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花看着越发端庄秀丽的大女儿陈巧菱,开口道:“巧菱和文书家的婚事,拖了也有些时日了。
之前总是咱们家忙,人也不齐。
如今耀祖也考完了,家里这件最大的喜事也办了,是不是该把大丫头的婚事提上日程了?刘家那边,可是来催过好几回了。”
陈大勇点头:“是该办了,文书那孩子咱们都看在眼里,是个踏实稳重的,今年又考上了童生。对巧菱也好。这门亲事,我满意。”
陈巧菱闻言,脸颊微红,低头抿嘴笑了笑,显然对这门亲事也是极为称心的。
这时,小婶刘翠兰也看向自家已经十七岁的二女儿陈俐楠,叹了口气道:
“说起来,咱家二丫头年纪也不小了。这些年来说亲的倒是不少,可总没遇到特别合心意的。
也是这丫头心气高,硬说要挑个好的,现在你弟弟回来了,也让你弟弟给你掌掌眼。
如今耀祖是秀才案首,身份不同往日,这亲事更不能随便。”
她说着,目光热切地看向陈耀祖,“耀祖啊,你现在认识的人多,见识也广,能不能……帮你二姐留意着,寻一门像你大姐夫家那样,家风好、子弟上进的亲事?”
要是以往的刘翠兰看到姑娘这么大了,肯定着急,现在自家日子越过越好,也是心疼闺女想要多留两年。
一直安静坐着的陈俐楠,听到母亲的话,脸上并没有寻常姑娘家议亲时的羞涩。
反而微微蹙起了眉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陈耀祖起初没太在意,正想在脑海中筛选一下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却见二姐陈俐楠猛地抬起头,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快步走到堂屋中央,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地说道:
“娘,不用劳烦弟弟帮我找了。女儿……女儿已经有了心仪的人。”
这话如同平地一声雷,瞬间让整个堂屋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惊愕地聚焦在陈俐楠身上。
反应最激烈的自然是刘翠兰。
她“嚯”地站起身,又急又气,指着女儿道:“你……你个死丫头!胡说什么呢!
大庭广众的,说这些也不知羞!
你什么时候有的心仪之人?是哪家的?做什么的?你怎么认识的?”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了过去。
家里其他人也都震惊地看着陈俐楠,好奇、担忧、疑惑,种种情绪交织。
陈俐楠被母亲连声质问,脸色白了白,看着家人追问的目光。
她咬了咬下唇,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低声道:“是……是镇上李木匠家的儿子,李永。”
“李木匠?!”刘翠兰眼前一黑,差点没站稳,被身旁的陈二喜赶紧扶住。她捶胸顿足,声音带着哭腔:
“我的老天爷啊!你怎么……你怎么就看上个木匠啊!
要是以前,咱家这条件,能找个手艺人的儿子,娘也就认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啊!你弟弟是秀才案首!你以后就是秀才老爷的亲姐姐!你怎么就这么猪油蒙了心啊!”
她越说越激动:“娘不指望你找个像文书那样的读书人,但好歹也得是个家境殷实、有头有脸的人家吧?
一个木匠的儿子……这……这让我和你爹的脸往哪儿搁!”
相较于妻子的激烈反应,陈二喜虽然同样惊讶,但更多的是冷静。
他按住激动的刘翠兰,沉声问女儿:“俐楠,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咱家以前日子也穷。
你告诉爹,那李永为人怎么样?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认识了多久?
最重要的一点,他既然与你两情相悦,为何迟迟不上门提亲?
让你一个姑娘家,等到这个年纪,还要自己开口?”
陈耀祖在一旁听着,也暗自点头。小叔问到了关键。
家境贫富尚在其次,关键是那李永的人品和担当。
若他真是个有骨气、负责任的好儿郎,即便家境清寒,也该早早表明心意,努力争取。
而不是让二姐苦等至今,还要在家人逼问下才被迫说出。
单从这一点看,陈耀祖对那李永的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
陈俐楠见父亲没有立刻否定,眼中燃起一丝希望,急忙解释道:
“爹,娘,永哥他……他人很好的!忠厚老实,手艺也好!
我们……我们是在给小弟送饭认识的,后来……后来他偶尔会帮我搬些重物……他……他不是不想提亲。
是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木匠学徒,家境又普通,怕……怕咱们家看不上他,所以一直不敢……”
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既是委屈,也是为情郎辩解。
堂屋里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大姐陈巧菱和三姐陈清芷见状,连忙上前将哭泣的陈俐楠拉到里屋去安慰。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陈铁柱作为一家之主,清了清嗓子,发话道:
“好了,都别吵吵了。二丫头既然说了,那咱们也不能不听。老二,”
他看向陈二喜,“你在镇上熟,门路多,这两天就去仔细打听打听,那个李木匠家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他儿子李永,为人究竟如何,手艺怎么样,在街坊邻里间风评好不好。打听清楚了,咱们再做计较。”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起来:“如果那后生真是个踏实肯干、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只是家境差些,咱们家也不是不能考虑。
但若是那后生为人怯懦,没有担当,或者品性有什么瑕疵,那不管二丫头再怎么
之前总是咱们家忙,人也不齐。
如今耀祖也考完了,家里这件最大的喜事也办了,是不是该把大丫头的婚事提上日程了?刘家那边,可是来催过好几回了。”
陈大勇点头:“是该办了,文书那孩子咱们都看在眼里,是个踏实稳重的,今年又考上了童生。对巧菱也好。这门亲事,我满意。”
陈巧菱闻言,脸颊微红,低头抿嘴笑了笑,显然对这门亲事也是极为称心的。
这时,小婶刘翠兰也看向自家已经十七岁的二女儿陈俐楠,叹了口气道:
“说起来,咱家二丫头年纪也不小了。这些年来说亲的倒是不少,可总没遇到特别合心意的。
也是这丫头心气高,硬说要挑个好的,现在你弟弟回来了,也让你弟弟给你掌掌眼。
如今耀祖是秀才案首,身份不同往日,这亲事更不能随便。”
她说着,目光热切地看向陈耀祖,“耀祖啊,你现在认识的人多,见识也广,能不能……帮你二姐留意着,寻一门像你大姐夫家那样,家风好、子弟上进的亲事?”
要是以往的刘翠兰看到姑娘这么大了,肯定着急,现在自家日子越过越好,也是心疼闺女想要多留两年。
一直安静坐着的陈俐楠,听到母亲的话,脸上并没有寻常姑娘家议亲时的羞涩。
反而微微蹙起了眉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陈耀祖起初没太在意,正想在脑海中筛选一下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却见二姐陈俐楠猛地抬起头,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快步走到堂屋中央,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地说道:
“娘,不用劳烦弟弟帮我找了。女儿……女儿已经有了心仪的人。”
这话如同平地一声雷,瞬间让整个堂屋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惊愕地聚焦在陈俐楠身上。
反应最激烈的自然是刘翠兰。
她“嚯”地站起身,又急又气,指着女儿道:“你……你个死丫头!胡说什么呢!
大庭广众的,说这些也不知羞!
你什么时候有的心仪之人?是哪家的?做什么的?你怎么认识的?”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了过去。
家里其他人也都震惊地看着陈俐楠,好奇、担忧、疑惑,种种情绪交织。
陈俐楠被母亲连声质问,脸色白了白,看着家人追问的目光。
她咬了咬下唇,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低声道:“是……是镇上李木匠家的儿子,李永。”
“李木匠?!”刘翠兰眼前一黑,差点没站稳,被身旁的陈二喜赶紧扶住。她捶胸顿足,声音带着哭腔:
“我的老天爷啊!你怎么……你怎么就看上个木匠啊!
要是以前,咱家这条件,能找个手艺人的儿子,娘也就认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啊!你弟弟是秀才案首!你以后就是秀才老爷的亲姐姐!你怎么就这么猪油蒙了心啊!”
她越说越激动:“娘不指望你找个像文书那样的读书人,但好歹也得是个家境殷实、有头有脸的人家吧?
一个木匠的儿子……这……这让我和你爹的脸往哪儿搁!”
相较于妻子的激烈反应,陈二喜虽然同样惊讶,但更多的是冷静。
他按住激动的刘翠兰,沉声问女儿:“俐楠,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咱家以前日子也穷。
你告诉爹,那李永为人怎么样?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认识了多久?
最重要的一点,他既然与你两情相悦,为何迟迟不上门提亲?
让你一个姑娘家,等到这个年纪,还要自己开口?”
陈耀祖在一旁听着,也暗自点头。小叔问到了关键。
家境贫富尚在其次,关键是那李永的人品和担当。
若他真是个有骨气、负责任的好儿郎,即便家境清寒,也该早早表明心意,努力争取。
而不是让二姐苦等至今,还要在家人逼问下才被迫说出。
单从这一点看,陈耀祖对那李永的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
陈俐楠见父亲没有立刻否定,眼中燃起一丝希望,急忙解释道:
“爹,娘,永哥他……他人很好的!忠厚老实,手艺也好!
我们……我们是在给小弟送饭认识的,后来……后来他偶尔会帮我搬些重物……他……他不是不想提亲。
是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木匠学徒,家境又普通,怕……怕咱们家看不上他,所以一直不敢……”
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既是委屈,也是为情郎辩解。
堂屋里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大姐陈巧菱和三姐陈清芷见状,连忙上前将哭泣的陈俐楠拉到里屋去安慰。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陈铁柱作为一家之主,清了清嗓子,发话道:
“好了,都别吵吵了。二丫头既然说了,那咱们也不能不听。老二,”
他看向陈二喜,“你在镇上熟,门路多,这两天就去仔细打听打听,那个李木匠家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他儿子李永,为人究竟如何,手艺怎么样,在街坊邻里间风评好不好。打听清楚了,咱们再做计较。”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起来:“如果那后生真是个踏实肯干、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只是家境差些,咱们家也不是不能考虑。
但若是那后生为人怯懦,没有担当,或者品性有什么瑕疵,那不管二丫头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