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门楣之见-《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恰在此时,在门外隐约听到些许动静的周明轩,竟也鼓起勇气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些许红晕,眼神却异常坚定,对着张小花深深一揖:

  “陈夫人,晚辈……晚辈心仪二姑娘,是看重她的温婉善良,勤勉持家。

  往事已矣,晚辈只觉心疼,绝无半分介意!

  请夫人放心,若……若二姑娘不弃,晚辈定会真心待她,不让她再受半分委屈!”

  听到周家上下如此通情达理,尤其是周明轩这番诚恳的保证,张小花心中最后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

  她连连点头:“好,好!有你们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回到家,张小花将周家的态度原原本本告诉陈俐楠。

  陈俐楠听完,眼眶瞬间就红了,这一次,是喜悦和感动的泪水。

  最后一丝阴霾散去,心中只剩下对未来的憧憬与感激。

  陈耀祖得知此事后,也特意寻机会与那周明轩接触了几次,回来后对张小花道:

  “娘,周家兄长为人诚恳,心思纯善,谈吐亦是不俗,确是可托付之人。比那李永,强上百倍不止。”

  张小花心中大定,立刻让陈耀祖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回老家。

  将这门天上掉下来的好亲事详详细细地告知陈二喜和刘翠兰,请他们定夺。

  老家陈家人收到信,简直是喜出望外!

  陈二喜和刘翠兰捧着信纸,激动得手都抖了。

  他们原本还担心女儿因之前的事姻缘艰难,没想到去了长乐郡,竟能遇上这般好人家!

  刘翠兰更是喜极而泣,直念叨:“大嫂真是我们家的贵人!俐楠这丫头,总算是否极泰来了!”

  他们几乎是立刻就让陈耀祖的小叔代笔回信,信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与喜悦:

  “大哥大嫂在上,弟妹顿首。闻听俐楠喜得良缘,周家仁善,明轩贤侄品貌兼优,我等欢喜不尽,心中大石落地!

  一切但凭大哥大嫂做主!

  待家中田亩秋收事毕,约莫两月后,我夫妇便携子女前往长乐郡,一则探望兄嫂,二则正式与周家会面,将两个孩子的大事定下!”

  一桩美满姻缘,便在长乐郡的烟火气息与陈家人的坦诚真挚中,悄然落定,只待佳期。

  陈家二姑娘陈俐楠的婚事有了着落,全家上下都松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

  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家中的焦点便迅速转移到了三姑娘陈清芷身上。

  眼见着陈清芷已年满十六,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气质清雅,张小花和陈大勇便开始将她的亲事提上了日程。

  陈耀祖更是被父母委以“重任”:“耀祖啊,你在书院认识的同窗多,交际也广,平日里多留心看看,有没有品貌端正、家风清白的年轻学子……你三姐的终身大事,你可得多上心!”

  陈耀祖看着自家三姐那沉静娴雅的模样,再想到她才十六岁就要被催婚,心中不免觉得有些“可怕”。

  他嘴上应承着父母,心里却想着敷衍一下便罢,总觉得三姐这般品貌才情,合该寻一个真正情投意合、懂得珍惜她的良人,不必急于一时。

  然而,有时候缘分来了,当真是挡也挡不住。

  这日散学,姚宗胜神神秘秘地将陈耀祖拉到书院角落的梧桐树下。

  脸上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扭捏和羞涩,与他平日大大咧咧的模样判若两人。

  “耀祖兄……”姚宗胜搓了搓手,眼神飘忽,支支吾吾地开口,“那个……有件事,想……想跟你打听打听……”

  陈耀祖一看他这熟悉的开场白和神态,心中顿时警铃大作,瞬间想起了当初大姐夫刘文书来探口风的情景。

  他眉头微挑,不动声色地问:“宗胜,你我兄弟,有何事直说无妨。但我先说好,咱们可是亲兄弟,你可不能当畜生。”

  姚宗胜深吸一口气,翻了个白眼,压低声音道:“是我表哥……林修文。他……他托我来问问,你家三姐姐……清芷姑娘,可曾许了人家?”

  果然!陈耀祖心中暗道。他面上不显,反问道:“林兄?他如何认得我家三姐?”

  姚宗胜这才解释道,原来林修文极好陈家火锅和烤鱼的滋味,是店里的常客。

  有几次他去用饭时,恰逢陈清芷在店里忙活或者帮忙盘账。

  虽只是惊鸿几瞥,但陈清芷那清丽脱俗的容貌,沉静温婉的气质,以及偶尔流露出的灵秀聪慧,竟让林修文一见倾心,念念不忘。

  几番打听,才知道那是好友陈耀祖的三姐,这才厚着脸皮托表弟前来探问。

  陈耀祖听罢,心中一时五味杂陈。林修文他是知道的,姚宗胜的表哥,同在书院求学,年方十八,已是秀才功名。

  此人生得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待人接物谦和有礼,在书院中风评极佳,确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若论个人条件,配三姐是绰绰有余。

  然而,问题就出在家世上。

  林家是长乐郡有名的书香世家,祖上曾官至三品,虽如今朝中无人担任要职,但家族底蕴深厚,田产、藏书、人脉皆非寻常富户可比,是真正的清贵门第。

  相比之下,陈家虽是后起之秀,有他这个秀才儿子,也有蒸蒸日上的生意,但终究根基浅薄,与林家相比,差距不小。

  高门大院规矩多,婆媳妯娌关系复杂,陈耀祖不禁为三姐担忧,怕她嫁过去会受委屈,过得不如现在自在舒心。

  他将自己的顾虑说与姚宗胜听。姚宗胜却拍着他的肩膀道:

  “耀祖兄,你未免想得太多!是,林家门槛是高些,但我表哥那人品性如何,你我都清楚,绝非趋炎附势、看重门第的浅薄之人。

  再说你陈耀祖是何等人物?院试案首!

  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等你中了举人,再进一步,谁还敢说你陈家配不上?

  更何况,你家三姐姐那般人才,相貌、性情、才艺哪一样不是出类拔萃?我觉得他俩甚是相配!”

  陈耀祖知道姚宗胜是好意,但他还是坚持道:“宗胜,你的意思我明白。但婚姻大事,并非两人情投意合即可。

  这样吧,劳烦你去问问林兄,他这番心意,是他自己的主张,还是林家长辈也已首肯?”

  姚宗胜觉得有理,点头道:“好,我这就去问个明白。”

  很快,姚宗胜带回了消息,结果不出陈耀祖所料——这仅仅是林修文自己的意思。

  他尚未敢向父母提及,只因他也清楚两家门第有些差距,担心父母反对。

  得知此结果,陈耀祖心中虽对林修文有些许惋惜,但更多的是释然。

  他不想让三姐卷入可能存在的家庭阻力中,平白受气。

  “既然如此,此事便暂且作罢,不必再提了。”他对姚宗胜说道。

  他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至少要等自己考取了举人功名,为陈家挣得更多的底气之后,再为三姐考虑婚事。

  届时,若那林修文依旧心意坚定,且能说服家人,再来提亲也不迟。

  眼下,他需得更加努力,为家人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就在陈耀祖为家事思虑之际,远在京城的宇文霄,正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和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