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无人驾驶-《带货大唐:开局请李世民嗦泡面》

  光影流转,画面最终在燕京南站广场再次定格。

  周仪走在前方,朱瞻基和杨士奇推着轮椅紧随其后,几人站在了喧嚣的十字路口。

  几人都有些愣神,明显还未从高铁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视线所及,是比津海更为密集的都市丛林,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霓虹,立交桥上川流不息。

  “这里……”

  朱瞻基环顾四周,眼里充满了茫然。

  他在津海尚能凭着河流走向辨出方位,但眼前这片天地,让他彻底迷失了方向。

  “先生,我们……当真已在燕京?

  为何此地景象,与我记忆中的燕京……竟无半分相似之处?”

  周仪微微一笑,目光扫过这片繁华之地:

  “殿下未曾认错,此地确是燕京。

  我等立足之处,乃燕京南站。在殿下所处的永乐年间,此地应属大兴县治下。”

  “大兴县……”

  一旁的杨士奇喃喃接话,此刻脸上交织着追忆:

  “老朽记得……那只是一片农桑之地,鸡犬相闻,何曾想……”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眼前这流光溢彩的盛景吸入肺腑:“何曾想,六百年沧海桑田,昔日的村舍,今日竟如此繁华!这……”

  轮椅上的朱棣,目光穿透人流。

  他心中那份对故都的牵念,此刻似乎愈发强烈起来,他忍不住开口:

  “先生,您此番带弟子来燕京,可是……要去看一看那六百年后的紫禁城?

  弟子,今日不知有幸,能到此一览嘛……”

  他的语气带着丝不自信,似乎是8岁时的一段记忆,让他此刻心头有些没底。

  “陛下放心,紫禁城,如今是还在的。”

  周仪察觉出他脸上的异色,解释道:

  “不过今日,我们的目的地并非紫禁城,只是沿途可能会路过那里。”

  话音未落,周仪已从袋里掏出手机,开始一顿操作。

  约莫一分钟后,伴随着电机嗡鸣声,一辆七座SUV稳稳停在了几人面前。

  车门自动滑开。

  几人再次被这神奇的召唤之术所震撼,在周仪指引下,依次坐入车内。

  朱瞻基坐定后,目光立刻被车窗外的其他车辆吸引,他敏锐地发现了不同,

  那些车辆里,分明都坐着一位“驭者”,而他们这辆车,前方驾驶位竟空无一人!

  “先生!”

  朱瞻基忍不住指着窗外,声音带着强烈振奋:“那些车辆皆有驭者操控,缘何我等所乘之车……竟能自行奔走?

  莫非……此车亦是先生法术驱使?”

  “呵呵,陛下,后世可没那么多法术。”

  周仪坐在前方副驾驶,笑着解释:“此乃‘无人驾驶技术’,并非仙法之术,而是后世工业智慧结晶。”

  他指着汽车的中控屏,语气带着几分自豪:

  “这汽车问世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光景。从最初依靠蒸汽喷吐之力,再到后来燃烧石油、电力驱动,其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至如今,在我华夏诸多城市,此类无人操控的汽车,已非罕见之物。

  或许再过十载,殿下再来此间,便会发觉,华夏大地之上,也许就全是无人驾驶的汽车了。”

  一旁朱棣听得入神,眼中再次闪过惊异与的光芒。

  他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喃喃自语:“无需牛马,亦无需驭手……机关之术,竟能精妙至此!?

  便是鲁班再世,墨翟重生,亦不过如此罢……”

  .

  与此同时,

  大洋彼岸的直播间里,沃特激动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Bro,你们看到没有!他们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商用了,刚刚居然还有人质疑他们的高铁!?”

  卡特对他的一惊一乍已习以为常,脸上露出苦笑:

  “不得不承认,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难题,华夏在部分城市的商业化应用,确实走在了前列。

  想想看,这不仅仅是方便,更代表着效率和安全性的巨大提升。”

  “提升?Bro,这是革命!”

  沃特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

  “这比我们那些还在实验室里的玩意儿强太多了!而且周说十年后可能满街都是!华夏人简直太疯狂了!

  我之前去过深城,他们的外卖甚至用无人机送!就在天上飞!

  卡特,你敢信吗?这绝对是地球上最赛博朋克的地方!”

  弹幕再次被点燃:

  “WTF!?无人驾驶出租车???周不是在拍科幻片吧??”

  “卡特教授都说领先了!看来是真的!华夏城市太魔幻了!”

  “无人机送外卖?!沃特说的是真的吗?求科普!”

  “赛博朋克2077真人版!华夏太让人惊叹了……”

  “破防了!我们还在争论油车电车,人家已经进化到‘无人车’了……”

  “十年后满街都是?上帝……我感觉自己像个山顶洞人……”

  .

  画面中,SUV保持着匀速行驶,穿梭在燕京马路上。

  窗外,是流动的都市画卷,摩天大楼、高架桥、各类LED电子屏、行色匆匆的人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瞻基和杨士奇贪婪地看着窗外一切,试图将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刻入脑海。

  朱棣则显得更为沉静,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掠过那些建筑群,似乎在寻找某些记忆中的坐标。

  忽的,

  眼神最为锐利的朱瞻基身体前倾,抬手指向了车窗外:

  “皇爷爷!快看!是承天门!是承天门啊!”

  朱棣猛地一震,顺着孙儿手指的方向望去。

  车窗外,那座巍峨耸立、红墙金瓦的建筑正越来越近,愈发清晰。

  夜晚的路灯下,那熟悉的轮廓,那厚重的基座,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城楼……

  虽然周围环境早已沧海桑田,但那城门,如同定海神针,依然矗立在原地。

  “承天门,六百年了……”

  朱棣的声音变得哽咽。

  这座他亲自督造、赋予新生的地标,跨越六百年风霜,再次出现在他眼前,

  它依然庄严,依然雄伟,甚至比记忆中更加气势磅礴。

  周仪的声音在三人耳旁适时响起:

  “紫禁城……陛下您当年主持修建的这座宫阙,如今已成为一座向全世界人民开放的场所——故宫博物院。

  它不再属于某个皇家,不再禁锢于深宫高墙之内。”

  周仪目光扫过广场上如织的人群:

  “如今的紫禁城,它属于这后世亿万华夏儿女,是这个民族历史中,最璀璨夺目的符号之一。

  您看这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敬仰与好奇而来,瞻仰的,正是您与无数先辈留下的这份遗产。”

  朱棣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广场上,看着欢声笑语的人群,看着那飘扬的旗帜,

  看着这曾经象征大明皇权的建筑如今融入人间烟火,成为民族共同的图腾。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

  有欣慰,有释然,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价值认同。

  他嘴唇颤抖着,良久才发出一声重叹:

  “如此……弟子朱棣,值了!这大明……也值了!”

  直播间内,弹幕瞬间化作一片情感的海洋:

  “泪崩了!朱棣:值了!大明值了!”

  “永乐爷您看到了吗?您的紫禁城还在!我们每个华夏儿女都在守护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永乐大帝千古!”

  “后辈子孙,永不忘大明功绩!不忘您迁都定鼎的壮举!”

  “紫禁城是根!承天门是魂!感谢老祖宗留下这么宝贵的遗产!”

  “看到陛下落泪……我也忍不住了……这盛世,如您所愿啊!”

  “您修的城墙还在守护我们,您开的海路还在连接世界!陛下安息!”

  “值了!真的值了!大明二祖功业,永载青史!华夏永志不忘!”

  ……

  SUV载着众人继续向前行驶,

  终于,在一个路口缓缓停下。

  几人合力将朱棣的轮椅抬下车,双脚重新落地,朱棣深吸了一口现代都市的空气,目光下意识扫向周围。

  忽的,他瞳孔骤然收缩,下意识望向前方。

  就在街对面,有一座大得超乎想象的建筑,立在那,显得无比突兀与醒目。

  “先生,那是何物!?怎生得……如此……怪诞?”

  周仪望着都有些发傻的三人,露出笑意:

  “走吧,几位!就是这里。

  有场盛会,要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