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夫子则是没有多说什么,在收下他们的束修之后,又叮嘱了几句。
交代了让他们下月初正式入学,以及入学要准备哪些书籍?
陈耀祖他们从徐夫子家中出来,脸上的笑容那是格外的灿烂。
而在外等候的人群,看到他们这一组,进去三个竟然全部都好运的被收下了。
也是一个两个羡慕的不行。
毕竟之前每进去三个,最多也只有两个人中选。
没想到这次运气这么好,竟然全部都被选上了。
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运气好上一些,被徐夫子收下,以后能有个好的前途。
陈耀祖他们坐上牛车之后,就直奔书肆的方向。
刚才徐夫子,可是已经交代好了买那些书,这读书可是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之前还不敢表现太过激动的兄弟俩,这会离巷子远了,也是没控制住。
“耀祖,爹就知道你行的,以后你就是读书人了。一定要好好跟着徐夫子学学问。”
笑的一脸憨厚的汉子,此刻脸上尽是满足。
“果然不愧是我侄子,就是厉害,我跟你爹在外面等的时候,猜都猜到了,耀祖你一定会被收下。”
他爹和小叔的夸赞,让陈耀祖的脸上也是不免出现一丝羞意。
明明这都是家常便饭了,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如此夸赞还是觉得自己脸皮不够厚。
其实回想刚才他的表现,他自认为还是挺可以的。
就是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一点点别扭。
不是别扭其他,而是别扭自己的名字。
要知道一开始被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还真有些羞耻。
可后面也是想通了,觉得自己太过刻板印象。
耀祖这个名字明明是很好的寓意,无论从古至今,都是一种美好的期盼。
对于他人自身许下的期许和祝福,都是现代社会把这个名字变得污名化了。
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可从来都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穿过一条街后,几人总算是来到了书铺门外。
三个非常恢弘大气的牌匾,其上写着三个大字“士林阁”让人忍不住注目。
陈大勇和陈二喜跟在陈耀祖身后,刚迈进士林阁的门槛,就被满室的书香呛得直缩脖子。
雕花木架从地面摞到房梁,泛黄的书卷码得整整齐齐,连空气里都飘着墨汁的清苦味儿。
“三位客官里面请!”
穿青布短褂的店小二快步迎上来,眼睛在三人身上打了个转。
陈大勇身上那件靛蓝长衫浆得笔挺,袖口磨出的毛边都仔细缝过;
陈二喜的月白布褂子虽旧,却洗得发白透亮;
最惹眼的是陈耀祖,天青色的小袄领口绣着暗纹,一看就是压箱底的好衣裳。
店小二脸上的笑又热络了几分,拱手道:“是给这位小哥挑书?”
陈大勇喉头动了动,刚要开口就被二喜拽了拽袖子。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脚像钉在原地似的,连抬手都觉得拘谨。
在路上还记得要哪些书来着?这回到了这里。怎么都想不起来?
倒是陈耀祖往前站了半步,脆生生道:“这位小哥 ,帮我拿《千字文》《百家姓》,还要带插图的《论语》启蒙篇各一本。”
店小二眼睛一亮,心里早有计较。
这阵子城里富户都在给孩子备启蒙书,眼前这孩子瞧着五六岁,正是开蒙的年纪。
他转身从最下层书架抽出三册线装书,纸页厚实,封面上用朱砂题着书名:
“客官好眼力,这《千字文》是国子监刻本,每个字都带注脚;《百家姓》里还添了各州望族渊源,孩子读着有趣。”
陈耀祖指尖划过书页,又仰头问:“纸张作价几何?”
店小二引着他们到柜台前,指着摞成小山的纸卷:“上等宣纸要二百文一刀,竹纸便宜些,八十文就够。”
陈二喜在旁咋舌,这价钱够买三斗米了。
陈大勇脸膛涨得通红,捏着钱袋的手紧了紧。
陈耀祖看了眼父亲的脸色,大声道:“就要竹纸吧,再要最普通的毛笔和一锭墨。”
店小二手脚麻利地包好东西,算盘打得噼啪响:“书三本共五两六钱,纸墨笔砚合计二两八钱,总共八两四钱。”
陈大勇解开钱袋时,手指抖得厉害。
沉甸甸的银子刚递出去,二喜在他耳边嘀咕:“加上给夫子的四两束修,这都十二两了……”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陈大勇心上,他望着儿子怀里的书卷,忽然觉得那纸比铜钱还沉——这可是全家一年的嚼用,换了这几本薄薄的册子。
可一想到自家儿子以后马上就是读书人了,心中的肉疼才渐渐散去。
陈耀祖抱着油纸包往外走时,听见店小二在后头招呼:“客官慢走,下次来给您算便宜些!”
三人走出门外,腿都还有点发虚,就这样的地方,来一趟花这么多银子,简直比过鬼门关还让人胆战心惊。
而原本还想买些硬菜回去跟家人好好庆祝的两兄弟。
在这一天就花了如此多的巨款之下,那是什么东西都不敢多看一眼。
回去的路途之中,总体来说,大家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距离陈耀祖入学,还有大半个月,东西也已经准备妥当。
回到家中的三人,也是很快就被一屋子人给围住。
在得知想要的结果之后,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格外的灿烂。
钱秀娥更是又开启了夸夸夸的模式。
张小花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小婶和几个姐姐也是真心为他高兴。
钱秀娥都已经准备好了,吃完晚饭,就去村里头串门。
好好显摆显摆,他这厉害的大孙子,马上就是读书人了。
而且还是县里头名声在外,最厉害的徐夫子为师。
钱秀娥之前事情还没出结果的时候,还不敢到处说,生怕到时候自家孙子没被对方收下。
夸下去的海口,转回头来打她的脸。
现在自家孙子已经被选上,那么她还有什么好遮掩的。
只不过当从自家两个儿子口中听说,今日一天就花了12多两银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疼的面部一阵抽搐。
全家人倒吸凉气的声音格外的清楚。
让陈耀祖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头。
心想着前期的投资,一定尽快给他们回报。
“没事,没事,钱花了再赚就是,毕竟,咱们老陈家,那可是供着读书人。”
钱秀娥自我安慰还是很有一套的,大家一听也是瞬间就接受了这个安慰。
但到底对着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多了一种敬畏之心。
交代了让他们下月初正式入学,以及入学要准备哪些书籍?
陈耀祖他们从徐夫子家中出来,脸上的笑容那是格外的灿烂。
而在外等候的人群,看到他们这一组,进去三个竟然全部都好运的被收下了。
也是一个两个羡慕的不行。
毕竟之前每进去三个,最多也只有两个人中选。
没想到这次运气这么好,竟然全部都被选上了。
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运气好上一些,被徐夫子收下,以后能有个好的前途。
陈耀祖他们坐上牛车之后,就直奔书肆的方向。
刚才徐夫子,可是已经交代好了买那些书,这读书可是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之前还不敢表现太过激动的兄弟俩,这会离巷子远了,也是没控制住。
“耀祖,爹就知道你行的,以后你就是读书人了。一定要好好跟着徐夫子学学问。”
笑的一脸憨厚的汉子,此刻脸上尽是满足。
“果然不愧是我侄子,就是厉害,我跟你爹在外面等的时候,猜都猜到了,耀祖你一定会被收下。”
他爹和小叔的夸赞,让陈耀祖的脸上也是不免出现一丝羞意。
明明这都是家常便饭了,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如此夸赞还是觉得自己脸皮不够厚。
其实回想刚才他的表现,他自认为还是挺可以的。
就是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一点点别扭。
不是别扭其他,而是别扭自己的名字。
要知道一开始被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还真有些羞耻。
可后面也是想通了,觉得自己太过刻板印象。
耀祖这个名字明明是很好的寓意,无论从古至今,都是一种美好的期盼。
对于他人自身许下的期许和祝福,都是现代社会把这个名字变得污名化了。
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可从来都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穿过一条街后,几人总算是来到了书铺门外。
三个非常恢弘大气的牌匾,其上写着三个大字“士林阁”让人忍不住注目。
陈大勇和陈二喜跟在陈耀祖身后,刚迈进士林阁的门槛,就被满室的书香呛得直缩脖子。
雕花木架从地面摞到房梁,泛黄的书卷码得整整齐齐,连空气里都飘着墨汁的清苦味儿。
“三位客官里面请!”
穿青布短褂的店小二快步迎上来,眼睛在三人身上打了个转。
陈大勇身上那件靛蓝长衫浆得笔挺,袖口磨出的毛边都仔细缝过;
陈二喜的月白布褂子虽旧,却洗得发白透亮;
最惹眼的是陈耀祖,天青色的小袄领口绣着暗纹,一看就是压箱底的好衣裳。
店小二脸上的笑又热络了几分,拱手道:“是给这位小哥挑书?”
陈大勇喉头动了动,刚要开口就被二喜拽了拽袖子。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脚像钉在原地似的,连抬手都觉得拘谨。
在路上还记得要哪些书来着?这回到了这里。怎么都想不起来?
倒是陈耀祖往前站了半步,脆生生道:“这位小哥 ,帮我拿《千字文》《百家姓》,还要带插图的《论语》启蒙篇各一本。”
店小二眼睛一亮,心里早有计较。
这阵子城里富户都在给孩子备启蒙书,眼前这孩子瞧着五六岁,正是开蒙的年纪。
他转身从最下层书架抽出三册线装书,纸页厚实,封面上用朱砂题着书名:
“客官好眼力,这《千字文》是国子监刻本,每个字都带注脚;《百家姓》里还添了各州望族渊源,孩子读着有趣。”
陈耀祖指尖划过书页,又仰头问:“纸张作价几何?”
店小二引着他们到柜台前,指着摞成小山的纸卷:“上等宣纸要二百文一刀,竹纸便宜些,八十文就够。”
陈二喜在旁咋舌,这价钱够买三斗米了。
陈大勇脸膛涨得通红,捏着钱袋的手紧了紧。
陈耀祖看了眼父亲的脸色,大声道:“就要竹纸吧,再要最普通的毛笔和一锭墨。”
店小二手脚麻利地包好东西,算盘打得噼啪响:“书三本共五两六钱,纸墨笔砚合计二两八钱,总共八两四钱。”
陈大勇解开钱袋时,手指抖得厉害。
沉甸甸的银子刚递出去,二喜在他耳边嘀咕:“加上给夫子的四两束修,这都十二两了……”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陈大勇心上,他望着儿子怀里的书卷,忽然觉得那纸比铜钱还沉——这可是全家一年的嚼用,换了这几本薄薄的册子。
可一想到自家儿子以后马上就是读书人了,心中的肉疼才渐渐散去。
陈耀祖抱着油纸包往外走时,听见店小二在后头招呼:“客官慢走,下次来给您算便宜些!”
三人走出门外,腿都还有点发虚,就这样的地方,来一趟花这么多银子,简直比过鬼门关还让人胆战心惊。
而原本还想买些硬菜回去跟家人好好庆祝的两兄弟。
在这一天就花了如此多的巨款之下,那是什么东西都不敢多看一眼。
回去的路途之中,总体来说,大家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距离陈耀祖入学,还有大半个月,东西也已经准备妥当。
回到家中的三人,也是很快就被一屋子人给围住。
在得知想要的结果之后,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格外的灿烂。
钱秀娥更是又开启了夸夸夸的模式。
张小花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小婶和几个姐姐也是真心为他高兴。
钱秀娥都已经准备好了,吃完晚饭,就去村里头串门。
好好显摆显摆,他这厉害的大孙子,马上就是读书人了。
而且还是县里头名声在外,最厉害的徐夫子为师。
钱秀娥之前事情还没出结果的时候,还不敢到处说,生怕到时候自家孙子没被对方收下。
夸下去的海口,转回头来打她的脸。
现在自家孙子已经被选上,那么她还有什么好遮掩的。
只不过当从自家两个儿子口中听说,今日一天就花了12多两银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疼的面部一阵抽搐。
全家人倒吸凉气的声音格外的清楚。
让陈耀祖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头。
心想着前期的投资,一定尽快给他们回报。
“没事,没事,钱花了再赚就是,毕竟,咱们老陈家,那可是供着读书人。”
钱秀娥自我安慰还是很有一套的,大家一听也是瞬间就接受了这个安慰。
但到底对着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多了一种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