绝,

  是不是就是修仙路断绝,修仙到顶了,没法继续了。

  末世不能成仙,

  断绝原因实际上就是资源有限,

  无法继续提供这个成仙的资源了。

  所谓末法时代,无人能成仙,

  实际上就是门阀阶级过多,

  上面资源早已被瓜分完毕,

  只剩下残羹剩饭,没人能靠这一点点饭生存,

  还得多兼职,多学本事。

  那这个不末法,谁末法。

  不过呢,谁又能确定成仙路只有一条,

  资源虽然只有那么多,没准还有未开发的其他资源,

  视角不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

  开发世界的方法不同,

  没准哪一天理解世界的方法突然变了,

  然后能利用更多的待开发资源,产生更多的资源呢。

  以前不能用电,现在能用,

  以前不能用核电,现在能用,

  以前不能用水,风发电,现在能用。

  任何观点,只是局限当下的总结罢了,

  没有资源成仙,只是思维狭隘了。

  氢能总有能用的一天,只是现在脱离不了束缚。

  仰望天空,看向古时候,那么多的九曲十八弯,一串串一朵朵,那么多的天庭神仙,那么多的地府神职,

  实际上是割韭菜的神,每个地方信一个土地神,城隍,每个地方膜拜的大神众多,

  古时候的造神运动,

  实际上是看上了旧古里百姓的香火钱,

  古时候地方上门阀众多,都想分一杯羹,什么白莲教,什么天主教,什么上帝,什么下帝......什么神啊,

  造神收钱,

  于是你看这旧史里,成仙路上面的东西,

  书写的都是无尽的神神鬼鬼,

  都是为了捞钱造出来的傀儡,

  没一个真心对待百姓的,

  割韭菜,割辣条,割草......

  邪得很,太邪了......

  堂堂正正的干活,没钱赚,没活路。

  坑蒙拐骗偷盗抢劫反而有钱赚,

  飞升成仙,反而被瓜分吃掉,

  何尝不是被门阀小鬼分割,

  只要门阀看上你的东西,

  那就想方设法搞到手,下绊子,

  当然这样看,是有点邪恶了,

  毕竟这世界不允许太过邪恶的想法,

  而是需要纯良的想法,

  也许那些神神鬼鬼都是保护百姓的吧,

  只是若是保护百姓,

  那为什么很少人成仙了呢!

  是资质不够,没有灵根,是你不够努力,是自己的问题,

  绝对就是这样的,没其他原因,都是自己的原因。

  辛苦升仙,却沦为食物,也是自己实力不够,绝对是这样的。

  ————

  传说,大树下有一群羊,

  群羊生了很多羊,

  每只羊都需要草来养活,

  羊群越来越多,

  大树下的草越来越少,

  为了生存,

  群羊只能控制数量,

  同时种草,

  眼看着曾经翠绿的草地日渐稀疏,露出了褐色的泥土,羊群中弥漫着不安。

  老羊们忧心忡忡地望着瘦弱的幼崽,强壮的羊也因争夺所剩无几的草料而开始摩擦。

  危机,不再是预言,而是悬在每只羊头上的利剑。

  终于,在一个草叶几乎啃食殆尽的黄昏,羊群聚集在古老的大树下,做出了艰难而一致的决定:

  “控制数量”,它们并非无情,而是深知生存的残酷。

  新生命的诞生被严格限制。

  这决定伴随着哀伤的咩叫和母羊不舍的泪水,但为了整个族群的延续,这是必须承担的苦涩。

  羊蹄笨拙,不懂翻土,不识草种。

  起初,它们只能笨拙地用蹄子刨开干硬的泥土,衔来远处找到的草籽,胡乱撒下。

  风吹雨打,许多种子未能发芽。

  嘲笑声偶尔在羊群中响起:“羊天生就该吃草,不是种草!这是徒劳!”

  几只最年长、见多识广的老羊,回忆起风带来的种子落在湿润土壤上就能生长的景象。

  它们引导羊群寻找水源附近的松软土地,观察哪些草在旱季也能存活。

  同时,工具需要改进,年轻的羊觉得,用蹄子刨地效率太低了!

  一只年轻、爱琢磨的羊,用树枝磨尖了石头,绑在蹄上,做出了简易的“蹄铁铲”。

  虽然粗糙,但翻土效率大大提高。

  羊群开始利用工具,进行原始的创新。

  种草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意味着部分羊要暂时少吃草去劳作。

  羊群建立了轮换制度:一部分羊负责守卫领地、照顾幼崽和寻找残存的草料;另一部分则专心种草。

  草的生长需要时间,远快不过饥饿的催促。

  在第一批草苗破土前,是最黑暗的时期。

  羊群靠着坚韧的意志和对未来的信念支撑着。

  羊群发生了暴动,很多羊在暴动中死去,

  存活下来的羊,怀着哀伤,埋葬了那些死去的羊,

  草场在死去的羊的浇灌下,变得更绿。

  渐渐地,第一片由它们亲手播种的小草场泛起了嫩绿。

  虽然微小,却像黑夜中的星光,点燃了整个族群的希望。

  羊群沸腾了!它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片新绿,不让任何一只羊提前啃食。

  它们不断改进方法:知道在雨季前播种最好,学会了收集自己的粪便作为肥料,甚至发现某些野草种子特别耐旱高产。

  尝到甜头后,种草规模不断扩大。它们不再局限于大树下,而是有规划地向周边适宜的土地拓展,形成了一片片“羊造绿洲”。

  新长出的草吸引了昆虫和小动物,它们的活动又反过来疏松了土壤。

  羊群发现,适度啃食像修剪一样反而能促进草的分蘖生长。

  它们开始理解并主动参与维护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

  多年过去。大树依然苍劲,但树荫下不再是唯一依赖的草场。

  树周边的土地也分割出了一个个草场,

  而新的生命又出现了,

  羊群的数量稳定在一个土地能承载的范围内。

  一只小羊羔在新生的草地上蹦跳,好奇地问老羊:“爷爷,草不是自己长出来的吗?”

  老羊望向远方那些由祖辈蹄印踏出、如今生机盎然的草场,慈祥地说:

  “孩子,草会自己生长,但丰饶需要智慧去播种,需要节制去守护,更需要无数双蹄子共同耕耘未来。记住,我们不仅是吃草的羊,更是这片土地的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