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金帐覆亡启反攻-《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紫禁城,乾清宫。

  殿内落针可闻。

  一份来自西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随意丢弃在御案一角,奏折的明黄色边角已经卷曲。

  康熙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着膝盖,一动不动。

  他维持这个姿势已经有半个时辰了。

  殿下侍立的太监连呼吸都刻意放缓,生怕惊扰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金帐汗国,亡了。

  那个盘踞漠西草原百余年,曾让大清都感到棘手的庞然大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倒塌了。

  没有想象中的连天烽火,没有旷日持久的围城血战。

  军报上的描述简单得令人心悸。

  汉军兵锋所指,金帐王庭一夜覆灭,大汗授首。

  康熙的指尖在冰凉的扶手上划过,那上面雕刻的龙纹硌得他指腹生疼。

  他想不通,李信是如何做到的。

  更让他心头发紧的,是这之后的事情。

  “皇上。”

  大学士索额图向前一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金帐汗国一灭,汉贼便彻底掌控了西域。”

  “从此,他再无西顾之忧。”

  索额图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康熙的心口。

  是啊,再无西顾之忧。

  一头猛虎,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转过头,将它那闪着寒光的獠牙,对准东方,对准大清。

  康熙缓缓抬起头,脸上一片铁青。

  “索额图。”

  “臣在。”

  “传朕旨意,命盛京将军额图浑,即刻调盛京八旗精锐两万,日夜兼程,驰援肃州。”

  索额图心头一凛。

  盛京八旗,那是大清的龙兴之兵,是最后的预备队,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

  皇上这是真的感到威胁了。

  “喳。”

  康熙的命令没有停。

  “再传旨周培公。”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焦躁。

  “命他一个月内,必须补全肃州至嘉峪关一线的铁链防线,所有壕沟必须挖深加固,不得有误。”

  “一个月?”

  索额图失声惊呼。

  那条防线何其漫长,工程浩大,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

  康… …

  康熙没有理会索额图的惊愕,只是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目光看着他。

  “朕说,一个月。”

  “……喳。”

  索额图躬身领命,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退下后,乾清宫再次恢复了死寂。

  康熙靠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能做的都做了。

  剩下的,只能看周培公,看天意了。

  ……

  肃州,总督府。

  周培公接到圣旨的时候,手都在抖。

  一个月,补全铁链防线。

  他看着地图上那条蜿蜒曲折的防线标记,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来人。”

  “大人。”

  “传令下去,肃州、甘州、凉州三地,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全部征调,往防线服役。”

  幕僚大惊失色。

  “总督大人,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田地无人耕种,秋收将颗粒无收,百姓……”

  “百姓?”

  周培公惨笑一声。

  “皇上只给了我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后,防线若有疏漏,你我,还有这满城的百姓,谁能活?”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绝望的疯狂。

  “照我说的办。”

  “若民夫不够,就去抓。”

  “城里城外的流民,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给我押到工地上。”

  “敢有违抗者,就地正法。”

  命令传下,整个陕甘地区怨声载道。

  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青壮被皮鞭驱赶着,日夜不停地在戈壁上挖掘壕沟。

  哭喊声,咒骂声,与风沙声混杂在一起,让这片土地的天空都蒙上了一层灰色。

  千里之外的伊犁,安西都护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都护府大堂,张猛一身戎装,面带喜色,向着黑水城方向的信使高声汇报。

  “禀报汉王,西域三州赋税,已尽数收缴入库。”

  “共得粮储一百五十万石。”

  “另有金银布帛无数。”

  “此批粮草,足以支撑我十万大军,征战一年有余。”

  信使将每一个字都牢牢记下,不敢有丝毫错漏。

  捷报很快传回了黑水城。

  中军帅帐之内,李信看着手中的军报,脸上却无多少波澜。

  钱粮,只是基础。

  真正的反攻,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放下军报,对着帐外喊道。

  “燕九。”

  一道青色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帐内,单膝跪地。

  “属下在。”

  燕九的声音永远那么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李信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在地图上划过。

  “交给你两件事。”

  “汉王请讲。”

  李信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一个名为“河南”的省份。

  “第一路人,潜入河南。”

  “河南?”

  燕九有些意外。

  “那里是中原腹地,清廷统治稳固,我们的人手……”

  “我不要你们去刺杀,也不要你们去攻城。”

  李信打断了他。

  “我要你们去煽动流民。”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连年大旱,黄河泛滥,河南的流民已经数以百万计。他们缺的不是造反的胆子,而是一个火星。”

  “你们,就去做那个火星。”

  “在清廷的肚子底下,给我点起一把火。火不用烧得太旺,但一定要一直烧着。”

  李信的目光转向燕九。

  “朝廷的兵就那么多,东边乱了,西边就得抽人去弹压。”

  “我要的,就是让康熙首尾不能相顾。”

  燕九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李信的意图。

  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步棋,却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牵制清廷的兵力,为西线的主力进攻创造最好的条件。

  “属下明白。”

  “第二路人。”

  李信的手指从河南移开,缓缓滑向了西边,停在了一片广袤的高原上。

  “去青海。”

  “去联络羌人、藏人的各个部族。”

  “告诉他们,我李信,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做生意。牛羊马匹,我都要。粮食、茶叶、铁器,我都可以给他们。”

  燕九的呼吸凝滞了。

  如果说,第一路是佯攻,是牵制。

  那么这第二路,就是在为未来布局。

  青海之南,便是四川。

  汉王,这是在为南下四川,迂回包抄清廷后路,做长远的准备。

  一东一西,一虚一实,一近一远。

  整个天下的棋局,仿佛都在汉王的心中。

  “去吧。”

  李信挥了挥手。

  “记住,这两件事,要办得隐秘,办得漂亮。”

  “属下遵命。”

  燕九的身影再次消失在帐内。

  李信独自在沙盘前站了许久,然后转身走出了帅帐。

  黑水城外,格物院的工坊内,热火朝天。

  王希看到李信亲自前来,连忙迎了上去,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汉王,您来看。”

  他指着一排用帆布盖着的大家伙。

  “新式七五野战炮,已经造好了十五门。”

  “炮身更轻,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李信走上前,掀开其中一块帆布。

  一门造型流畅,闪着金属光泽的火炮出现在眼前。

  它比旧式的红夷大炮要小巧许多,却透着一股更加危险的气息。

  “好。”

  李信的手掌在冰凉的炮身上抚过。

  “跳雷呢?”

  “研发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王希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保证让建奴踩上去,就再也下不来。”

  李信点了点头,心中有了计较。

  “王希。”

  “属下在。”

  “火器供应,要分清主次。”

  “优先保障东进部队,所有新式火炮,全部配发给他们。”

  “是。”

  “另外,再为我准备一批轻便的装备。”

  李信补充道。

  “山地作战用的短火铳,轻便的臼炮,还有方便携带的炸药包。”

  王希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应下。

  “属下明白,会立刻安排人手,专门打造。”

  李信嗯了一声,目光越过工坊,望向了东方。

  那里,是肃州,是甘凉,是整个天下。

  反攻的齿轮,已经开始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