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林中收获-《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另一边陈铁柱则默默准备把孙子身后那个沉甸甸的书篓放到书房里。

  入手猛地一沉,老爷子不由得“嘿哟”了一声,臂膀上的肌肉都绷紧了才提稳。

  “好家伙,这…这里面是装了石头吗?怎地这般沉?”他掂量着,脸上露出惊讶又心疼的神色。

  陈耀祖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书和纸,还有好些功课。”

  田秀娥在一旁看着,伸手摸了摸孙儿的胳膊和脸颊,仔细端详着他的气色:

  “读书苦,读书累哟。瞧着没瘦,但这精气神耗得厉害,眼神里都带着乏气。

  放假了就在家好好歇歇,啥也别想,吃饱睡足最要紧。”

  在陈铁柱和钱秀娥看来,孙子去学堂绝不是去享福的。

  每次孙子归家,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个比往日更认真、更专注的孩子。

  陈耀祖常常一头扎进书本里,一两个时辰都不带动弹一下。

  即便偶尔在院子里踱步活动筋骨,嘴里也总是念念有词,背诵着那些佶屈聱牙的文章。

  那沉浸其中的模样,让家人既欣慰又忍不住心疼。

  那书篓惊人的重量,此刻更是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孙子肩上那看不见的担子和付出的心血。

  陈耀祖捧着热烘烘、甜丝丝的烤红薯,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温暖,听着家人关切的话语。

  一路上的寒风和积攒的疲惫仿佛都被这浓浓的暖意驱散了。

  回到家中的头三日,陈耀祖仿佛要将学堂里欠下的睡眠一口气补回来。

  每日都睡到日上三竿,直到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暖融融地照在他的被褥上,才慵懒地起身。

  然而三日过后,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自律便悄然苏醒。

  陈耀祖深知人皆有惰性,但决不可让惰性成为习惯。

  于是,第四日清晨,天还未亮透,他便自行醒来,恢复了在学堂时的作息。

  冬日清晨,寒气凛冽,呵气成霜。陈耀祖披上棉袄,在院子里活动筋骨。

  他尽力伸展四肢,让冻得发僵的身体慢慢打开,血液随之活跃起来。

  科举之路不仅是才智的较量,更是体魄的考验。

  想到那以后贡院中九日三场的艰辛,号舍狭小,饮食简陋,多少才子因身体不支而功亏一篑,他便不敢有丝毫懈怠。

  好在陈耀祖天生体质不差,但他明白,现在正值生长发育之年,此时锻炼事半功倍。

  一方面,他暗自期盼能长得高壮些——

  男子对身高的追求,古今皆然;

  另一方面,他也渴望练就强健体魄,以应对未来漫长的科考征程。

  这日,他爹陈大勇和小叔陈二喜商议着要进山砍柴。

  城里的生意已暂告段落,年关将近,眼看半月内必有大雪封山,此时上山已属稍晚。

  陈铁柱虽年事已高,这些日子仍陆续从山中打回不少柴火,但对于一大家子人度过整个寒冬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买炭烧火对他们而言太过奢侈,唯有趁大雪未至,尽快多备些柴火。

  陈耀祖听闻,立即表示要一同前往。

  家人初时皆不赞同。

  张小花第一个反对:“你一个读书人,上山打什么柴?仔细伤了手,还怎么握笔写字?”

  田秀娥也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山里路滑,万一摔着了可怎么好?你好生在家温书便是。”

  陈耀祖知家人对他有着“读书人”的滤镜,忙解释道:

  “爹、娘、阿奶,我正需要锻炼身体。先生常说,科举不仅考学问,更考体力与耐力。

  身体强健,读书方能事半功倍。再者,适当活动筋骨,反而能促进生长,让我长得更高更壮实。”

  田秀娥一听,眉头顿时舒展,笑逐颜开:“还是我孙儿懂得多!念过书就是不一样,说的话都在理。

  好好好,去便去吧,只是千万小心,莫要伤着自己。”

  于是,陈耀祖得以随父叔进山。

  陈家在村子后后拥有三个山头,虽不算广阔,却是祖辈奋斗所得。

  山林中年份久的大木材都舍不得砍,只取那些不成材的小树。

  当陈耀祖随着父叔来到自家松树林时,但见松涛阵阵,林间空气清冷而清新。

  陈大勇和陈二喜熟练地挥斧砍伐着小树,几个姐姐则背着背篓,仔细捡拾地上的松针和凝固的松脂——这些都是引火的好材料。

  陈耀祖略感惋惜的是,他家的松树并非红松,结不出能卖上好价钱的松子。

  他跟着姐姐们一起捡松脂,可能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不远处一个老树洞中,竟藏满了板栗、黄豆和榛子!

  “快来看!”陈耀祖低声呼唤,几个姐姐闻声围拢过来。

  “呀!定是山鼠储的冬粮!”二姐惊喜道,“这么多!”

  树洞中的板栗个个圆润饱满,毫无虫蛀痕迹,数量竟有上百之多。

  陈耀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部分,却特意留下些许黄豆和榛子。

  “傻弟弟,干嘛还留着这么多?这可都是好玩意啊。”

  陈悦瞳有些不解,怀疑自家弟弟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咱们不能全拿走,”陈耀祖解释道,“松鼠也要过冬的。”

  几个姐姐听了之后都有些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怀疑自家弟弟是不是真读圣人书读傻了,怎么这么善良?

  人都吃不饱了,还管着山鼠能不能过冬?

  再说了,这洞里的好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们田里头的农作物。

  那都是给人吃的。

  但想到小弟是读书人,可能见不惯这些,只能默默的咽下想要反驳的话语。

  不过几个小丫头在收获这么多野生板栗之后,也是瞪个大眼睛到处搜寻起来。

  果然,不多时五姐陈皎月就在另一棵松树上发现了第二个松鼠窝。

  身手敏捷的二姐三下五除二爬上去,又是一次丰收。

  姐妹们兴致勃勃还想继续搜寻,却被陈耀祖拦下了。

  他知道刚才姐姐们的反应,估计觉得他太圣母了一些。

  心中感激姐姐们的信任和理解,所以他也想跟姐姐们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今时不同往日,”他正色道,“咱们并非靠这些才能过活。

  若将松鼠的存粮尽数取走,它们怕是难熬过这个冬天。”

  看着姐姐们虽然有些动容,但并没有太大的触动。

  陈耀祖只好从另外一个方向着手。

  然后几个姐姐就见陈耀祖一脸神秘兮兮的对几人开口。

  “我听说,有些松鼠发现冬粮被偷,气性太大,甚至会找棵歪脖子树自尽呢!”

  几个姐姐闻言,先是愕然,继而忍俊不禁。

  想象一只小松鼠气呼呼地找树上吊的画面,既诡异又好笑。

  “咱们虽取了它们的粮食,但总算留了一些,它们应当不会气到自尽吧?”三姐有些不确定地问。

  可以说这一天,也算是刷新了一个小姑娘的世界观。

  今日众人收获已颇丰。

  陈大勇和陈二喜将木材拖回家后,还需用斧子劈开,整齐码放在院中晾晒。

  估计再上山几趟,过冬的柴火便足够了。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已至腊八。

  这日清晨,田秀娥带着两个媳妇和孙女们早早起身,在厨房里忙活开来。

  糯米、红豆、花生、红枣、莲子、桂圆、核桃仁、枸杞等八样食材在清水中浸泡后,被倒入大铁锅中慢慢熬煮。

  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大锅中的腊八粥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甜的气息弥漫了整个院落,连带角落都染上了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