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热水早已备好。
陈耀祖三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跳进浴桶,狠狠搓洗了三遍,才觉得那股萦绕不散的恶臭终于离去。
换上干净衣衫,喝下一碗温热的米粥,三人几乎是头刚沾枕头,便陷入了昏天暗地的沉睡。
陈大勇根本无心休息,他一直守在儿子房门外,时不时轻手轻脚地推门进去,探探儿子的额头,生怕他再次发起高烧。
看着儿子沉睡中依然难掩憔悴的小脸,下巴都尖了不少,陈大勇心里堵得难受。
普通人闻之色变的“臭号”,儿子却硬生生在里面扛了三天,还考完了所有题目…这其中的苦楚,他简直不敢细想。
直到次日晌午,陈耀祖三人才被咕咕叫的饿虫唤醒。
守在外面的仆人听到动静,立刻将一直温在灶上的清淡饭菜端了上来——
熬得烂熟的肉糜粥、清爽的小菜、蒸得松软的糕点。
三人狼吞虎咽,吃得格外香甜。
吃饱喝足后,搬了凉椅到院中晒太阳,暖洋洋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和疲惫。
躺着躺着,话题不自觉又回到了刚刚结束的考试上。
王富贵捶胸顿足,一脸懊悔:“唉!早知道平日里就该听耀祖兄的,多看看那些律法条文!
我以前还总觉得你看那些枯燥玩意是自虐,谁曾想…谁曾想府试它真考啊!
那题我答得…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完了完了!”
刘文书也是哭丧着脸,猛地从躺椅上弹起来:
“完了!经富贵你这么一说,那诗赋题…‘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我好像也会错意了!
我光顾着写边塞苦寒、思乡之情了!难道…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两人齐刷刷地看向陈耀祖。陈耀祖便将自已对题目的理解细细说了一遍。
王富贵和刘文书听完,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垮了下来,瘫回椅子里,哀嚎道:“完了!完了!全完了!”
“天要亡我啊!”
两人的惨叫引来了屋内长辈的关切张望,询问发生了何事。
王富贵和刘文书却只是有气无力地摆摆手,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跟陈耀祖对答案,但凡有出入,他们根本不会怀疑是学霸错了,第一个念头绝对是:糟了!我又做错了!
毕竟以往的经历告诉他们,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
接下来的策论等内容,他们几乎不敢再细问,生怕受到更大的打击。
院中的阳光依旧温暖,却仿佛再也照不进两位少年拔凉拔凉的心了。
府试结束后的几日休养,陈耀祖三人的气色总算恢复了些许红润。
眼见王富贵和刘文书仍因对答案而情绪低落,陈耀祖出言宽慰道:
“富贵,文书兄,府试已过,多想无益。今日天气正好,不如我们去街上逛逛,尝尝府城美食,也好散散心。”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两人的响应。
终日闷在小院里确实无趣,更何况府城繁华,他们还未好好领略。
有王富贵这个“美食活地图”在,根本不用担心会踩坑。
他熟门熟路地带着两人穿街过巷,直奔城南着名的美食一条街。
顿时便扑鼻而来。
只见街道两旁摊位林立,各色小吃琳琅满目:
刚出炉的吊炉烧饼金黄酥脆,滋滋冒油的烤肉串香气诱人,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惹人垂涎,还有热气腾腾的馄饨、汤圆、豆腐脑…
叫卖声、吃喝声、锅勺碰撞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乐。
三人从街头吃到街尾,什么糖油果子、驴打滚、豌豆黄、卤煮火烧…尝了个遍。
直吃得肚皮滚圆,心满意足,连日的疲惫和考后的焦虑仿佛都随着美食下肚而被暂时遗忘。
吃饱喝足,下一站自然是书肆。府城的文化资源远非县城可比,对于他们而言犹如宝库。
清雅集内依旧人流如织。
陈耀祖目光如炬,在书架间穿梭,果然发现了不少好书。
然而,一看价格,不禁咋舌——但凡有些价值的典籍,价格都高得惊人,薄薄一册往往就要价数十甚至上百两银子!
陈家如今虽宽裕,但上百两银子也绝非小数目,不可能轻易拿出来给他买书。
就连一向出手阔绰的王富贵,对着标价几百两的孤本珍籍,也罕见地露出了犹豫之色。
陈耀祖暗自思忖,是得想办法赚些“私房钱”了。
抄书?速度慢,收益低,且他的字虽工整却并非出类拔萃,并非首选。
正思索间,他的目光被书肆最显眼位置摆放的一摞摞新书吸引了过去。
书封上印着醒目的书名《寒门书生与高门娇娥》,作者署名“墨玉公子”。
周围不少书生乃至一些小姐打扮的人都围在那里,争相购买,俨然畅销之势。
王富贵也好奇地挤进去买了一本,翻看几页后便啧啧称赞:
“这墨玉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写的话本真是引人入胜!”
陈耀祖接过一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寒门书生如何凭借才华吸引多位高门贵女倾心相助,最终金榜题名、飞黄腾达、坐拥美人的“励志”故事。
情节倒是跌宕起伏,但通篇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和对“软饭硬吃”的合理化,将女子的牺牲奉献视为理所当然。
将男子的攀附权贵美化为“魅力所致”。
陈耀祖看得连连皱眉,就这?这种价值观扭曲的故事竟能如此畅销?
若这等水平都能赚得盆满钵满,那他脑子里那些经过现代文学洗礼的故事,岂不是能…
一个念头瞬间在他心中萌发——写话本!
这或许是眼下最适合他快速赚取稿费的途径了!
而且,他绝对能写出比这《寒门书生》三观更正、情节更精彩的故事!
打定主意,他便开始暗自琢磨该写个什么样的题材。
在府城的最后一日,陈耀祖特意拉上父亲陈大勇一起去采买礼物。
家人辛苦,难得来府城一趟,自然要带些心意回去。
给爷奶买了软和的点心和保暖的抹额,给姐姐们挑了时兴的绢花和头绳,给小耀宗买了个精巧的木质拼图玩具。
陈大勇则在儿子的“怂恿”下,悄悄给妻子买了一支镀银的荷花纹手镯。
想着媳妇收到时惊喜的笑容,汉子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笑意。
按照以前他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也是这两年二喜动不动给弟媳送礼物。
自家媳妇的眼中全是羡慕,他都看在眼里。
自家媳妇给他生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再不好意思,只要能让媳妇高兴,他也愿意。
第五日,三家人都决定返回清丰县。
府试放榜还需半月,待在府城花费不小,也叨扰王老爷太久。且离家近了,心也更安。
王老爷让他们不必介怀,到底知道这两家人都十分有分寸,再加上这府城离他们县城也没有多远的距离。
在哪里等消息都是一样的。
他在府城这边有的是人,一旦有消息之后,不出一天,他们在县城就能收到。
回程的马车上,陈大勇特意给儿子备了柑橘皮和薄荷叶制成的香包以防晕车。
这是他专门去药铺让大姨夫开的,晕车香包,陈大勇连忙让自己儿子试一试。
或许是心情放松,或许是香包真起了作用,陈耀祖这次竟安然无恙,一路欣赏着窗外渐熟的夏景回到了县城。
陈耀祖三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跳进浴桶,狠狠搓洗了三遍,才觉得那股萦绕不散的恶臭终于离去。
换上干净衣衫,喝下一碗温热的米粥,三人几乎是头刚沾枕头,便陷入了昏天暗地的沉睡。
陈大勇根本无心休息,他一直守在儿子房门外,时不时轻手轻脚地推门进去,探探儿子的额头,生怕他再次发起高烧。
看着儿子沉睡中依然难掩憔悴的小脸,下巴都尖了不少,陈大勇心里堵得难受。
普通人闻之色变的“臭号”,儿子却硬生生在里面扛了三天,还考完了所有题目…这其中的苦楚,他简直不敢细想。
直到次日晌午,陈耀祖三人才被咕咕叫的饿虫唤醒。
守在外面的仆人听到动静,立刻将一直温在灶上的清淡饭菜端了上来——
熬得烂熟的肉糜粥、清爽的小菜、蒸得松软的糕点。
三人狼吞虎咽,吃得格外香甜。
吃饱喝足后,搬了凉椅到院中晒太阳,暖洋洋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和疲惫。
躺着躺着,话题不自觉又回到了刚刚结束的考试上。
王富贵捶胸顿足,一脸懊悔:“唉!早知道平日里就该听耀祖兄的,多看看那些律法条文!
我以前还总觉得你看那些枯燥玩意是自虐,谁曾想…谁曾想府试它真考啊!
那题我答得…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完了完了!”
刘文书也是哭丧着脸,猛地从躺椅上弹起来:
“完了!经富贵你这么一说,那诗赋题…‘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我好像也会错意了!
我光顾着写边塞苦寒、思乡之情了!难道…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两人齐刷刷地看向陈耀祖。陈耀祖便将自已对题目的理解细细说了一遍。
王富贵和刘文书听完,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垮了下来,瘫回椅子里,哀嚎道:“完了!完了!全完了!”
“天要亡我啊!”
两人的惨叫引来了屋内长辈的关切张望,询问发生了何事。
王富贵和刘文书却只是有气无力地摆摆手,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跟陈耀祖对答案,但凡有出入,他们根本不会怀疑是学霸错了,第一个念头绝对是:糟了!我又做错了!
毕竟以往的经历告诉他们,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
接下来的策论等内容,他们几乎不敢再细问,生怕受到更大的打击。
院中的阳光依旧温暖,却仿佛再也照不进两位少年拔凉拔凉的心了。
府试结束后的几日休养,陈耀祖三人的气色总算恢复了些许红润。
眼见王富贵和刘文书仍因对答案而情绪低落,陈耀祖出言宽慰道:
“富贵,文书兄,府试已过,多想无益。今日天气正好,不如我们去街上逛逛,尝尝府城美食,也好散散心。”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两人的响应。
终日闷在小院里确实无趣,更何况府城繁华,他们还未好好领略。
有王富贵这个“美食活地图”在,根本不用担心会踩坑。
他熟门熟路地带着两人穿街过巷,直奔城南着名的美食一条街。
顿时便扑鼻而来。
只见街道两旁摊位林立,各色小吃琳琅满目:
刚出炉的吊炉烧饼金黄酥脆,滋滋冒油的烤肉串香气诱人,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惹人垂涎,还有热气腾腾的馄饨、汤圆、豆腐脑…
叫卖声、吃喝声、锅勺碰撞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乐。
三人从街头吃到街尾,什么糖油果子、驴打滚、豌豆黄、卤煮火烧…尝了个遍。
直吃得肚皮滚圆,心满意足,连日的疲惫和考后的焦虑仿佛都随着美食下肚而被暂时遗忘。
吃饱喝足,下一站自然是书肆。府城的文化资源远非县城可比,对于他们而言犹如宝库。
清雅集内依旧人流如织。
陈耀祖目光如炬,在书架间穿梭,果然发现了不少好书。
然而,一看价格,不禁咋舌——但凡有些价值的典籍,价格都高得惊人,薄薄一册往往就要价数十甚至上百两银子!
陈家如今虽宽裕,但上百两银子也绝非小数目,不可能轻易拿出来给他买书。
就连一向出手阔绰的王富贵,对着标价几百两的孤本珍籍,也罕见地露出了犹豫之色。
陈耀祖暗自思忖,是得想办法赚些“私房钱”了。
抄书?速度慢,收益低,且他的字虽工整却并非出类拔萃,并非首选。
正思索间,他的目光被书肆最显眼位置摆放的一摞摞新书吸引了过去。
书封上印着醒目的书名《寒门书生与高门娇娥》,作者署名“墨玉公子”。
周围不少书生乃至一些小姐打扮的人都围在那里,争相购买,俨然畅销之势。
王富贵也好奇地挤进去买了一本,翻看几页后便啧啧称赞:
“这墨玉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写的话本真是引人入胜!”
陈耀祖接过一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寒门书生如何凭借才华吸引多位高门贵女倾心相助,最终金榜题名、飞黄腾达、坐拥美人的“励志”故事。
情节倒是跌宕起伏,但通篇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和对“软饭硬吃”的合理化,将女子的牺牲奉献视为理所当然。
将男子的攀附权贵美化为“魅力所致”。
陈耀祖看得连连皱眉,就这?这种价值观扭曲的故事竟能如此畅销?
若这等水平都能赚得盆满钵满,那他脑子里那些经过现代文学洗礼的故事,岂不是能…
一个念头瞬间在他心中萌发——写话本!
这或许是眼下最适合他快速赚取稿费的途径了!
而且,他绝对能写出比这《寒门书生》三观更正、情节更精彩的故事!
打定主意,他便开始暗自琢磨该写个什么样的题材。
在府城的最后一日,陈耀祖特意拉上父亲陈大勇一起去采买礼物。
家人辛苦,难得来府城一趟,自然要带些心意回去。
给爷奶买了软和的点心和保暖的抹额,给姐姐们挑了时兴的绢花和头绳,给小耀宗买了个精巧的木质拼图玩具。
陈大勇则在儿子的“怂恿”下,悄悄给妻子买了一支镀银的荷花纹手镯。
想着媳妇收到时惊喜的笑容,汉子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笑意。
按照以前他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也是这两年二喜动不动给弟媳送礼物。
自家媳妇的眼中全是羡慕,他都看在眼里。
自家媳妇给他生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再不好意思,只要能让媳妇高兴,他也愿意。
第五日,三家人都决定返回清丰县。
府试放榜还需半月,待在府城花费不小,也叨扰王老爷太久。且离家近了,心也更安。
王老爷让他们不必介怀,到底知道这两家人都十分有分寸,再加上这府城离他们县城也没有多远的距离。
在哪里等消息都是一样的。
他在府城这边有的是人,一旦有消息之后,不出一天,他们在县城就能收到。
回程的马车上,陈大勇特意给儿子备了柑橘皮和薄荷叶制成的香包以防晕车。
这是他专门去药铺让大姨夫开的,晕车香包,陈大勇连忙让自己儿子试一试。
或许是心情放松,或许是香包真起了作用,陈耀祖这次竟安然无恙,一路欣赏着窗外渐熟的夏景回到了县城。