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站稳脚跟与新的野望-《我叫金三鑫》

  百货大楼柜台的代销协议,如同给金三鑫的“翻新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首批铺货数量不多,但稳定的销量和正规渠道带来的品牌效应(尽管是隐形的)是巨大的。资金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回流,金三鑫终于摆脱了之前那种提襟见肘、如履薄冰的状态。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了“工作环境”。他在离电子信息城不远的一条僻静巷子里,租下了一个只有十几平米、但带有一个小院子的旧平房。这里成了他专门的“工作室”兼临时仓库,终于不用再把一堆破烂堆在家里,也不用总去叨扰韩师傅那本就狭小的店铺。他添置了更齐全的工具,一张旧但结实的工作台,甚至咬牙买了一个二手的示波器,让韩师傅都点头称赞了几句。

  孙浩那帮人,在经历了上次的“样品危机”后,被金三鑫狠狠训斥了一顿,并立下了更严格的“收货标准”——凡是来自潮湿、盐碱环境可疑区域的电子垃圾,一律不收,价格再低也不要。孙浩虽然嘴上不服,但看在稳定提成的份上,倒也执行了下去。他的“信息网”似乎也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送来的东西质量有所提升,偶尔还能找到一些稀罕的老物件,比如还能工作的任天堂红白机,让金三鑫惊喜不已。

  李婉清俨然成了这个小小“工作室”的管家。她弄来了一本正经的账本,学着电影里的样子,一丝不苟地记录每一笔进出,虽然字迹依旧不算工整,但错误率大大降低。她还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扫帚和抹布,每次来都要把工作室里外打扫一遍,嘴里念叨着“像个狗窝一样”。金三鑫看着她忙碌的小身影,心里有种莫名的踏实感。有时他会教她辨认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她学得很认真,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金三鑫仿佛看到了她跑田径时的样子。

  然而,李婉清也敏锐地感觉到,金三鑫的世界,正在以一种她快要跟不上的速度扩张。这种焦虑,在苏小萌再次来访时,达到了顶峰。

  苏小萌是坐着家里的小轿车来的。她穿着藕荷色的连衣裙,像一朵清新的荷花,与这个充斥着金属和焊锡味道的小院格格不入。她是来了解代销情况的,顺便带来了她父亲朋友——那位柜台经理的一些反馈和建议。

  “金三鑫,你这地方……挺有特色的。”苏小萌环顾四周,语气听不出褒贬,但眼神里的优越感难以掩饰。她看向李婉清,微微一笑:“婉清同学也在啊,真是辛苦你了,帮你表哥打理这些。”

  一句“表哥”,刻意拉近了金三鑫的距离,又将李婉清定位成了“帮忙的”。李婉清的脸瞬间绷紧了,握着抹布的手指用力到发白,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金三鑫皱了皱眉,苏小萌这种不动声色的划分界限,让他有些不舒服。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客气地将苏小萌请进屋里,向她汇报了销售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她带来的市场反馈——比如客户对游戏种类的要求,对包装的建议等。

  苏小萌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些颇具商业眼光的看法,比如:“除了游戏机,是否可以拓展一下复刻版的随身听?现在年轻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