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闻讯赶来,见他如此模样,心痛如绞,连忙屏退左右,握住他冰凉的手劝道:
“珏儿,冷静!如今形势不明,切不可轻举妄动!那孩子回不回来,与你我母子已无太大干系,何必再徒惹是非?”
“无干系?”宇文珏猛地甩开皇后的手,赤红着双眼低吼。
“母后!儿臣成了这副模样,还有什么可失去的?我坐不上那个位置,他们也别想安稳!
尤其是老二!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这条腿,就是他派人做的手脚!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他最恨的,自然是二皇子宇文拓。
那场“意外”的刺杀,所有线索最终都若有若无地指向了二皇子一党,虽无确凿证据,但在这深宫之中,谁又需要铁证?
他断腿之后,最大的得益者便是老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惜,宇文拓行事谨慎,近来更是深居简出,让他一直找不到报复的机会。
如今又多出一个能力出众、未知深浅的老六,更是让他心中的毒火熊熊燃烧,几乎要焚毁理智。
尽管皇后再三劝阻,一股针对这位新归皇子的暗流,已悄然从长春宫弥漫而出。
与长春宫的绝望死寂不同,贵妃柳如烟所居的永寿宫,依旧是一派奢华明媚。
柳贵妃姿容绝艳,此刻正慵懒地倚在软榻上,由宫女小心翼翼地为她染着蔻丹。
她的儿子,二皇子宇文拓,则坐在下首,慢条斯理地品着香茗,母子二人脸上皆是一片云淡风轻。
“母妃,听说咱们那六弟,一路走来遭遇了不少刺伤,运气倒是不错,马上就要来了。”
宇文玦放下茶盏,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只不过眼中的冷意,却是十足。
柳贵妃抬起眼皮,美眸中闪过一丝精光,朱唇微启,声音柔媚却带着冷意:
“是啊,运气不错,城府也不少。北地大旱,连你和大皇子都束手无策的难题,竟被他一个‘民间义士’给解决了。这般能耐,若是早养在宫中,只怕……哼。”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这样一个有能力的皇子突然回归,无疑会对现有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儿臣原先还曾动过招揽此人的念头,”宇文拓微微蹙眉,“若能得此助力,倒是一大臂助。可惜,如今成了兄弟,反倒是敌非友了。”
柳贵妃轻笑一声,指尖轻轻点着:“可惜你与他之间注定成不了友。
如果对方知晓当初的事情,未必不会给我们母子俩增添麻烦。
不过你这孩子也不用担心,除了我们母子不欢迎对方之外,有的是人会帮我们动手。”
宇文拓会意,唇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母妃的意思是……”
“咱们啊,只管‘不经意’地,把这消息漏给那些沉不住气的人知道便是。”
柳贵妃语气悠然,“比如,咱们那位断了腿的大皇子,又或者……那个一向自诩精明、实则急躁的老五。
有人替我们试试这潭水的深浅,探探这位六皇子的成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母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无需亲自出手,只需巧妙地煽风点火,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这份不动声色的狠辣与算计,比之长春宫的疯狂,更显阴险毒辣。
五皇子宇文琛,性格阴冷,手段狠辣。
当他得知自己凭空多出一个六弟,而且此人竟是前两年解决北方大旱的幕后功臣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他原本还对那位献上奇策的“民间高人”颇有招揽之心,却不想转眼间,潜在的盟友变成了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好一个赵廷霄!藏得可真深!”
宇文琛在书房内烦躁地踱步,“能力出众,又有解决大旱的功劳傍身,如今认祖归宗,父皇定然对他另眼相看!此子不除,必成大患!”
不同于大皇子的疯狂和二皇子的小心谨慎,宇文琛信奉的是先下手为强。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接连派出了数批精锐死士,务求在赵廷霄踏入京城之前,将其扼杀于路途之中。
然而,回报的消息却一次次让他失望且心惊。
他派去的人,不是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便是损失惨重,侥幸逃回者也言道。
目标身边除了皇上派去的明面护卫,竟还有一股极其强悍、行踪诡秘的暗卫力量在暗中保护,让他们屡次失手。
“竟然还有暗中的势力保护?他一个长在民间的野种,哪来这般底蕴?”
宇文琛又惊又怒,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六弟,忌惮之心更重。
他眼神阴鸷地盯着地图上逐渐逼近京城的路线,咬牙道:“算他命大!既然在路上杀不了他,那就等他人到了京城再说!
京城,可是他们的地盘!他倒要亲自会一会你,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重重宫阙的中心,养心殿内灯火长明。
景仁帝宇文擎端坐于御案之后,虽已年近五旬,但眉宇间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深沉。
他批阅着奏章,看似专注,但微微蹙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关于几位皇子以及后宫对“六皇子归来”一事的种种反应,早已通过密探的渠道,详实地呈报到了他的案头。
大儿子的疯狂,二儿子与柳贵妃的算计,五儿子的凌厉手段……这一切,他都心知肚明。
他轻轻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
对于那个流落民间多年的孩子,他心中有愧。
当年的事情,他的确不知情,因为遭人暗算,一夜风流,那母子因为不知他的身份,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如今好不容易寻回,却又要将他投入这吃人的旋涡中心。
“一群不省心的东西!”他低声斥了一句,不知是在说那些争权夺利的儿子,还是在说自己。
其实他一点都不反对底下的皇子明争暗斗,毕竟争斗是最容易体现出来他们能力的时刻。
帝王的心术,终究大于父子私情。
他对赵廷霄(或许该叫宇文霄了)的调查从未停止过。
北地大旱的献策,展现其忧国忧民之心与卓绝才智;
院试案首,证明其文采斐然;
长乐郡的种种,亦显其结交能士、沉稳有度之姿。
这一切,都让景仁帝在愧疚之余,更生出几分欣赏与期待。
是真金,还是败絮,需要烈火淬炼才能知道。
“传朕旨意,”他沉声对侍立一旁的贴身大太监道,“再加派一队龙骧卫精锐,沿途接应六皇子,务必确保他平安抵达京城!不得有误!”
“奴才遵旨。”
大太监领命而去。景仁帝的目光重新落回奏章上,眼神深邃。
他这个流落民间的儿子,究竟能否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站稳脚跟,甚至……搅动这一池浑水?他拭目以待。
所谓的眼见为实,他不仅要看看这个儿子的本事,更要看看他的心性,能否担得起更大的责任。
这场由他默许甚至推动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珏儿,冷静!如今形势不明,切不可轻举妄动!那孩子回不回来,与你我母子已无太大干系,何必再徒惹是非?”
“无干系?”宇文珏猛地甩开皇后的手,赤红着双眼低吼。
“母后!儿臣成了这副模样,还有什么可失去的?我坐不上那个位置,他们也别想安稳!
尤其是老二!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这条腿,就是他派人做的手脚!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他最恨的,自然是二皇子宇文拓。
那场“意外”的刺杀,所有线索最终都若有若无地指向了二皇子一党,虽无确凿证据,但在这深宫之中,谁又需要铁证?
他断腿之后,最大的得益者便是老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惜,宇文拓行事谨慎,近来更是深居简出,让他一直找不到报复的机会。
如今又多出一个能力出众、未知深浅的老六,更是让他心中的毒火熊熊燃烧,几乎要焚毁理智。
尽管皇后再三劝阻,一股针对这位新归皇子的暗流,已悄然从长春宫弥漫而出。
与长春宫的绝望死寂不同,贵妃柳如烟所居的永寿宫,依旧是一派奢华明媚。
柳贵妃姿容绝艳,此刻正慵懒地倚在软榻上,由宫女小心翼翼地为她染着蔻丹。
她的儿子,二皇子宇文拓,则坐在下首,慢条斯理地品着香茗,母子二人脸上皆是一片云淡风轻。
“母妃,听说咱们那六弟,一路走来遭遇了不少刺伤,运气倒是不错,马上就要来了。”
宇文玦放下茶盏,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只不过眼中的冷意,却是十足。
柳贵妃抬起眼皮,美眸中闪过一丝精光,朱唇微启,声音柔媚却带着冷意:
“是啊,运气不错,城府也不少。北地大旱,连你和大皇子都束手无策的难题,竟被他一个‘民间义士’给解决了。这般能耐,若是早养在宫中,只怕……哼。”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这样一个有能力的皇子突然回归,无疑会对现有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儿臣原先还曾动过招揽此人的念头,”宇文拓微微蹙眉,“若能得此助力,倒是一大臂助。可惜,如今成了兄弟,反倒是敌非友了。”
柳贵妃轻笑一声,指尖轻轻点着:“可惜你与他之间注定成不了友。
如果对方知晓当初的事情,未必不会给我们母子俩增添麻烦。
不过你这孩子也不用担心,除了我们母子不欢迎对方之外,有的是人会帮我们动手。”
宇文拓会意,唇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母妃的意思是……”
“咱们啊,只管‘不经意’地,把这消息漏给那些沉不住气的人知道便是。”
柳贵妃语气悠然,“比如,咱们那位断了腿的大皇子,又或者……那个一向自诩精明、实则急躁的老五。
有人替我们试试这潭水的深浅,探探这位六皇子的成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母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无需亲自出手,只需巧妙地煽风点火,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这份不动声色的狠辣与算计,比之长春宫的疯狂,更显阴险毒辣。
五皇子宇文琛,性格阴冷,手段狠辣。
当他得知自己凭空多出一个六弟,而且此人竟是前两年解决北方大旱的幕后功臣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他原本还对那位献上奇策的“民间高人”颇有招揽之心,却不想转眼间,潜在的盟友变成了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好一个赵廷霄!藏得可真深!”
宇文琛在书房内烦躁地踱步,“能力出众,又有解决大旱的功劳傍身,如今认祖归宗,父皇定然对他另眼相看!此子不除,必成大患!”
不同于大皇子的疯狂和二皇子的小心谨慎,宇文琛信奉的是先下手为强。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接连派出了数批精锐死士,务求在赵廷霄踏入京城之前,将其扼杀于路途之中。
然而,回报的消息却一次次让他失望且心惊。
他派去的人,不是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便是损失惨重,侥幸逃回者也言道。
目标身边除了皇上派去的明面护卫,竟还有一股极其强悍、行踪诡秘的暗卫力量在暗中保护,让他们屡次失手。
“竟然还有暗中的势力保护?他一个长在民间的野种,哪来这般底蕴?”
宇文琛又惊又怒,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六弟,忌惮之心更重。
他眼神阴鸷地盯着地图上逐渐逼近京城的路线,咬牙道:“算他命大!既然在路上杀不了他,那就等他人到了京城再说!
京城,可是他们的地盘!他倒要亲自会一会你,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重重宫阙的中心,养心殿内灯火长明。
景仁帝宇文擎端坐于御案之后,虽已年近五旬,但眉宇间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深沉。
他批阅着奏章,看似专注,但微微蹙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关于几位皇子以及后宫对“六皇子归来”一事的种种反应,早已通过密探的渠道,详实地呈报到了他的案头。
大儿子的疯狂,二儿子与柳贵妃的算计,五儿子的凌厉手段……这一切,他都心知肚明。
他轻轻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
对于那个流落民间多年的孩子,他心中有愧。
当年的事情,他的确不知情,因为遭人暗算,一夜风流,那母子因为不知他的身份,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如今好不容易寻回,却又要将他投入这吃人的旋涡中心。
“一群不省心的东西!”他低声斥了一句,不知是在说那些争权夺利的儿子,还是在说自己。
其实他一点都不反对底下的皇子明争暗斗,毕竟争斗是最容易体现出来他们能力的时刻。
帝王的心术,终究大于父子私情。
他对赵廷霄(或许该叫宇文霄了)的调查从未停止过。
北地大旱的献策,展现其忧国忧民之心与卓绝才智;
院试案首,证明其文采斐然;
长乐郡的种种,亦显其结交能士、沉稳有度之姿。
这一切,都让景仁帝在愧疚之余,更生出几分欣赏与期待。
是真金,还是败絮,需要烈火淬炼才能知道。
“传朕旨意,”他沉声对侍立一旁的贴身大太监道,“再加派一队龙骧卫精锐,沿途接应六皇子,务必确保他平安抵达京城!不得有误!”
“奴才遵旨。”
大太监领命而去。景仁帝的目光重新落回奏章上,眼神深邃。
他这个流落民间的儿子,究竟能否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站稳脚跟,甚至……搅动这一池浑水?他拭目以待。
所谓的眼见为实,他不仅要看看这个儿子的本事,更要看看他的心性,能否担得起更大的责任。
这场由他默许甚至推动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