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智慧遗影-《觉醒神明:从神话世界成为神明》

  真正的钥匙,并非蛮力,而在于“调和”与“认可”。

  再次做好准备后,林谈与史宇第三次潜入湖底深井,重返那扇密宗石门前。这一次,林谈没有急于触碰石门,而是首先深吸一口气,将心神沉静下来,努力摒弃所有杂念和对抗意识。他左手紧握星核之钥,将其轻轻抵在石门中心,右手则抚摸着手指上的黑图书馆戒指,将自身的精神缓缓沉浸其中,努力去感应、去共鸣那源自仓颉与犍尼萨的、包容而智慧的博大意境,同时,他也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蚩尤印记的力量,并非用于冲击,而是将其内蕴的、属于远古兵主的“界定自我”“斩破虚妄”的特质,作为一种稳固心神、锚定现实的“基石”。

  星核之钥再次亮起幽蓝光芒,如同脉络般注入石门上的梵文经咒。黑图书馆戒指上的七神符号也随之流转,散发出温和而睿智的光辉。这一次,能量的流动不再是冲突与对抗,而更像是一种缓慢的、试探性的交融与验证。石门上的密宗经文逐一亮起,金色的佛光不再刺目狂暴,而是变得庄严肃穆,如同沉睡的守卫被熟悉的脚步声唤醒。林谈能清晰地感觉到,两股古老而强大的力量:一方来自东方的智慧之神,另一方来自雪域高原的佛法守护者,正在通过他手中的信物和他的精神作为媒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与确认。

  周围的空间不再沸腾,那些扭曲痛苦的精神投影也并未浮现。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声在溶洞中回荡,那是封印正在被正确程序逐步解除的征兆。

  终于,当星核之钥、黑图书馆戒指与石门上的封印达到某种完美的和谐共振时,一声低沉却顺畅的、仿佛巨石磨盘缓缓转动的巨响传来,那扇沉重无比、刻满了密宗经文的石门,这一次,既没有化为能量漩涡,也没有只是裂开缝隙,而是沿着某种看不见的轴心,平稳地、无声地向内缓缓开启,露出了其后那尘封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秘密藏书室。

  没有狂暴的能量宣泄,没有恐怖的精神污染,只有一股混合着古老尘埃与智慧沉淀的、冰凉而干燥的空气,从中缓缓流出。

  石门之后,并非想象中的幽暗闭塞。当林谈和史宇迈步踏入其中时,一股清凉、干燥、带着陈年书卷和特殊香料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身后的石门在他们进入后,并未立刻关闭,而是维持着开启的状态,门上的经文流转着平和的金光,仿佛在静静等待。

  眼前是一个并不算特别宽敞,却异常高耸的圆形石室。石室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皆由那种黝黑吸光的石材整体雕琢而成,严丝合缝,浑然一体。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林谈之前惊鸿一瞥所见的那几排青铜书架。

  这些书架的风格与黑图书馆主馆如出一辙,古老、简洁、充满几何美感,材质非金非木,触手冰凉且蕴含着微弱的能量。书架上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各种载体的知识:有卷轴,材质似乎是某种异兽的皮革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植物纤维,边缘已经磨损,却依旧坚韧;有线装古籍,纸页泛黄,墨迹却清晰如昨;有玉板,上面用极其精细的微雕技术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案;甚至还有一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特殊薄片,上面记录的信息显然需要特殊方式读取。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致的宁静与专注,仿佛时间在这里的流速都变得缓慢下来。每一卷书、每一片玉板,都像是一个沉睡的智者,等待着被正确的人唤醒。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黑图书馆!”史宇惊叹道,他小心翼翼地用扫描仪记录着一切,生怕惊扰了这份跨越千古的沉静。

  林谈的目光则被石室中央的一个低矮圆形石台吸引。石台上空无一物,光滑如镜。但当他的目光落在上面时,他手指上的黑图书馆戒指和手中的星核之钥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发出柔和而持续的光芒。

  仿佛是被这光芒激活,石台的中心,一点微光骤然亮起,随即迅速扩散,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汁,却又带着璀璨的星辉。光芒扭曲、凝聚,最终化为了两个清晰无比、却略带透明的人形光影。

  左边的一位,身形颀长,穿着古朴的东方袍服,面容慈和而睿智,双眼仿佛蕴含着宇宙星河的运转,手中虚托着无数闪烁流转的字符,正是华夏文明传说中的文字始祖,仓颉。

  右边的一位,象首人身,体型敦厚,嘴角自然上扬带着慈悲的笑意,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与包容,手中则虚托着一卷仿佛由光芒构成的、不断展开又合拢的经卷,正是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与破障之神,犍尼萨。

  这两个光影并非实体,也不是残魂,更像是预先设置好的、蕴含着一丝创造者意志的信息投影。

  仓颉的投影缓缓开口,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回荡在林谈和史宇的意识深处,古老而平和,带着一种穿越无尽时空的沧桑感:“后来的探寻者,你们终于来到了这里。无需惊讶,这并非真实的我们,只是我们在离开此界之前,于时空的长河中窥见的一缕轨迹,知晓终有一日,会有人手持信物,踏足此地,故留下此影,以述缘由,以警后人。”

  犍尼萨的投影微微点头,接口道,他的声音则更加浑厚温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能至此地,证明你们已得到了星核之钥的认可,亦与智慧殿堂结缘。更证明,你们所处的时代,或许正面临着我们当年所预见、并试图警示的危机。”

  林谈和史宇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这来自远古的留言。他们明白,这或许是揭开一切谜团的关键。

  仓颉的投影继续道:“此间藏书,乃我与犍尼萨游历此界,汇集关于‘外界’与‘本源’之重要记载所在。其中多数,已送至更大的智慧殿堂保存,此处所留,皆为核心之核心,亦是引来后来守护者加固封印之因。”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落在林谈和史宇身上:“你们所面对的,无论是称之为‘星神’,还是‘古圣’,它们的力量本质,皆非源自此方世界。它们……皆来自天外,来自那无垠且冷漠的深空。”

  犍尼萨的投影补充道,语气变得凝重:“然而,需谨记一点:星神与古圣,虽表现形态、行事方式乃至追求目标看似迥异,甚至彼此敌对、征伐不休……但它们,同根同源。”

  “同根同源?”林谈忍不住低声重复,心中巨震。这个消息太过惊人,完全颠覆了他们之前的认知。那些扭曲疯狂的星神眷族,和那些散发着“温暖恶意”、试图扮演救世主的古圣,竟然是同源?

  “是的,同根同源。”仓颉的投影确认道,“它们或许诞生于同一片遥远的星海,或许源自同一个古老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母体。它们的本质,都是试图将自己的秩序、自己的存在方式,强加于所到之处的‘外来者’。星神倾向于吞噬、扭曲、同化,将万物化为其蔓延的温床;而古圣,则更倾向于引导、诱惑、信仰收割,让众生成为其存在的锚点与资粮。方式不同,其‘外来’与‘强加’的本质,并无二致。”

  犍尼萨的投影接话:“在遥远的过去,古圣曾先一步抵达此界,它们甚至曾与地球上一些早期的原生神性存在有过接触和……交易。它们提供了一些知识、一些力量上的帮助,或许也曾看似‘帮助’过某些文明渡过难关。”

  仓颉的投影语气转为严肃:“但这绝非善意。它们的帮助,如同播种,最终目的是为了收割。它们给予的知识往往带有陷阱,它们赐予的力量必然埋藏枷锁。它们并非可靠的盟友,它们的最终目的,始终是让此界归于它们的体系之下。切记,不可因它们与星神的敌对,或因它们曾展现的些许‘帮助’,就对其抱有幻想,放松警惕。它们,同样危险,甚至……因其更具欺骗性,而更为致命。”

  这番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林谈和史宇的心头。原来真正的敌人,并非单一的某一阵营,而是两种同源却表现各异的外来入侵力量!而他们之前对古圣的些许疑虑,此刻得到了远古智慧的直接证实。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林谈下意识地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两位投影似乎预见到了这个问题。仓颉的投影缓缓抬起手,指向房间一侧的一个书架。那个书架明显与其他不同,是由一种温润的白玉打造,上面只摆放着寥寥几件物品:一枚玉简,一个小巧的青铜香炉,还有几片紫色的水晶薄片。

  “星神与古圣之力,其污染根植于精神与生命本源,常规手段难以祛除。”仓颉的投影说道,“然万物相生相克,在此界漫长的岁月中,亦有能与之抗衡、乃至净化之物。”

  犍尼萨的投影指向那枚玉简:“此简中,记载了数种利用此界原生矿物、植物以及特定能量场,构建‘清静结界’与‘涤魂仪式’的方法。可一定程度上隔绝、削弱乃至缓慢净化低浓度的污染。”他又指向那青铜香炉:“此炉点燃特制的‘定魂香’,其烟雾可安抚受污染而狂乱的精神,稳固心智,对抗低语侵蚀。”

  最后,他指向那几片紫色水晶薄片:“此物最为珍贵,乃‘雷击辟邪紫晶’,蕴含天地至阳至刚的雷霆之力,对两种外来污染皆有极强的压制和净化作用。可研磨入药,可布置阵眼,亦可贴身佩戴,守护灵台清明。然其形成极其困难,数量稀少,需谨慎使用。”

  “这些方法,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无法根除深植的污染,更无法对抗它们本体的力量,但或许……能在黑暗的时刻,为你们,为更多的人,争取一线生机,保留一丝火种。”仓颉的投影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望与沉重。

  交代完这些,两位投影的光芒开始微微闪烁,变得有些不稳定。

  “时空的轨迹已然模糊,我们的留言即将抵达尽头。”仓颉的投影声音逐渐减弱,“未来的道路艰难且遍布迷雾,唯望智慧与勇气能与你们同行。警惕来自群星的任何‘馈赠’,无论它包装得如何美好……守护此界,守护这万千生灵自行演化的……可能性……”

  犍尼萨的投影也露出最后的慈悲笑容:“愿智慧破除迷障,愿勇气照亮前路……众生……皆有其路……”

  话音落下,两位远古智慧之神的身影如同风中残烛般闪烁了几下,最终彻底消散,化为了无数细碎的光点,融入了石室的空气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石室中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那白玉书架上静静放置的、承载着希望与警示的宝物。

  林谈和史宇久久无言,沉浸在刚才那番跨越时空的对话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和震撼之中。

  同根同源的外敌……不可信任的古圣……以及,应对污染的方法……

  林谈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无比郑重地拿起那枚玉简、那个小香炉以及那几片珍贵的紫色水晶薄片。它们并不沉重,却仿佛承载着整个世界的希望。

  “我们该上去了。”林谈的声音有些沙哑,“需要立刻把这些东西带回去,进行分析和复制。仓颉和犍尼萨的警告,也必须让所有人知道。”

  史宇重重地点了点头,小心地将探测器对准了白玉书架和其他一些看起来至关重要的典籍,进行最后的扫描记录。

  当他们转身,走出这间湖底图书馆时,身后的石门缓缓闭合,上面的密宗经文再次隐没,将所有的秘密重新封存于黑暗与寂静之中。

  但这一次,离开的人们,心中不再是纯粹的迷茫与沉重,而是多了一份清晰的警示,和一份……来之不易的、微弱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